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因材施教理念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刘扬
  
教育学研究
2021年37期
浙江省金华市外国语学校 浙江金华 321000

摘要:所谓因材施教,就是教师在教学中遵循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选择适合每个学生个人特点的方法来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以此来发挥学生的长处,树立学生的信心,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因此,深入解读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贯彻因材施教的理念,无疑值得引起每一个教师的思考。而本文便是立足于初中音乐课堂,从因材施教理念运用的意义出发,并分析了因材施教理念运用的原则,简要论述了因材施教理念运用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因材施教;初中音乐;教学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各种教学理念不断渗透到教育教学之中,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其中,因材施教理念作为新课改极力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如何将其应用到课堂教学之中,俨然已经成为了每一个教师要思考的重要课题。下面便是针对这一思考阐述了几点看法,以期抛砖引玉,引起更多教师的参与和探讨。

一、因材施教理念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在以往初中音乐的教学中,教师在进行授课的时候,所采取的方式通常是统一性的授课方式、统一性的评价方式,忽略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只是针对学生中共性的问题进行教学,导致学生的思维受到抑制,个性难以发挥,这显然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而因材施教理念的运用,可以改变学生“吃大锅饭”的现状,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充分的了解后,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授课,从而使每个学生加深对自我的认知,并在逐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挖掘的基础上,使学生获得个性且全面的发展。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贯彻因材施教的理念,使每一个学生在初中音乐的课堂中都能获得应有的发展,无疑也能推动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

二、因材施教理念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运用的原则

任何教学理念以及模式的贯彻都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这样才能更有效的将其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运用因材施教理念同样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要遵循趣味性的原则,毕竟对于初中生来说,兴趣是其学习的根本动力,如果课堂教学枯燥、乏味,恐怕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这显然会影响因材施教模式的开展,所以教师要尽量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以便使学生在趣味性的课堂中能够时刻保持一个高涨的情绪。其次,要遵循和谐性的原则,即教师要和学生之间要保持一个和谐的关系,因为教师和学生作为课堂中的两个主体,如果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够和谐,任何一种教学理念或模式的运用都会失去其根基,因此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固化模式,尽量和学生建立一个亦师亦友的关系,从而用师生和谐关系的催化剂去催化因材施教理念的贯彻。三、因材施教理念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运用的策略

(一)充分了解学生

因材施教是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选取最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所以运用因材施教理念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有的放矢的进行差别教学。首先,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比如针对外向的学生,教师可以利用他们表现欲强的特点,给与他们表达的机会,从而维持其学习的热情;而针对内向的同学,教师应该多沟通、多鼓励,以便能够及时解决一些不易被发现的问题。其次,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能力特点,比如有的学生接受能力较好,学习起来效率较高,而针对接受能力不好的学生,要给与及时的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最后,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身体条件差异,比如学生的音域、音色、音感、节奏感等,这些大多是一些先天因素决定的,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这些身体条件,在其原有的基础上进行训练。比如对于那些适合低音的学生,如果教师一味让他们练习高音,不仅不能取得一个较好的效果,还有可能会影响其声音的正确发展,最终适得其反。

(二)深入解读教材

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工具,不同的教学内容对应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目标,所以要有效的运用因材施教的理念,对教材进行深入的研读,以便能够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也是值得教师思考的一个方向。例如,就人音版的教材来说,每册有五到六个单元,每个单元有三到四首歌曲,如果每一首歌都进行重点的讲解,很难在学期内完成教学的任务,所以教师要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整体上的分析,结合每一单元的主题,从中选取比较有代表性的一首,然后针对不同的学生,将这一首歌曲分层次的进行设计,从而使不同的学生在同一首的学习中实现不同的发展。例如第一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爱国,在讲解完《七子之歌》后,针对课后的活动教师可以分成实践和搜集两种形式:实践是根据爱国的主题去设计一个活动,比如合唱、演讲等;搜集则是针对澳门回归去查找相关的历史。而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情况选取自己喜欢的方式,从而为下一节课的深入学习做好准备。

(三)改变教学模式

因材施教的贯彻要遵循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显然传统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不利于这一思想的渗透,所以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也是一个必然的选择。至于教学模式如何改变,主要从教学的方法以及评价的方式上做出改进。首先,在教学的方法上,教师要改变以讲授为中心的授课模式,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性的研究,让学生除了会演唱歌曲之外,还要学会如何去赏析。其实,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自主赏析的过程,也就是学生自我挖掘的过程中,这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因此能进一步促进因材施教理念的贯彻。其次,在评价方式上,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在对学生音乐学习的评价上也颇为固化,而且评价的方式也十分统一,并没有考虑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这显然和因材施教的理念相违背。因此,教学评价改革的一个方向就是改变一致性的评价模式,遵循学生的个性特点,设置不同的发展目标,开展个性化的评价,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总之,在初中音乐的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因材施教的理念,并不断探索有效运用因材施教理念的方法和途径,从而最大限度的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进而使学生在初中音乐的课堂中获得最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秦伟.议音乐教学中“注重个性发展”与“因材施教”的有机结合[J].艺术评鉴,2016(13)

[2]王绒.因材施教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实施[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10)

[3]邱惠卿.高中音乐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的探析[J].成功(教育),2013(04)

[4]胡春荣.因材施教 给孩子插上音乐的翅膀[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12)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