•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健康管理的需求与供给研究:健康焦虑时代的探索与回应

覃敏棋 赵晓冉 徐华镁 沈馨怡
  
科学与财富
2024年5期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上海 201620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在健康焦虑时代,公众对健康管理的重视程度显著提升,公众的健康需求出现变化,本研究旨在通过SPSS软件对健康焦虑时代的健康管理需求和供给进行数据分析,据公众对健康管理的现状透析出新需求以及市场上的服务供给现状。通过对收集到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以及回归分析等多种统计方法进行数据描述分析。

关键词:健康管理;健康管理服务;SPSS;数据分析;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健康焦虑时代中我国公共卫生和临床医学面临了巨大的挑战,健康管理服务体系面临严峻的改革问题。而健康管理是针对个人或群体的健康风险因素进行综合管理的过程,利用有效的资源,调动个人和集体的积极性,实现最大的健康效果。不同的地区、不同的风俗习惯、不同的消费水平以及各种差异化因素都会影响人们对健康管理的需求。

文章根据年龄高低来划分受众群体:未成年人、成年人和老年人,然后对相关文献进行搜查,通过SPSS数据分析揭示健康焦虑时代健康管理需求和供给的现状与特点,并针对需求和供给匹配情况,为健康管理服务的改进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1.2 研究内容

基于以上背景,本项目拟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健康焦虑时代健康管理需求与供给研究”:身心健康需求、健康服务供给和意见反馈。

1.2.1 身心健康需求调研

本内容拟探究健康焦虑时代人们的健康需求,从生活饮食习惯,饮食习惯、生活作息、运动养生、心理辅导或特殊时期个人及家庭注意事项等种种方面来进行身体健康调研,并根据调研分析人们健康焦虑时代的身心健康的需求变化。

1.2.2 健康服务供给调研

健康焦虑时代影响了健康管理的受关注度,其供给结构也应得到相应的更新改进。本内容探究健康焦虑时代后的社会健康服务行业供给链和供给方式,划分调研群体进行供给调研,而后将健康焦虑时代所需要的健康服务的供给改革方向呈现出来。

1.2.3 意见建议

针对研究结果对个人提出科学的健康管理方法,协调身心健康发展,改善生活状态,摆脱健康焦虑时代的不良影响;对当地的健康服务设施供给和政策提供发展变动方向[1],人们目前仍需要的健康管理服务供给和政府出台相关政策的依据及健康管理的宣传普及。

第2章 对象和方法

2.1 调研对象

根据年龄高低来划分调研对象的层次,划分如下:

被调研者未满18岁的划分进未成年群体,18岁以上60岁以下的划分进成年人群体,60岁及以上的划分进未老年人群体。

2.2 调研方法

本文的数据来源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来获取,便于收集勘探信息。规定措辞和秩序问题,确保每个被调研者受到相同的刺激,规定定义或解释每个问题,以确保一致性,制定响应格式,支持快速完成问卷[2]。

2.3 调研设计

对问卷进行设计,涉及以下五种因素:

身体健康因素:身体素质、生活习惯、病史、年龄等;

心理健康因素:个人可支配收入、受教育情况、婚姻状况、情绪状况等;

社会环境因素:地理环境、气候适应情况、人文风俗、职业、医疗资源、设施供给、群众效应;

国家政策因素:生活地区、政策实施;

其他个体差异因素。

第3章 数据分析处理

运用SPSS软件对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综合的数据处理与分析,迅速定位问卷调查各项指标的合理性及有效性,并对各项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3]。

3.1 定义变量

定义八项变量:

年龄、BMI(身体质量指数)、性别、月支配收入、婚姻情况、生活地区、居住情况、健康焦虑时代前病史、新冠感染情况。

3.2数据处理

我们将对问卷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如下处理:数据清理,数据整合,检验数据完整性,以及数据分析。

3.3 数据分析

3.3.1 样本特征分析

本研究对调研对象的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分类。女性有119人,占比56.9%,略多于男性;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24-70岁,达181人,占比86.6%,0~24岁人数较少,占比13.7%;BMI正常的占比51.2%,偏瘦占比4.8%。月支配收入最多的在3000-10000之间,占比45.5%;已婚人数居多,占77.5%;生活地区在一线城市的人数最多占30.1%,次之为三线城市的人占29.2%;两人以上共同居住,占比69.9%;健康焦虑时代前未患有遗传病和慢性的占比58.9%;健康焦虑时代期间感染率达70.3%。

3.3.2 描述性统计

对人口统计学变量及影响健康的因素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地区地形、医疗保健资源和人文风俗的均值较高,表明这三类对研究样本的健康的影响较为强烈,而地区气候的影响并不是很强烈。

3.3.3 差异性分析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考察在不同的指标下,影响健康因素的差异化。在年龄指标上,地区地形(F=13.900,P<0.05),地区气候(F=27.485,P<0.05),医疗保健资源(F=8.610,P<0.05)在不同的年龄上存在显著差异;健康焦虑时代前是否有遗传病或慢性病这一指标上,地区气候(F=6.250,P<0.05),医疗保健资源(F=3.864,P<0.05)在患有几项疾病症状上存在显著差异;

3.3.4 相关性分析

检验人口统计学变量与影响健康因素之间的相关程度,采用皮尔森系数相关性分析与双侧显著性检验。年龄与医疗保健资源获取(r=0.200,p<0.01)存在着显著正向关系;BMI与健身场所(r=-0.181,p<0.01)存在着显著正向关系;月支配收入与与医疗保健资源获取(r=0.209,p<0.01)存在着显著正向关系。

3.4 数据反馈

样本数据分析表示地区地形、医疗保健资源和人文风俗这三种因素都对健康的影响比地区气候的影响更强烈。不同年龄受地区地形、地区气候和医疗保健资源的影响差异较大,年龄越大受影响越大;被调研者的BMI指标受四个因素的影响差异不大。健康焦虑时代前的病史情况会影响地区气候和医疗保健资源的数值;是否感染过新冠受四个影响因素的影响差异不大。

第4章 结果

4.1 需求调研结果

基于所处地区的地形和经济发展的差异,未成年群体对心理健康服务的认知和受服务率差别较大。健康焦虑时代后大部分未成年人的自发运动会受场地和设施的限制。

成年人承担着极大的家庭和社会责任,要加强健康认知,提高健康素养水平,需要合适的媒介或渠道来学习健康知识。平衡家庭和工作,成年人需要合适的健康服务和休闲活动。

老年人健康状态较脆弱且慢性病较多,是弱势群体,受身心限制和家庭及社会支持不足[3],需要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全面、细致的健康管理。不同发展水平地区的老年人会受自身资产情况、医疗水平或就医便捷程度等影响健康服务的体验。

4.2 供给调研结果

未成年人的健康服务供给:

由学校或专业机构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帮助未成年人处理情绪、压力问题、提高未成年群体心理素质;。在偏远地区的未成年人应会更受限制。

成年人的健康服务供给:

企业提供员工健康检查、健康讲座等,关注员工的身心健康;保险公司提供医疗保险和健康管理服务,应对健康风险;社区周边健身设施、休闲场所等,方便进行锻炼;线上线下结合的运动类APP可自主的选择锻炼时间和方式。

老年人的健康服务供给:

医疗机构提供针对老年人的健康检查、健康指导、慢性病管理和生活方式评估等服务;社区提供养老照料、康复护理等服务,支持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社区和社会组织提供适合老年人的活动场所和社交机会,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第5章 对策和建议

综合整体调研内容,为提高公众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推动健康产业发展,提升整个社会的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推动社会在健康焦虑时代向更加健康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针对不同群体和社会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5.1 对策

未成年人应对健康焦虑时代的生活变化,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规律的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均衡饮食和适度的运动,减轻学习压力,可按照规定的接种计划进行疫苗接种,提高针对常见传染病的免疫覆盖率。

成年人要加强健康认知,了解养生知识,预防性的进行医疗服务,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干预健康问题,避免或减缓职业病的危害。学会甄别真假信息,平衡工作与生活,劳逸结合,健身会所和运动APP可选其一。

老年人是十分需要各方支持与关心的群体。家庭成员可在日常中频繁与老年人沟通,提供心理疏导。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管理思想,提高老年人的自我保健能力,定期体检进行老年慢性病的监测和管理。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健康需求,制定饮食、运动计划,促进健康老龄化。

5.2 建议

5.2.1 对健康服务供给的建议

针对三个群体的身心健康管理供给需要注重个性化、精准化和多元化。

针对未成年群体,学校可增加户外运动和体育活动的种类和频率,保障未成年人体质发展。强化学校的健康服务体系,包括定期的健康检查、心理咨询和健康教育课程等,确保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

针对成年群体,提升职业健康服务水平,为成年人提供全面和个性化的职业健康指导和干预,减少职业病的发生。建立完善的慢性病管理体系,为成年人提供定期的慢性病筛查、监测和管理服务,控制慢性病情。

针对老年群体,加强老年病防治和康复护理服务,建立完善的老年长期健康服务体系,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居家护理、社区护理和机构护理服务。增加老年人活动和社交场所的种类和数量,提高老年人的社交参与度和生活质量。

5.2.2 对公共相关机构的建议

基于调研结果,政府应制定和完善健康管理的相关政策,明确各方职责和权益;增加对健康管理的投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尤其是基层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领域;促进卫生、教育、社保、体育等多个部门之间的协作,共同推动健康管理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飞,张意.后疫情时代公众新冠疫情威胁感知对心理焦虑的影响机制[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46(01).

[2]田野.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网络购物市场问卷调查数据分析[D].长春:吉林大学,2014.

[3]杨敏,段立蕊.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问卷调查分析[J].信息技术教学与研究,2012(66).

[4]龙燕,王秀薇.2019年重庆市非主城区成年居民健康认知现况调查及健康需求分析[J].重庆医学,2021,50(12).

[5]明振鑫,后疫情时代老年人健康信息搜寻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22,6(9).

[6]揭建旺,庄文敏.广州市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需求调查[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23,18(0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