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路径
摘要:小学阶段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心理的良好发展为儿童以后的心理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德育化、医疗化以及形式化等问题,文章从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辅导以及心理健康管理三个方面提出具有发展路径。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特点;发展路径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根据最近几年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情况不容乐观。看似嬉笑玩耍,实际上却隐藏了许多老师没有发现的心理健康问题。从实际工作中,我们也发现小学生心理问题越来越多,孤独症、多动症、攻击性行为,已不是心理健康概念,而是孩子幼小内心深处斗争。心理健康教育倡导预防,所以,要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尚未发生之前,就要防患于未然。本文通过对当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分析,指出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一)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
许多学校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些误解,把心理健康教育道德化,以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素养,这样的教学理念是错误的,错误地判断了学生的心理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和德育教学理念混为一谈,把心理健康教育当作一种思想政治工作。实际上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让学生们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而德育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具备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
(二)心理健康教育医学化
当前心理健康教学具有明显的医学化趋势,由于医疗水平的提高,许多家长的思想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如果自己的孩子出现了什么问题,就会第一时间把孩子送到医院去进行治疗,而在心理健康教育上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有些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的医务室相结合,由校医进行心理健康的教学,这种教学观点只能让学生认为,一旦出现了心理问题,就可以去医务室接受治疗,将心理问题看成是一种疾病,反而会使得部分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的心理问题更为显著。
(三)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化
当前一些学校虽开设了心理健康教学课程,发放了相关的课程教材,但在实践中,其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在实际的心理健康教学中,老师们都是照本宣科,有学生觉得心理健康教学完全没有必要,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得到有效地实施。同时许多的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也不够关注,更看重的是学校的升学率。一方面,使得学生和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不够关注,另一方面,使得学生对心理问题持负面的看法,不愿意去做心理咨询。
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
本文仅以《纲要》为蓝本,系统梳理当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来看,《纲要》明确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提升所有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形成良好心理素质,包括了认识自己、学习能力、人际交往、情绪调节、生活和社会适应等,并根据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展特点,制定了相应的具体的教学计划。在现实的教育和实践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更加注重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与机制的探讨。从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看,《纲要》指出要把“以人为本”的思想贯彻到整个教育活动中去。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做法主要有:开展心理健康课程、开展专题讲座等;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关键环节,心理辅导室发挥着开展心理辅导、筛查与转介、课程咨询、家校整合等功能,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主要载体。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班主任工作、社会实践及家庭教育等,也是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全面渗透的途径。从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实施看,《纲要》从管理、师资、教材和科研四个方面构建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实施体系。从目前的学校管理情况和活动效果来看,法律已经成为了推进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一种主要方式,而教师队伍的培养,则成了学校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保证。
三、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路径
(一)保证课堂教学,丰富心理健康读本
通过以行政令的方式,确保学校可以为学生和老师提供合适的心理健康教材和教学辅助资料,确保老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有依据。同时应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各学科课程教学内容,加强“心理健康”的力度。为了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学校要购置丰富的心理健康专业书籍和自助读本,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可以采用游戏教学、情景模拟、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小学生来说,可以采用情境交流、拓展游戏、阅读等方式拓宽学生的眼界和思路,转变学生的观念,缓解学生内心的压力,同时还可以在学校中开展心理课堂,模拟心理问题的故事和情节,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见识,起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二)规范心理辅导室和学生心理档案建设
在学校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人群的具体需要,充分发挥学校心理辅导室的效益。每个学校最少有一间专门的心理辅导室,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设置团体辅导室、心理拓展室、心理教室、沙盘室、宣泄室等功能室,以及与之相对应的设施。配备中小学适宜的测量软件,同时还要强化对心理测量的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规范心理档案的书写格式和书写内容,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
(三)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
由于小学生每天有超过2/3的时间都是在校外,而且许多心理问题都是来自家庭和社会,所以仅仅依靠学校的力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常常难以从根基上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要以学校为主导,加强家庭教育引导,鼓励学生家长具备一些基础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从而规范自己的子女教育。同时也要积极寻求社会各界的支援,并运用一切可以运用的资源,使学生在一个融洽的氛围中,健康地成长。在此过程中,要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作用,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心理教育实施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培育健康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从而保证健康成长。从多角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能调整自我、认识自我,养成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1]郭洁玉,陈超然,王子慧.农村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探讨[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11):3.
[2]曹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制约因素分析[J]. 课堂内外:教师版(中等教育),2019(12):6.
[3]史彩娥.河南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问题和展望[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下),2022(2):10-11.
[4]许静婷.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发展策略[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202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