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网实一体”背景下基于岗位体验式的新型技能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摘 要:本文阐述“网实一体”背景下基于岗位体验式的新型技能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通过对教材重构,将课程分成理论、网实一体、企业参学三个项目开展,通过课程的改革,提高了课堂上课氛围,促进了工厂供配电课程的真实化、实用化。
关键词:高职;网实一体;岗位体验;实操人才
0 引言
随着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一路上升,2023年普通高校毕业人数已突破千万,为1291万人,就业压力急剧增加,因此,就如何培养具有就业竞争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是一道难题。目前,由于各种原因学校输送的专业人才很难满足企业需求,企业反馈,来到企业的学生需要进行再培训,才能胜任岗位,独立完成工作,所以,如何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及素质,缩短专业教学与企业岗位要求的距离,是改革专业教学课程体系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在不断取得突破性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难题,高职学生的学习情绪性较强,对感兴趣的东西学习积极性较高,相反对于内容比较枯燥的知识,往往学习兴趣不高,在手机网络高速发展时代下,课程内容设置上枯燥乏味,无法提升学生听课的兴趣点时,直接导致学生对专业课程学习丧失兴趣;高职学生的理论学习动机不强,往往善于动手操作,对实践类课程兴趣极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结合社会实际需求,将更多实际的东西引进课堂,增强教学的生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针对理论学习的课堂[1-3]。
随着供配电产业的高速发展,而提高学生们对供配电课程的理解和兴趣,是本门课的主要改革的方向之一,本门课程上课地点为传统教室,并不像其他课程在实训室上课,因此,因地制宜的提升学生上课兴趣更是本课程改革的重点。在信息网络的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应用网络自媒体资源、企业远程实地讲学、校企参观讲学等“网-实”一体化的多元信息融合,基于岗位体验式教学,确立符合行业需求的技术素养,建设“工作导向,突出综合岗位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完善有效的“网-实”一体化教学体系,突出学生综合岗位能力,与企业合作教学,增加岗位“实战”训练,提升学生的竞争力,确保实现培养目标[4-5]。
本文基于《工厂供配电》课程,该门课程隶属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技能核心课程,本课程对培养工厂供电技术人才起着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工厂供配电,就是指工厂所需电能的供应和分配问题。电能是现代工业生产的主要能源和动力,工业生产应用电能和实现电气化能大大增加产量,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有利于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但工厂的电能供应如果突然中断,则将对工业生产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可能发生重大的设备损坏事故或人身伤亡事故。该课程主要是讲述中小型机械类工厂内部的电能供应和分配问题,使学生初步掌握中小型工厂供电系统运行维护及简单设计计算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为今后从事工厂供电技术工作奠定初步的基础。本课程实践性较强,学习时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实际实用能力。因此,本课程开设宗旨在于培养学生以理论指导实操,以实操投身岗位中,为未来从事工厂供配电工作打好基础。在以往教学中,在教学过程中,师资、教学设施、由学校提供和决定,教师根据课程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但均在实操上紧根据学校提供的有限场地资源进行实操训练,忽略了企业的实地情况,理论教学和实践的严重脱节会导致学生上课出现较高的“低头率”[6-7],因此,为了使学生更好的联系实际,掌握实操技能,需要基于教材,借助网络,探索新的课程开发模式。
1 “网实一体”培养新型工厂供配电人才的必要性
1.1 对于“网-实一体化”的定义
关于“网-实一体化”的定义,每位教学者都有不同的理解与定义,学者周铎[3]分别从广义和狭义上进行阐述,广义上“网实一体”是基于互联网环境对企业工作范畴和流程和学校现有的资源进行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狭义上“网实一体”是通过互联网把学校、企业和社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本人认为“网-实一体化”教育,实质就是借助网络功能,将课上的实操与企业现场进行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其模式的展现形式可分为:通过对工厂供配电场所的实际环境,与实训室里的实训设备相结合的教学形式;通过网络在线观看工厂内供配电基本操作的在线教学模式。在平时上课中,多以第一种模式进行教学,即让学生懂得实际操作要领,又可感受到企业内的供配电场地变幻莫测情况。
1.2 网-实一体化”供配电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
“网-实一体化”教学不仅开拓了本专业学生实训培养新模式,提升学生对未来工作场景的认知。本课程的教学任务安排在第三学年上学期讲授,学生们企业实习在第三学年上学期期末进行,在实习之前通过本课程模式的实训,消除学生对实习的恐惧心理,相反通过“网-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更好的激发了学生们的就业欲望。近年来,职业教育发展战略高度不断提升,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2023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通知》,文件中着力解决“校企合作不深不实”、“校热企冷”等产教融合中出现的现实问题。
当今企中、小型企业,以及施工场地等,其供配电场地复杂,这对刚走出校门的学生来说是一件非常难的工作,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要熟知各种可能遇到的复杂多变的供配电场所,熟知各个环节的操作,这就需要我们的学生对技能的掌握,要有应变各种复杂的环境的能力,“网-实一体化”课程模式,通过网络呈现各种复杂的环境场所,将特别供配电场所带入课堂,带入实操中,与此同时,将课程的参考书进行从新编排,进行项目化教程,让学生通过项目化教程与实际场景相结合,更好的为“网-实一体化”技能的培养奠定理论基础。
3 “网实一体”人才培养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3.1 教学改革设计思路
因地制宜提升课堂气氛。利用我校“智慧教室”的互动黑板,充分利用网络实时资源,将网络视频实例或课程与课堂相结合,增强学生们学习听课兴趣点。多元信息化融合式教学。学生为了完成课堂任务单纯地模仿教师教授的实例,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不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一改课堂的传统教学模式,无法利用信息技术优化信息资源,学生学习途径单一,一定程度上上抑制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将网络中涉及的工厂供配电技术施工事例与教学相匹配、通过智慧教室,与企业实景进行网络连线,增强学生们课堂的互动性。增设课外实践教学环节。课外实践教学环节可以通过技能小组训练、校内外技能大赛、企业专家讲座报告等方式开展。做好课堂岗位体验式教学模式。《工厂供配电技术》课程选择的教材为项目式教学,根据项目化课程的内容,组织学生去相关企业进行参观实践,将学生的课堂实践技能在企业项目实施中得到检验和升华,企业实践教学中学生的技能运用是综合的,是对学生职业能力和专业素质的综合反应。通过实际体验教学内容的岗位职责和工作内容,增强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采用“网-实”一体化的岗位体验式高职课程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单一的理论课程教学方法,通过岗位体验式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多元信息融合的岗位体验式的教学环境,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和应用的能力。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下,确保学生符合企业需求,企业工程案例的引入能够让信息教学更加的生动更加切合实际,符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同样也能够让学生与企业需求联系的更加紧密。通过多元信息融合以及去企业的岗位体验式教学方式,使枯燥乏味的理论课堂,从根本上转变为学生感兴趣、学习气氛浓厚且活跃的课堂。
3.2 教学改革方案
落实“网-实”一体化的岗位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实现稳步提高学生岗位技能,校企广泛合作,聘请企业一线教师进课堂,或利用学校的“智慧教室”进行网络远程式教学,指导学生应用实践。
① 改革理论型课的教学内容和氛围
高职院校,理论课上学生往往感觉枯燥乏味,课堂气氛低沉,只有老师一直在讲,学生互动性较低。利用我校的“智慧教室”,在理论课上,穿插着相关网络视频或课程,提升学生对课堂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抬头率”。
② 多元信息融合进入课堂
在网络高速发展的时代,处处离不开网络,《工厂供配电技术》课程中理论、计算、分析等项目环节较多,对高职学生接受起来较困难。此时,采用多元信息融合,即利用自媒体平台、远程企业项目教学、趣味视频教学等相融合,高职学生多数对某某网络游戏感兴趣,可尝试将网络游戏角色或场景引入课堂,提升学生听课学习的兴趣点。
③ 增设课外参观教学环节
根据教材项目单元,选择适宜的项目课程进入企业相近的班组,进行岗位体验式教学。《工厂供配电技术》项目五为继电保护专题,带领学生下企业,去企业的继电保护班组,向企业技术人员学习继电保护知识及接线操作等,让学生进行岗位体检,在岗位上进行操作与在实训室的操作感觉不同,可让学生对该行业产生浓厚的兴趣,为后续学习指明方向。
3.2 教学与实践设计
《工厂供配电技术》课程共计32学时,且大部分为理论学时,为了更好提升学生们的上课热情,对本课程教材进行如下项目重组,如图1所示。
对《工厂供配电技术》教材重构后,包括三大项目:项目一,理论知识部分,本项目主要一理论为主,主要讲述工厂供配电意义、电力系统电压、中性点、高低压熔断器、电流/压互感器、短路电流计算、继电保护装置的任务和要求、电力变压器的继电保护换算等等,本项目主要为理论部分,定为16学时完成,先向同学们做介绍,在后续的项目中还会反复提到与应用;项目二,为“网-实一体化”教学,本项目主要通过一些现场视频,利用智慧教室,通过网络视频,让学生有种现场身临其境教学的感觉,根据企业实际的供配电场景,如图2所示,不同的场景结合教材中的不同教学任务,如电气安全、工厂变配电所的运行维护、工厂电力线路的运行维护、工厂变配电所主要电器设备的检修试验、工厂电力线路的检修试验等等,与项目理论相结合,通过网络视频、连线企业工程师等提升课堂上课乐趣,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理解本门课程,本课程为12;项目三,企业体验,拿出4学时(一下午或一下午时间),组织同学去校企合作的企业,实地听企业工程师讲解,工厂供配电实际操作的知识与经验。
采用“网-实”一体化的岗位体验式高职课程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单一的理论课程教学方法,通过岗位体验式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多元信息融合的岗位体验式的教学环境,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和应用的能力。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下,确保学生符合企业需求,企业工程案例的引入能够让信息教学更加的生动更加切合实际,符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同样也能够让学生与企业需求联系的更加紧密。通过多元信息融合以及去企业的岗位体验式教学方式,使枯燥乏味的理论课堂,从根本上转变为学生感兴趣、学习气氛浓厚且活跃的课堂。
4 结语
课堂在“网-实”多元信息融合下,学生有对理论知识学习的热情,通过校企合作,学生们在岗位体验教学模式下,动手能力会有基本体现。通过本项目,可使校企合作项目融入到课堂,每门课该学期至少一章节要进行下企业,让学生进行岗位体验,不但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同时,专业老师的“产教合一”可以实现零距离接触业界,教师也可增加了实操知识,对企业供配电的现阶段技术要求有所了解,有助于教师团队建设,为教师持续地完善教学项目提供了资源的保障。电气类企业的员工紧缺情况将得以很快缓解,尤其是供电班组、配电班组、继电保护班组,而且很大程度上开始改善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水平。同时,专业学生较好的职业服务意识和近于专业化的操作实现了企业自身无法实现的“高素质、低成本”的神话。
参考文献:
[1]周铎. “网实一体”新型外贸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12): 79-180.
[2]刘丽,朱晓林,马晓琳.以学科竞赛促进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升[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4(4):9-13.
[3]李升和,周金星,许雪萍.专业基础课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探索[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1(3):15-21.
[4]宁静峰,姜妍.浅谈大学生创新创业协作平台的构建[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18(9):7-11.
[5]曾国强,吴刚.联合实验室培养电子类卓越工程师模式实践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8):5-9.
[6]谭莉.高职院校电子类专业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轻工科技,2019(34):173-174.
[7]林生红,武建卫. 基于校企合作的“工厂供配电技术”课程开发[J]. 无线互联网科技,2019(22):88-89
作者简介:张旭(1987年4月),男,吉林辽源,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农业智能化与新技术研究
基金项目:2022年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22xj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