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中国文化“走出去”背景下河北红色文化生态翻译研究
摘要:作为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北红色文化既囊括了冀中平原革命先烈英勇抗击侵略的英雄事迹,也包含了燕赵儿女对中国精神的继承和发扬。生态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活动不仅是语言符号的转换,也是传递文化的过程。翻译者通过对语言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一系列因素进行“适应与选择”,来达到有效的交际,从生态翻译学角度对河北省红色文化进行国际传播,将有助于提升河北省的对外形象和增强文化自信。
关键词:中国文化“走出去”;生态翻译;红色文化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红色文化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革命年代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共同创造的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表现了中华民族优秀的革命传统和不屈的民族气节。抗日烽火、英雄河北--河北省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以革命遗址、遗迹和纪念馆为载体的红色资源多达2000多处,既囊括了冀中平原革命先烈英勇抗击侵略的英雄事迹,也包含了燕赵儿女对当代红色精神的继承和发扬。作为全球通用语言的英语是中国文化和红色精神“走出去”的重要媒介,对红色文化的准确有效的英语翻译有助于深化外国民众对中国的认识和理解。
生态翻译理论将达尔文生态学中的适应选择原理与翻译研究结合,认为翻译活动不仅是简单的语言符号的转换,还是文化的传递。译者在翻译时要对语言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一系列因素进行适应与选择,从而实现有效交际(胡庚申,2011)。从生态翻译学角度对河北省红色文化进行国际传播,将有助于提升河北省的对外形象和增强文化自信。
红色文化英译一定要满足外国游客的文化需求,更要达到真实再现历史和传播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的目的。红色文化作为河北省对外文化宣传的重要部分,其翻译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当地的形象,甚至影响经济和文化发展。
从生态翻译视角来看,红色文化是要以一种外国人能看懂的形式客观地重现一段历史和传播中国精神,兼具叙事属性、文化属性和政治属性,所以红色文化的翻译不能完全依照其他旅游文化同样的方式来处理。从生态翻译的“语言维度”角度,红色文化外宣翻译需要考虑中英语言的不同措辞和一些习惯表达;从“文化维度”角度要确保翻译的文本适应目的语的文化生态系统;从“交际维度”需要特别注意不能改变原文的政治立场。翻译必要时可根据目的语的交际生态环境进行适当的删减补充。
在博物馆红色文化展厅翻译中,“晋察冀边区第一届群英会开幕”译文为“The first meeting toward anti-Japanese heroes in the Shanxi-Chahar-Hebei border area”。从文化纬度,外国人也许并不知道中国各省份的简称,所以晋察冀被译为所代表省份的全称,使外国游客也能一目了然。
宋哲元在长城前线的誓词“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被译为“I would rather die in a battle than being one of the conquered people”。中国诗句和对联的格律讲究仄入平出。原文上句“鬼”为三声,属于仄音,下句“奴”为二声,属于平音。而英语诗歌更讲究韵脚的一致,所以译文中上下句分别用了battle和people,非常押韵,且对仗工整。使用了外国人习惯的表达来翻译,符合生态翻译中的语言维度的需求。
此外,彭德怀《在延安对美军观察组谈话》中对日军的描述“杀人之惨,较之吃人生番的希特勒,有过之而无不及”原文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译文“When it comes to killing , they are as cruel as the cannibalistic Adolf Hitler, probably much crueler”。译文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cannibalistic等措辞的使用表达出了中华民族对日本和对所有法西斯行为的痛恨,同时向外国人表明了我们全民族的政治立场,符合生态翻译中的“交际维”。
红色文化翻译会涉及到大量的地名、村庄名和战役名等专有名词。在研读河北省博物院展出的红色文化作品翻译时发现有些翻译不太精确,或者过于简洁,无法有效实现传播红色文化的目的。例如在王二小歌曲简介处,汉语简单介绍了王二小的英雄事迹,但是英译仅仅用Song for the Pasturing Boy一句话轻描淡写,外国人看到后会产生疑问:为什么要歌颂一个牧童,他究竟做了什么?更不会记住这个英勇无畏的小英雄。这就需要从“交际维”出发,做出相应的补充说明。要在忠实原文和实现文化价值的同时成功传达中华民族精神,最终才能达到红色文化国际传播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胡庚申. 生态翻译学的研究焦点与理论视角[J]. 中国翻译,2011(2):5-9.
[2].肖群. 红色旅游外宣资料英译研究[M]. 江西人民出版社,2013.
[3].郑金萍.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红色旅游景点英译研究[J].海外英语,2021(9):84-85.
[4].王燕. 喻爱华.红色旅游翻译与翻译教学模式[J].文教资料,2015,(13).
[5].董爱智.河北省红色旅游景区公示语翻译质量及其评价[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
[6].周幼雅. 肖永贺.红色旅游景点外宣翻译误译类型及翻译[J].知识经济,2013,(23).
[7].钟俊. 张丽.江西红色旅游景区公示语翻译探析[J].鸡西大学学报,2010,(5).
[8] 肖群.从翻译目的论看红色旅游景介的英译策略[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9( 5) : 149-150.
作者简介:
李红迎:(1986-),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文学硕士,河北传媒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李翠翠:(1994-),女,汉族,河北邢台人,硕士,河北传媒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教学法
牛珊珊:(1988-),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文学硕士,河北传媒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
本文为河北传媒学院2022年度科研项目“中国文化“走出去”背景下河北红色文化生态翻译研究”(项目编号:KT202233)最终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