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本第二单元第5课《草船借箭》教学案例

谢群凯
  
教育学研究
2023年16期
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薛坪中心小学 441521

一、案例背景

《草船借箭》是我国四大名著中《三国演义》历史小说中情节内容,小说中以汉末三国历史与民间流传的故事为基础创作而成。“草船借箭”是其中一段经典的故事,当时曹操为了统一北方,在长江备案集结兵力,占据荆州。孙权和手下大将驻守在长江南岸,刘备派诸葛亮联吴抗曹。周瑜由于嫉妒诸葛亮的才干,故意以“十天借箭十万”的要求陷害诸葛亮。这篇文章中,以“借箭”为明线,以“斗智”为暗线,描写了诸葛亮和周瑜斗智斗勇,使用巧计向曹操“借箭”的过程。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在教学中,为更好的引导掌握理解学习重点,要从草船借箭的起因、过程、结果中引导学生不断感知。从人物的语言行为中感受人物的特点,能够促进学生更好的理解周瑜与诸葛亮斗智斗勇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

1.认识课内生字,学会写妒忌等词语。

2.阅读课文,能够将课文内容讲述的重要内容简单讲述。

3.根据课文中的关键词语了解不同人物的特点。

4.能够根据原著片段找到文章中对应的内容。

三、教学过程

1.课程导入

教学开始前,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询问:大家有没有看过《三国演义》?很多学生会表示看过原著、影视剧等。然后教师可以继续问学生:那大家对三国演义中印象比较深刻的片段是那一节?学生会纷纷回答,说自己最喜欢的、印象深刻的内容。随后教师就可以导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国演义》中比较著名的一段场景:这段内容中,不仅很深刻的体现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还透漏着很多智慧,让我们先一起默读一下吧。以问答的方式将课程内容导入,不仅可以很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还可以引导学生在课文学习中对教师具体说明的内容加深印象。

2.内容教学

教学开始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默读,然后让学生简单描述一下课文内容主要讲解的内容。学生在默读中会发现,这篇文章主要是周瑜为了难为诸葛亮,让他立下借箭军令状,结果诸葛亮利用自己的机智成功借到曹操十万支箭的故事。教师根据学生默读陈述内容,便可以了解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然后就可以对应性的开展课文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先将第一句断解读,让学生说一说第一段为什么使用这么简单的一句话?这句话体现了什么?学生根据教师问题会思考回答:这句话能够体现出周瑜是个善妒之人,他妒忌诸葛亮的才华。然后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全文讲解:周瑜极度诸葛亮的才干,故意设下圈套,让诸葛亮立下十天造箭十万的军令状,明明这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为什么诸葛亮却将时间压缩至三天?学生会回答,因为诸葛亮提前观测好了天象,已经想好了借箭的策略。教师继续提问:那他为什么让鲁肃帮忙准备时,叮嘱好他不要告诉周瑜呢?学生会立刻回答:因为诸葛亮知道周瑜的计谋,故意顺水推舟,也表现了他对借箭有很大的把握。在对前几段自然段讲解完以后,学生在问题互动中,便会了解借箭的起因。

在讲解课文后几自然段中,为引导学生更好的体会人物形象,可以让学生对借箭的过程具体详读,然后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对问题内容探讨:为什么诸葛亮下令将穿线头朝西,一字排开,再向东一字排开。学生小组通过内容上下联系会说:因为诸葛亮想使船身两面受箭,箭满后,方面逐一返航。然后教师就可以继续让学生讨论:为什么诸葛亮料定曹操不敢轻易出兵?学生小组会根据文章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描写讨论回答:因为诸葛亮了解曹操的性格,知道曹操生性多疑,所以料定他不敢冒然攻打。教师根据学生讲述内容总结:是的,诸葛亮神机妙算,了解所有人物的性格特点,所以能够在周瑜为难他立下军令状时,顺水退舟根据天象巧妙安排借箭过程,也能根据曹操的性格,保证借箭过程的顺利进行。

在对最后自然段讲解中,教师要可以让学生以情境投入的方式,以“假如我是周瑜”的情境方式,如果看到诸葛亮将十多万支箭借回来的心情。学生会回答:天啊,诸葛亮居然真的借到这么多箭,他怎么如此聪明!诸葛亮果然神机妙算,我还是比不上他啊!我只知道造箭,居然没有想到借箭!为什么我还要为难他?然后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情境回答内容总结:是的,我们通过文章学习可以了解到诸葛亮是一个对天文、地理都非常了解的人,对人的性格内心想法也有很深入了解,所以才会料事如神。周瑜虽然也很聪明,但是其心胸狭窄,不顾及大局,在共同攻打曹操过程中,还妒忌诸葛亮,给他制造难题。我们在学习文章中,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便可以分析出这个人的性格特点,能够更好的揣摩其内心的想法。学生通过教师具体讲解,可以了解到文章的学习重点。

3.扩展练习

为巩固学生对教学重点的理解,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阅读原版《三国演义》书籍内容,根据其中表述的内容找对文章中对应的内容。并且将其中自己较为兴趣的人物性格进行总结表述,说一说自己从哪些方面体会到人物特点。学生从哪个人物的语言、动作中,可以找到教师要求内容,可以根据自己对人物的理解,具体表述,能够形成良好的阅读总结能力。

四、教学分析

在整体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灌输性教学模式,让学生充分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在各种问题的引导下,让学生主体产生思考与小组成员讨论,不仅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效促进学生理解了文阅读中,重点内容提炼的方法。本文内容中人物语言描写内容较多,在教学中要根据课背景带领学生分析,人物在不同情境下行为动作产生的原因,引导学生学生能够根据不同人物的描写方式判断出其性格体现,可以有效掌握学习重点。在对诸葛亮和周瑜性格分析中,学生可以认识到胸怀广阔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能够学会顾念大局,形成利用聪明机制化解问题的意识。

五、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将事件分段讲解,让学生从起因、过程、结果不同过程中人物语言、动作进行深入分析,学生有效掌握了对事件和人物状态描写的方式,能够将相关内容有效运用到实际学习中。很多学生已经读过《三国演义》原版内容,在学习中,能够根据人物内心想法进行良好的分享交流。但由于一部分学生没有接触过《三国演义》相关内容有了解,只是通过课文讲解学习掌握,为更好的提升学生的文学积累,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要以阅读培养为教学目标为学生设定更加明确的发展方案,从而促进学生整体可以形成良好的文学素养。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