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大数据审计研究综述

王晨阳
  
科学与财富
2024年11期
浙江财经大学 浙江杭州 310018

摘 要:数字化时代下,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和审计实务的迫切需求的双重动力下,专家学者广泛开展了对大数据审计的研究。本文大数据审计研究的现实背景出发,首先对大数据,大数据技术和大数据审计的概念进行了解释,然后从政府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和内部审计三个不同审计主体角度对理论和实务两个层面的相关文献进行研究综述。

关键词:大数据审计;大数据技术;研究综述

1 引言

大数据审计是指运用大数据技术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查、分析、评价的各种手段的总称,是审计人员通过大数据技术来实现审计目标,收集审计证据,提出审计结论和意见的总称。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改革审计管理体制”的要求,“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大数据技术在数字化时代的经济活动中得到广泛应用,被审计单位依靠信息化环境运行,大数据分析技能成为审计人员必须掌握的技能。以大数据为核心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审计署“十三五”规划纲要要求,政府部门进一步提高对大数据审计研究应用的重视程度。得益于党和国家对审计实务的高度重视和迫切需求,大数据审计成为专家学者关注的热点。

2 大数据审计相关研究

2.1大数据审计中政府审计的研究

理论研究:推动大数据审计事业发展,创新审计管理模式和工作模式,作为审计监督的主要载体和执行者,政府审计机关是主导力量。研究大数据审计一定要把信息安全放在首位,如果忽视了对安全控制的研究,忽视了对风险因素的研究,就会造成严重的审计风险隐患。推进大数据环境下审计安全系统研究、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是促进我国未来大数据审计事业发展的关键。刘星(2016)进一步提出了大数据审计的六问题:建设审计数据中心,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组织模式,风险管理。审计数据安全性面临着更大的威胁,审计人员在应用大数据技术时需采取必要措施确保数据安全。郑伟,张立明(2020)指出审计信息化使审计机关可便捷利用审计信息系统从被审计单位采集、存储和分析数据。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将是下一步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重点。

实务研究:大数据技术越来越被政府审计业务所普遍采用。邱玉慧(2013)审计评估海量微观社会保险大数据发现,现有调整机制养老金分配差距有扩大趋势,初步印证了大数据对养老金调整现状的评估优势和对不同待遇调整方案的评估优势。陈伟(2018)利用大数据工具,在扶贫审计中可视化地分析展示了扶贫项目内容、受援单位频次、扶贫资金使用等三个方面的数据,并对审计疑点进行了快速定位。湖北省审计学会课题组(2018)在湖北省医疗保险基金审计中,创新运用云计算、跨行业数据关联和聚类等大数据挖掘技术,利用HIVE数据存储仓库,对4个部门的6TB跨领域审计数据进行高效处理,使审计质量和效率大幅提升,审计成本降低,暴露出医疗保险政策执行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在上述审计业务中,审计人员应用大数据技术的流程与方式存在着共性,都涉及到对审计大数据的收集、管理、分析。

2.2大数据审计中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研究

理论研究:传统的审计缺陷,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让会计师事务所和CPA的改造变得刻不容缓。2017年印发的《会计事务所信息化推进工作方案》明确提出,会计事务所要建设智能化审计作业系统和智能化内部管理信息系统,要将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结合起来。CPA审计工作的核心是审计取证,而在数据时代,取证模式将逐渐转变为数据式的审计取证模式,出现大量的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程铖、李睿(2016)从准则与取证相结合的思路出发,对数据分析结果直接作为审计证据、调查取证、抽样调查取证分析结果等三种取证模式及其适用的场景和条件进行了分析,对电子数据审计的特点和问题进行了论证。杨丽丽等(2020)汲取管理控制理念,基于安全风险、控制规范、控制策略等视角探索云审计平台的安全控制机制,为云审计平台的建设与运行实践提供进一步理论支持。曾川(2018)从制度和技术方面分析引入大数据的必要性,提出大数据持续审计模型应包括持续审计系统、被审计单位数据系统、第三方数据三个部分,指出当前模型应用存在周期长、成本高等问题。

实务研究:王秋菲等(2020)利用爬虫技术挖掘分析亚太工业2009~2016年大数据,结果显示爬虫技术所获取的资料可作为重要审计证据,揭示公司财务舞弊。刘凤委(2022)提出现金轨迹数据理念,将现金在企业与银行账户间的多维电子数据加以运用,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发现审计线索并形成审计判断。薛杰(2021)在大数据审计中应用可视化技术,将审计全过程通过数据采集与预处理、可视化分析、可视化展现等流程进行直观呈现。徐超(2020)以互联网金融企业专项审计为例,利用网络爬虫技术自动采集并预处理公开数据,为解决审计证据内部数据不足、质量不高提供了可参考的方法。在注册会计师审计领域,国内大数据审计实务进展相对缓慢,尚处于萌芽阶段,虽有上述应用实例,但如何引进先进技术、完善大数据审计框架并提高大数据审计的应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3大数据审计中内部审计的研究

理论研究:内部审计理论研究者深入研究了内部审计的新使命,总结了大数据审计在新时代内部审计中起到的作用。王兵等(2013)提出,提高审计效率,节约审计成本,弥补内部审计不足的有效方法是内审人员在信息化背景下,需要进行有效的数据挖掘,建立预报模型,实施精确预报监测等非现场审计手段。秦荣生(2019)认为挖掘和分析企业内外部数据,更详尽地提供企业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和现金流等信息是内审运用大数据审计技术方法的目的。杨荣美等(2022)研究企业内审数字化改造过程,采用扎根理论方法揭示企业内审改造的影响因素,辨识出四条企业内审改造的具体路径。

实务研究:潘丽琼(2020)探讨烟草企业大数据环境下的内部审计模式建设,提出五点建设措施:构建数字化审计软环境,构建审计大数据平台,全面构建审计一体化体系,强化数据审计风险管控,强化数字化审计队伍建设。以上海某三级公立医院为例,王雅馨、包舒静、陈晓军(2023)发现,通过构建大数据背景下的内部审计新管理模式、强化审计监督管理机制,能够有效解决因人力、信息资源受限造成的“壁垒”,提高医院内部审计工作效率,帮助医院实现高质量发展。

大数据技术给内部审计变革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机遇表现为提高了审计效率和质量、持续审计成为可能,挑战主要表现为人才队伍和机制体制不适应大数据的发展。大数据技术在内审工作中已有了应用,专家学者结合医院、商业银行、国有企业等不同领域来分析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内部审计中的情况并构建了大数据内部审计的模型和相关路径,但不同性质行业的财务信息处理有所不同,各行业建立的内部审计模型不尽相同,同时大数据内部审计转型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大型国有单位,民营企业领域研究相对缺乏。

3 文献评述

综上所述,在大数据审计方面,学者考察了大数据审计和大数据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回顾了审计行业应用大数据技术的现状,指出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强调了大数据技术在审计行业中的重要意义,界定了大数据审计的范畴,并对审计的相关特点进行了归纳和提炼。并系统总结了大数据审计的思路,总结了大数据审计的模式。

在大审计技术与数据处理方面,国家审计,注册会计审计和内部审计均采用相似的方法:采用爬虫,数字加密,人工智能和可视化等技术以获得更多被审计单位相关信息,提高审计独立性和效率并提高审计信息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

在国家审计层面上,大数据审计技术使国家审计更加智能化:由于联网数据的实时性和可持续性,实时审计和持续审计成为可能,大大节约了审计取证的工作时间和工作量。随着大数据审计技术的逐步成熟和深入,国家审计引入持续审计,能更好地发挥审计的国家治理功能。

在注册会计师审计层面,由于企业数据的信息化和数字化程度越来越高,审计人员分析数据所使用的方法也需要做出相应的改变。通过构建大数据审计分析模型,从多个角度进行数据分析,不仅能从新视角来分析数据,还可以挖掘到数据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大数据审计使得采取全样本审计成为可能,扩大审计范围,获取真实完整的审计证据,能更合理的规避审计风险,也符合陈本效益原则。

在企业内部审计领域,能够有效增强审计发现问题、评估判断和宏观分析能力的大数据审计,不仅代表着一种技术,更是一种审计理念。数据分析成为审计工作的核心,更充分、更相关、更可靠地利用大数据进行审计取证是大数据审计的特点,其有助于审计工作由样本向全体、由局部向全局、由微观向宏观、由事后向事中和事前审计等方面转变。

总的来看,目前学者的研究使大数据审计理论与实践逐步丰富,为审计人员了解大数据审计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目前理论层面的研究比较宏观,联系具体实际不是很紧密,指导意义不强。而实际应用层面的研究,则是结合案例研究,围绕特定审计业务中某一种大数据审计方法的创新应用展开的。审计模式和经验的广泛性,以及在大数据环境下进行审计所面临的问题,还需要继续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王雅馨,鲍舒静,陈晓军.大数据背景下医院内部审计新型管理模式构建探索[J].卫生经济研究,2023,40(05):86-89.DOI:10.14055/j.cnki.33-1056/f.2023.05.015.

[2]刘凤委,杨月.现金轨迹数据挖掘的审计应用[J].财会月刊,2023,44(01):102-107.DOI:10.19641/j.cnki.42-1290/f.2023.01.013.

[3]杨荣美,张雅淇,滕冬梅.企业内部审计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因素及实现路径[J].财会月刊,2022,No.939(23):127-134.DOI:10.19641/j.cnki.42-1290/f.2022.23.016.

[4]薛杰,杨逸云,张敏.可视化技术在大数据审计中的应用——以某制造企业IPO审计项目为例[J].财务与会计,2021,No.645(21):58-64.

[5]潘丽琼.大数据环境下烟草企业内部审计模式构建[J].财会月刊,2020(S1):114-117.

[6]徐超.大数据背景下审计数据采集技术与方法的研究——以互联网金融企业专项审计为例[J].会计之友,2020,No.643(19):114-119.

[7]郑伟,张立民,崔雯雯等.信息技术与国家审计质量——基于违规金额和地区生产总值的视角[J].审计与经济研究,2020,35(04):1-8.

[8]王秋菲,栾丹,张洛迪.网络爬虫技术获取审计证据的应用研究——以亚太实业审计为例[J].会计之友,2020,No.641(17):131-136.

[9]秦荣生.我国内部审计的新使命与发展新路径[J].会计之友,2019,No.608(08):2-5.

[10]陈伟.大数据技术在扶贫审计中的应用[J].财务与会计,2018,No.567(15):69-71.

[11]曾川.大数据条件下财务报表持续审计现状与改进[J].财会通讯,2018,No.768(04):90-92.DOI:10.16144/j.cnki.issn1002-8072.2018.04.023.

[12]湖北省审计学会课题组,陈智斌,张妍等.大数据技术在审计全覆盖中的应用研究——以湖北省医保审计实践为例[J].审计研究,2018,No.201(01):11-15.

[13]刘国城,王会金.大数据审计平台构建研究[J].审计研究,2017,No.200(06):36-41.

[14]刘星,牛艳芳,唐志豪.关于推进大数据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J].审计研究,2016,No.193(05):3-7.

[15]程铖,李睿.电子数据审计取证模式研究[J].审计研究,2016,No.193(05):8-13.

[16]郑伟,张立民,杨莉.试析大数据环境下的数据式审计模式[J].审计研究,2016,No.192(04):20-27.

[17]王兵,刘力云,鲍国明.内部审计未来展望[J].审计研究,2013,No.175(05):106-112.

[18]邱玉慧,吕天阳,李建新.基本养老保险政策执行情况审计指标体系研究[J].审计研究,2013,No.171(01):20-27.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