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产教融合视角下职业本科课程建设研究与改革实践
——以海南科技职业大学为例
摘要:课程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最核心的要素,是职业本科专业建设的核心,是落实产教融合这一人才培养方式的重要基础环节。海南科技职业大学作为首批职业本科试点院校,面对新任务、新目标、新要求、新使命,从顶层设计高位布局、外引内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产教融合创新推进课程建设等方面不断进行课程建设研究与改革实践,突出职业本科的“职业”属性和特色,为提高职业本科教育水平,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职业本科;课程建设;产教融合;人才培养
课程建设是高校培养人才的核心工作,是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简称“职业本科”)院校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点工作。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发布,强调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有机结合,对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改变传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产生了重大影响。2019年 5月,教育部批准 15 所“职业学院”为首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学校,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工作,这是中国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改革举措,同时,在国务院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1],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任务、新目标、新要求、新使命。
海南科技职业大学作为首批职业本科试点院校,面对新任务、新目标、新要求、新使命,结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学校完善提高和测评指导工作的通知》(教发〔2019〕17号)中[2]提出的“要着力进行职业本科课程建设”的要求,“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课制宜”地积极推进职业本科课程建设研究与改革实践,落实产教融合,努力建设适应区域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的一流课程。本文基于海南科技职业大学在职业本科课程建设方面的实践经验,从顶层设计高位布局、外引内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产教融合创新推进课程建设等方面梳理课程建设的有效举措,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甚至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发展提供基础。
一、职业本科课程建设与改革的举措
职业本科的本质是实践性的[3],是深深扎根于职业实践、围绕职业岗位变化需要进行人才培养的教育。与专科层次职业教育相比,职业本科不仅注重技术技能的培养深度纵向提升,更注重解决复杂问题、创新工艺与方法[4]。职业本科与本质是理论性的普通本科或应用型本科也存在本质差异,其起点是职业和工作,遵循工作过程体系逻辑,重在面向应用和市场需求的产教融合以及工作导向的技术技能创新,不断推动技术创新和技能迭代[2]。在技能复杂度上高于专科职业教育,在技能应用上广于普通本科教育。
(一)顶层设计,高位推进
为适应开展本科层次职业院校改革试点工作需要,高质量完成试点工作任务,学校领导特别重视课程建设工作,由学校创校校长杨秀英理事长亲自挂帅指导教务处、人事处等相关部门,通过深入研读教育部相关政策通知,精心规划,自上而下、以点到面有效推进课程建设工作。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强化责任,狠抓落实
组织学校高层领导学习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的会议精神,积极参加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和高等教育司关于“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以下称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五大“金课”、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双万计划”等相关重要会议,自上而下逐级响应;组织全校教职工研读国务院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从发展规划到教学实践甚至后勤保障等全方位统一思想,提高对课程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强化各部门责任,狠抓过程,落实到位。构建精准政策支持以及评价体系,调动教师参与课程建设的热情,鼓励教师勇于尝试,大胆创新。
2.以“产教融合应用型课程建设改革试点院校”建设项目促课程改革
学校根据职业本科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定位,以及“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和具有“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敬业精神”人才的基本要求,从职业本科专业的课程建设入手,深化课程改革,学校于2018年12月加入了全国应用型课程建设联盟,申报获立项为教育部学校建设规划发展中心指导的“产教融合应用型课程建设改革试点院校”。2019年起,学校通过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和全国应用型课程建设联盟选聘职教权威专家和课程思政等相关领域的专家进校,指导课程体系建设,进行了多次产教融合课程建设改革培训,受训教师覆盖全员,全面启动并有效推进了学校职业本科应用型课程建设,推动专业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和课程体系,推动学校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工作。
(二)外引内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重视教师队伍在课程建设方面的培训,通过精心遴选引进校外专家学者、长远规划培育校内教师,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培育引进相结合,强化职业本科“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关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要求,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保障激励机制,着力抓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高薪引进企业导师,同时建立企业挂职锻炼机制,截至2020年,累计到企业挂职锻炼1000多人次。建立教师定向培养机制,鼓励中青年教师攻读国内外硕士、博士学位,提升学历,为课程建设夯实自身基础。截至2021年,学校已出资在国内外名校培养博士18名,硕士50余名。
鼓励校内外“双师型” 教师协作开展模块化教学模式创新活动,构建以学生为中心,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模式,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大格局,宏扬工匠精神,培养工匠型人才,全面推进“三全育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创新模块化教学模式,打破学科教学的传统模式,创新职业本科课程建设,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效果,促进高职“双师型”教师向职业本科“双师型”教师转型。
2.赛训教结合,以赛促教
技能大赛就像一个“风向标”,引领着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又像一个杠杆,“撬动”着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为培养出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达成职业需求与学生发展要求的统一,要求教师应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将以项目和任务为载体的赛项融入课程教学中来,注重对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察,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从而引导课程目标的科学制定。
鼓励并支持教师参加教学能力比赛,通过比赛,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学习新知识、新设备、新技能,运用先进的信息化教学手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全面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团队课程建设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三)产教融合共同制定职业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课程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最基本的单元,课程建设离不开人才培养方案的规范制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的职业标准和《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参考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结合办学特色和区域经济需求调研,创新产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机制,组织各专业负责人和骨干教师深入行业企业进行广泛调查研究,征求相关企业技术人员和专家在技术进步、设备更新、质量标准提高、信息化、智能化等方面建议,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共同建设工学结合的优质核心课程。重视企业对专业毕业生评价反馈,形成人才培养方案编制-反馈-修订闭环。
(四)创新推进职业本科课程建设
1.按职业需要设置课程 及时及时更新实训教学内容
根据职业教育的属性和高层次的规格定位,融合企业专家的意见,围绕产业转轨升级,产业链整合,工艺流程改造,优化管理,技术创新等新需求,以“培养学生具备可以解决高难度操作问题的能力,可以参与或完成技术革新和工艺流程改造的能力,有较强适应能力”为目的,减少了部分基础知识、基础理论课程和学时,减少了验证性的实验课程,增加技术类、技能类和创新创业类课程,增加职业能力专项培训课程,增加实践实训课程学时数,实践性教学课时占总课时的50%以上,体现“知识教授与技术技能培养并重”的职教属性。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为目的,对接职业岗位需要增加新课程,根据产业发展、技术进步、企业需求,围绕海南国际旅游岛和海南自贸港建设和海南重点产业发展的新变化、新需求,瞄准行业企业技术技能需要、紧贴岗位的实际工作过程,及时组织更新实训内容。
2.引入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
学校在制定职业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按排时,充分考虑引入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规范的内容融入理论教学和实训实践教学中,在制定课程体系时保证“三新”的体现,在实训实践教学项目或内容上保证“三新”的体现,在课程标准中保证“三新”的体现。
3.结合信息化技术发展,提高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能力
学校鼓励承担职业本科教学任务的教师在职业本科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支持和引导教师选用慕课、微课、翻转课堂、在线学习等多种形式组织开展教学活动,鼓励教师运用“互联网+课堂”的形式,使用“超星学习通”或“蓝墨云班课”等App及信息技术和手段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改善课堂教学效果。
4.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教学过程
学校将立德树人作为育人的首要任务,列入了职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了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建立健全综合协调、充满活力的育人体制机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教育教学、校园文化、主题活动、社会实践“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把立德树人理念落到实处,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勇做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开拓者,引导学生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学习和实践中。
二、产教融合视角下职业本科课程建设的成效
职业本科一流课程建设的内涵和特色离不开产教融合,产教融合是建设一流职业本科院校的必由之路。在产教融合视角下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与产教融合应用型课程建设息息相关。通过产教融合课程建设的推进与改革实践,近年来,学校荣获海南省近两届教学成果奖4项;获批海南省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重点项目6项,一般项目31项;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41项;荣获应用型课程建设联盟2020课程改革创新奖。此外,在积极探索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完善教育体系过程中,学校已在27个领域或教育部批准开展“1+X”证书试点工作。与往年仅参加专科层次技能大赛相比,职业本科师生在技能大赛中大放异彩,赛项水准和获奖等级都有大幅提升。
自2009年开办首批7个职业本科专业至今,海南科技职业大学本科增加到17个招生专业,同时开设了专升本专业,为全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做出了创新贡献,解决了海南省多数专科层次职业教育毕业生升学难的问题,贯通了职业教育专本人才培养层次的衔接。
开展好职业本科教育是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职业教育提质培优的重要举措,必须把课程改革放在首位,加强职业本科一流课程课程建设,全面提升职业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将是我们首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院校不可推卸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
[2]《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学校完善提高和测评指导工作的通知》,教发厅函〔2019〕17号。
[3]徐国庆,陆素菊,匡瑛,贺艳芳,苏航.职业本科教育的内涵、国际状况与发展策略[J].机械职业教育,2020(03):1-6,24.
[4]刘成有,冯莉颖,赵峰.职业本科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34(02):234-238.
作者简介:杜金风,1981年8月生,山东莱州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职业教育改革,电话:13648644727,Email:21569350@qq.com
项目支持:1.海南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教育部职业本科教育改革试点的探索与研究——以海南科技职业学院为例”(Hnjg2019ZD-30)
2.海南科技职业学院中青年基金项目“化工类专业产教融合应用型课程改革研究”(HKJG20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