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关于加强国有企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的思考
摘 要: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支柱。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推进国有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保障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研究探讨国有企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主要内涵,分析当前的风险防范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对增强国有企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水平提出有效对策。
关键词:国有企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1、国有企业重大风险防范化解工作概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作为国有企业,面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繁重任务,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自觉性,坚定不移推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各项部署和举措在企业落地见效。当前国有企业面临的重大风险主要涵盖以下六个方面:政治政策方面的风险,如重大政策调整的风险、舆情风险;生产经营方面的风险,如经济运行下行风险、品牌发展势能风险;法律规范方面风险,如招标采购领域风险、知识产权管理风险;企业内控方面风险,如质量过程管控风险、资金使用风险;五是廉洁纪律方面风险,如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方面存在的风险;六是综合安全方面风险,如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风险等。
2、国有企业重大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1重大风险防范化解工作不完全适应高质量发展形势和要求。一是政治意识有差距,一些干部职工缺少从政治上辨方向、观大势、谋全局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对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政治责任”的理解不够深刻。二是风险意识有差距,仍然存在松劲情绪、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容易滋生“风险离我很远”的错误认识。三是责任意识有差距,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压力向下传导不及时,没有完全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风险管控体系中存在执行不严、落实不力的现象,更多依赖经验主义,特别是内部协同风险防范上信息互通、联手共防仍有不足。
2.2重大风险防范化解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一是重大风险清单的完备性存在不足,风险清单中识别出的风险点及其相应的防范化解措施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没有完全实现有效覆盖。二是部门间沟通协作的有效性存在不足,没有完全形成工作合力。三是工作落实评价督促的严肃性存在不足,没有完全形成严的氛围。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涉及面广、业务类型多,同时责任部门、配合部门相对分散,因此,对其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更多依赖于相关业务领域开展的专项检查和考核,客观上存在标准、水平不一致的情况,以致于督促评价不够严格,没有发挥应有效果。
2.3重大风险防范化解工作效果存在一定差距和不足。一是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方面,比如对意识形态领域重大风险的识别研判不够等。二是防范化解知识产权风险方面。比如规范商标注册和使用不够全面,对生产经营中使用的显著标识梳理不够细致,存在被抢注风险等。三是防范化解采购管理风险方面。比如采购管理制度、招标采购文件、合同履行等合法合规性审查还存在不足等。四是防范化解系统性廉洁风险方面。比如廉洁风险防控工作仍存在集成度不高的问题,防控体系运行方式、方法相对单一等。五是防范化解安全生产方面。比如安全生产风险防控的“短板”仍比较明显,对涉及风险的场所辨别力不够高、警惕性不够强,风险防控知识宣传形式和手段较为单一等。
3、关于加强国有企业重大风险防范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3.1 提升政治站位,提高政治能力。一是增强政治意识。加强政治能力训练和政治实践历练,不断掌握风险防控知识、熟悉风险防控办法、拓宽风险防控视野,增强精准鉴别、科学预判、妥善处置、积极化解重大风险的本领。二是树立底线思维。善于以底线思维把握原则问题,准确了解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系统性与复杂性,准确研判新形势下企业面临重大风险的新形式、新变化、新趋势。三是坚持问题导向。善于以底线思维补足短板,对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中的短板问题做到未雨绸缪、防微杜渐。
3.2 加强风险识别,优化风险清单。一是完善风险清单。建立更加贴近企业实际,更加符合高质量发展需要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清单,并分类别开展风险点梳理识别和分析研判。二是完善防控措施。在优化重大风险分类、重新确定风险点以及相应的责任部门、配合部门基础上,对现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清单中的防控措施进行相应优化调整,进一步突出“风险”的潜在性特征,更加注重事前控制措施的研究制订。三是完善工作预案。围绕优化组织机构、管理模式、复盘总结调整工作预案,健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日常工作机构,对现行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处置流程进行再造,并认真做好工作复盘,及时查找和发现差距不足,制订和落实问题整改,真正实现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PDCA闭环管理。
3.3健全责任体系,完善责任机制。一是落实归口管理责任。加强统筹谋划,推动各业务条线在制订年度工作计划或工作要点时,将重大风险清单中确定的防范化解措施有机融入其中。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同年度绩效考核、专项考核挂钩,完善评价标准、加大考核权重,倒逼各单位、各部门落实主体责任。二是压紧压实牵头责任。按照职责分工,推动各业务体现扎实开展各领域重大风险进行识别研判,提出针对性强、切实可行的各阶段防控措施。三是完善责任落实机制。建立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项工作机制,不断增强系统集成、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上下贯通、协同处置的工作合力,推动各类责任落实落地。
参考文献:
[1]林炜炜.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四重向度[J/OL].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02):79-86
[2]马宝成,任群委.善用极限思维防范化解重大风险[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24,(01):84-87.
[3]李增珣.习近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重要论述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23.
[4]陈君.关于国有企业巩固内部控制体系、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思考[J].中外企业家,2019,(25):19.
[5]郭国荣.国有企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长效机制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8,(18):129-130.
[6]钱凇.防范和化解国有企业经营风险的财务对策[J].财会学习,2016,(19):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