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物理学核心素养提高高中物理课堂的教育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高中物理的教学也应该随之发展。物理教师应该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摒弃自己陈旧的教学方法,研究发展新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基于此,本篇文章基于物理学核心素养探讨如何提高高中物理课堂的教育教学有效性。
关键字:核心素养;高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引言
纵观高中阶段校园教学工作的开展情况能够看出,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物理教师采取的都是满堂灌的教学形式,把理论知识内容进行梳理强行的灌输给学生,而在实验阶段,则是教师在课堂讲台上动手操作,学生在一旁观看,这样的教学方法,完全不利于学生的良好成长,导致很多学生对于理论知识只是机械地死记硬背,而对于实践知识也仅仅能够看着教师动手,自己无法参与其中,这也影响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不利于其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所以本文提出最新的教学方法,希望能够改善高中阶段物理课堂教学现状,用最佳的方式提高课堂效率,使其核心素养得到良好的形成。
一、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
高中阶段的物理课堂上,教师按照课堂教学的实际内容,以及学生学习的状况,采用情境创设的方法,引入最真实的物理课堂教学情境,在这样的情景中,能够帮助学生发现最新的问题,同时,引导学生感受到物理课堂情境,与已经学习知识内在存在的冲突,进而提高学生对问题探究的能力[1]。
首先,巧妙的情境导入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让他们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从而获取较好的学习效果。我的教学通常会以故事导入或与生活相关的事件导入。下面列举几例,如,在学习《动能和动能定理》时,讲述了阿基米德利用杠杆原理制造的投石机,把石头源源不断的投向敌军,以此来引导学生思考是利用了石头的什么能量打的敌军头破血流,进而思考这种能量与哪些因素有关;在学习追击与相遇问题时,我的导入是:现在生活中经常会发生警察抓小偷,猫抓老鼠等问题,这节课就让我们利用物理知识探究这类问题。
其次,设置问题情境也是一种好方法。问题可以在导入新课时使用,也可在教学中穿插使用。问题能够制造悬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思考,也能调动学生的胃口,使其主动盼望着问题的解决。
再次,教师可依靠多媒体等电教手段用于辅助教学。利用电子白板或多媒体播放生动的情境动画或虚拟实验会使教学效果更佳。一方面,会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另一方面,也会简化教学板书,节省较多的时间以留给学生思考、讨论、交流,使课堂成为高效课堂。
二、进行协作探究式教学模式反思
开展协作探究式教学活动一定要准备充分。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充分考虑到各种问题情境的设置是不是合理、活动的流程是不是清楚。在教学活动中要重点引导学生对新的物理情境与已有知识的联系进行了解,引起知识迁移,最终得到有效的结论[2]。
其次,要考查清楚学生的知识基础是否足以帮助他们达到活动的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老师应做好相关知识的铺垫,以此作为基础。对待不同的学生要具有针对性,对于学习较好的学生,应该鼓励开展深入分析,对于学习较差的学生,要重点巩固其基础知识,并在活动中应随时关注他们的学习情况,及时对学生进行帮助。
最后,要建立好小组协作学习的机制。在教学中要明确小组协作探究学习的重要作用,并且要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集体协作意识,每个学习小组的成员都要积极参与学习中,开动脑筋、手脑并用,争取让人人都有所进步。
三、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强化核心素养的培养
高中物理教学中,物理教师要提高对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视,关心学生本体发展,训练学生进行创新,帮助学生构建自我发展机制,不能单纯地传授知识,因此教学中一定要体现出学生主体性,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
四、变验证性物理实验为探索性物理实验
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长久以来,很多教师都是通过理论知识的讲解,让学生对需要学习的知识有着一定的概念,随后自己动手对其进行验证,这样的检验性物理实验导致学生缺乏兴趣,因为其已经知道在实验之后,会得到的结果,这也很难让其更好地参与其中,甚至讨厌物理课堂中的实验内容。如果教师能够转变方法,采用探究性的实验形式,这就能够更好地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对于物理知识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调动其积极性。在开展探究实验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和实验验证过程中有着一定的区别,因为在检验形式的实验中,学生对于最终的结果已经有着一定的了解,并不愿意动脑思考,但是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一边自己设计实验的方案,一边总结自己探究出的结果,并且,通过自己的动手能够,真正的感受到知识最终结论形成的过程,使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学生也能够更好地总结知识点,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这些对于高中物理课堂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作用[3]。
如在学习高二物理选修1-1第三章《电磁感应》第一节《电磁感应现象》的知识时,教师就先设计一个小实验:事先准备好两根1 m长的铝管,接着再准备两个外形相似,质材分别是木头和磁体的小圆柱体,然后将这两个小圆柱体同时分别从铝管口的上端落下,在其下落的过程中,保证不碰触管壁。在实验开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猜测哪个圆柱体下落得更快。然后开始实验。最终的实验结果是木块下落得更快,这一结果大大超出了学生的意料,有效激发了他们探知的热情。
五、结语
到了高中阶段,物理科目内容难度升级,对学生来说学好是十分困难的。再加上多数老师仍然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感觉教学枯燥、乏味,因此学习质量低下。为此,作为一名高中物理老师,我们有责任探究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林伟.新课改下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的构建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9(34):179-180.
[2]何克旺.新课改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9(16): 5.
[3]陈丽珊,陈海.基于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物理教学探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6(2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