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推进五育融合教学的有效途径
——以“乐虎迎新”活动为例
摘要:本文通过在详细研究新课标和翻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教育实践对新时期下的项目式学习与美术教学结合进行研究。文中对实际案例“乐虎迎新”活动跨学科项目式学习进行具体分析,学生经历了从项目启动、知识与能力建构、成果展示等一系列完整的学习过程,在核心问题驱动下不断自我反思总结,形成核心素养。文章共有五个章节,大致内容如下,首先介绍本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对课题的深入起到指导作用;接着介绍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的核心要素,本课题围绕着项目式学习的设计、结构、作用进行梳理,是本课题的核心所在;然后,以项目式学习对实际案例“乐虎迎新”进行分析;最后,在项目式学习的各个角度,提出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在实际教学中设计实施建议与策略。
关键词:五育融合;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教学实践
一、研究背景
随着信息时代的以来到来,五育融合育人理念教育目标的确立,迫使学校和教师不断提升教育手段,以培养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备核心素养的人才。高质量的项目式学习,被认为是新时代最为重要的一种学习方式。
二、“乐虎迎新”活动案例分析
(一)项目背景
厦门市音乐学校小学部的老师们从春节的传统习俗中找到了灵感,借农历虎年即将来临的契机,围绕以“如何传承和发扬中国春节的优秀传统文化”为驱动问题,设计跨学科学习项目,开展了“乐虎迎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跨学科项目式学习。
本项目始终关注春节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的关系,以美术为载体,融合数学、语文、英语、道德与法治等多学科知识开展节目活动,基于不同学段学生的能力水平,以求同存异的方式开展项目活动。
(二)项目简介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和美育资源,体现并传承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追求。随着时代变迁,春节的年味似乎越来越淡,那么,如何用学生喜爱的形式传承和弘扬中国春节的优秀传统文化?在真实的情境中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理解,树立文化自信?
厦门市音乐学校小学部的老师们从春节的传统习俗中找到了灵感,借农历虎年即将来临的契机,开展了五育融合的“乐虎迎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PBL项目式学习实践。
第一部分:项目启动
(一)入项活动:学生围绕核心驱动问题“如何传承和发扬中国春节的优秀传统文化”展开深度探究,在跨学科学习中形成核心素养。
(二)学科与跨学科核心概念2.师生创建项目须思考:完成这次活动学生需要形成何种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在完成项目过程中团队合作?展览的主题是什么?学生能够形成哪些核心素养?体现五育融合度的评价体系如何设定?
第二部分:知识与能力建构+探索与形成成果
1.学生根据收集到的春节相关资料,展开讨论,充分利用各学科知识,并以节目的形式表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的知识的迁移运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2.学生讨论如何策划表演和组员工作安排,以及在活动过程中会产生的可预见的问题的协调统筹,学生形成团队协作能力。
3.学生根据讨论的内容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考自已想以何种形式的文创作品表达对年文化的感受与理解,在欣赏与思考中,形成审美素养。
4.社团成员根据本社团的特色,讨论文创作品表现形式。
第三部分:评价与修订
学生依据评价量规自评、互相评价,思考接纳其他同学的建议,最后各自完善项目作品。本次项目评价围绕学生核心素养,以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贯穿始终,每一年段均有相应的评价方案细则,下文重点以三年级的子项目评价量规为展示
第四部分:公开展示
各班级和社团将作品汇总,每班派出一名学生代表与美术老师一起布展策展,学校长廊展示。学生对自己的文创作品进行导览介绍。
第五部分:项目复盘反思与迁移应用
回顾项目历程:你从这个项目中学到了什么?在完成项目过程中,项目的哪个环节发生了问题?你是如何解决的?这样的学习方法你还可以用在哪些方面?
三、总结与展望
本次项目式学习课程——“乐虎迎新”是基于实际学情开展的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活动,学生围绕着驱动性问题,自己主动学习去建构知识,团队协作进行资料收集、采访记录、构思创作、策划展览,把所学知识进一步迁移运用,加深印象,内化于心。在跨学科项目式学习中,实现深度的五育融合。
目前在国内,项目式学习还处于不断探索阶段,尤其在学校课堂开展跨学科项目式学习,会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比如学校的课时安排、不同学科间教师的协作;学生没有做好开展项目的准备等问题。
未来为了让项目式学习能更深度地实现好地五育融合融入小学美术教学,可进行以一下改进:
一、培养学生的项目思维习惯自我管理能力
开展有效的项目式学习对教师和学生双方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学生在项目式学习中思维习惯的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是教师在平时教学中的重要关注点。
二、教师要提升教师高自身综合素养质
要开展高质量的项目式学习,对教师的来说,综合素养质提出了更高要求的提升是相当紧迫的。因此,能者为师,将会是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开展高质量的项目式学习,对于教师而言,来说不仅要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更要提升自身综合素养,不断挖掘身边可用的项目式学习要素,站在学生角度思考,学会教学,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境来转换角色,在讲授者、引导者、倾听者、监督者、评估者等角色中转换。
三、鼓励学校开设项目学习周
学生在项目式学习中需要有一个持续探究的过程,因此如何在学校保证项目开展的持续性和有序性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和挑战。如果学校各方面允许,鼓励学校为学生开设项目学习周,可以放在学期末这段时间进行,这样学生完成项目过程中产生的思路和方法不会被单课时的限制而中断,可以集中精力投入在项目式学习中。
四、搭建多方共同合作平台
学校在开展项目式学习时,可以鼓励父母参与进来,推进家校合作,还可以利用社会资源尤其是社区的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剧院、艺术馆等教育资源场馆,在项目式学习中都可以考虑将这些社区资源充分利用起来。
综上所述,将实现深度五育融合的项目式学习实践研究的教学方法融入小学教学实践,还需要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养质能力,互相协同配合,不断地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
[1]夏雪梅.2019基础教育风向标:项目化学习[N].中国教育报,2019-01-02(005).
[2]王大根.中小学美术教学论[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