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混合式教学在中职英语“文化传承”课堂上的研究与实践

刘亦
  
教育学研究
2021年23期
广州市贸易职业高级中学 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传统的中职英语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核心素养下的英语教学。中职英语应该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为主要内容的英语核心素养。本文结合中职英语“文化传承”的非遗饮食教学案例,研究如何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把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理念融入中职英语文化传承教学之中。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线上线下混合式语言教学活动,核心素养在不同阶段的教学活动中得到体现,从而探索中职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英语核心素养;文化传承;混合式教学;中职英语

一、文化传承在中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中的地位

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四个维度。语言能力就是用语言做事的能力,涉及语言知识、语言意识和语感、语言技能、交际策略等等;思维品质是思考辨析能力,包括分析、推理、判断、理性表达、用英语进行多元思维等活动。最新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教育部,2020)指出中职英语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文化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其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和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的强烈需要。习近平指出:“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在英语学科教学中,应该强化民族性,着重强调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核心素养研究可以植根于中华民族悠长优秀的文化历史土壤,完善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突出国家认同和社会责任,充分体现民族特点,确保立足中国国情和具有中国特色。我们对英语教学的理解,应该是不但教会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学会把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传播出去,提高文化自信,能够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

二、混合式教学在中职英语课程培养核心素养的作用

混合式教学,是利用新媒体技术,把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的一种“线上”+“线下”的教学。通过两种教学组织形式的有机结合,使学习者的学习空间更自主,学习空间更大,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得到扩展。在混合式教学中,教师设计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不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中心,吸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丰富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把混合式教学应用到中职英语文化传承课堂中,能够让学生通过网上预习、微课学习、搜索资料等提前对课堂所讲的传承文化有一个初步的认知,课堂上与老师充分交流,教师通过各种活动达到文化传承的教学目标。课后继续通过线上线下活动总结学习成果。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的目的,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和文化意识,尤其是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文化素养这一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核心素养是对教育目标的高度概括,与课程体系结合起来,可以说“核心素养是课程设计的DNA”。基于以上观点,笔者进行了广府饮食文化与英语教学相结合的关于文化传承方面的课题研究,研究与实践在“文化传承”教学中使用混合式教学法,探索英语核心素养中的文化素养的培养。

三、混合式文化传承教学案例分析

“Love Guangzhou”是笔者在英语选修课设计上的一个新的尝试,是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文化素养课程。用一系列的与广州有关的活动课程打造英语学习与传统文化融合的模式,使用“教师+行业专家”进行双师教学,开拓英语课堂一个新的方向,运用混合式教学方法融入教学中,培养新课标学科核心素养,特别是其中的“文化素养”。以下,将以“Rice rolls –A bite of Guangzhou”《舌尖上的广州——布拉肠》的教学设计为例,分析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混合式教学在中职英语“文化传承”课堂上的研究与实践。布拉肠是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广州的城市记忆。本课邀请布拉肠的非遗传承人来介绍布拉肠历史、材料和制作方法,通过课前微课学习,课中传承人做布拉肠,教师用英语进行讲解,让学生学习相关词汇、制作方法的表达方式,并通过亲手制作体验这一独特的传统美食文化,学会怎样用英语表达、推荐这一特色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教材及教学内容分析

1.使用教材:英语选修课校本教材“Love Guangzhou”系列之“Rice rolls –A Bite of Guangzhou(布拉肠—舌尖上的广州)”章节。

2.教学内容:介绍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布拉肠”的材料及制作方法,学生参与制作过程。

(二)学情分析

1.学生特点:教学对象来自本校职中职中各年级各专业对广州传统饮食文化感兴趣的英语选修课班的学生。学校地处广州市老城区中心地带,学生基本上是地道的广州人。

2.学习态度:该班有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学习积极性高,课堂气氛好,学生动手能力较强。

(三)教学目标

1.语言能力目标:

(1)能说出布拉肠有关材料的英语词汇。

(2)能听懂布拉肠制作过程的英文解说。

(3)能用英语简单介绍布拉肠的制作方法。

2.文化意识目标:

(1)认识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培养劳动习惯,营造亲情氛围,加深爱国情怀。

(2)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培养沟通意识、团队意识及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工匠精神,

3.学习能力目标: 能动手制作布拉肠。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关于食物材料的词汇。

2.教学难点:描述布拉肠的制作过程。

(五)教学设计理念与教法学法

1.教学设计理念

用习主席参观西关的图片做引入,说明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活动,体现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

这一课时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培养劳动习惯,营造亲情氛围,加深爱国情怀。

2.教学策略:混合式教学。

课前线上活动:

(1)学生自主探究活动:布置学生上网找有关布拉肠的历史、材料、制作方法等资料。

(2)教师提前准备好布拉肠材料英语词汇的微课,在平台上发布,学生提前进行学习。

(3) 教师提前准备好布拉肠制作的动图小视频,在平台上发布,供学生进行预习。

课前和课中布置分组任务,建立小组合作和评价机制,为课堂的合作探究学习打好基础;

课堂过程中以布拉肠的“认知——描述——制作”为主线,层层剖析,逐步推进,使学生更易于接受。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中通过不同的混合式教学环节,创设英语学习的情景,贯穿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

首先,课前线上预习,让学生通过看微课学习与布拉肠有关的材料和制作方法的表达方式,通过网站查阅与布拉肠有关的知识,锻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学生在线上学习过程中,提前对这一非常普通但是制作方法并不简单的传统饮食文化有一个认知。

在线下课堂教学中,第一个导入环节,通过习主席参观西关的照片,提问学生可以向主席介绍何种自己喜欢的西关美食,然后观看布拉肠的视频, 导出本课的主题——布拉肠Rice Rolls。这一环节,以时事图片让学生观众传统文化的主题,体现了核心素养中文化品格这一要素。

第二环节是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这个环节分成三部分:

1.检查布拉肠材料的词汇线上学习成果。

通过布拉肠传承人展示布拉肠的材料。教师在课件上展示单词,让学生讲出材料名称,点评学习成果。

2.学习布拉肠制作的过程。

课件上展示线上预习中学生提早看过的布拉肠传承人制作布拉肠的每个环节的视频,再现场观摩传承人亲手制作。学生通过观察和学习,把制作过程的要点用英语表述出来,教师和传承人即时点评学习成果。

3.学生现场进行布拉肠制作实践。

这一过程中,每组选派学生代表出来,在传承人的指导下进行布拉肠制作,其他小组组员以英语提示制作应该选取的选料及动作要领。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学习传承人的工匠精神,培养劳动习惯和动手能力。通过小组活动,增强团体合作精神。

第三环节是教师进行本课的小结。小结课堂学到的内容。把即将到来的春节和圣诞节作一个中西文化的对比。课堂以习主席的关于城市文化传承延续的话语结束,与引入环节首尾呼应。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再次认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营造亲情气氛,培养爱国爱广州情怀。

第四环节是布置课后线上线下作业。

1、线上作业:画出制作布拉肠的流程图,并在图上用英文标识相关用料与步骤。

2、线下作业与家人一起去吃一次布拉肠。通过线上作业,把课堂学到的知识通过英语这一载体展示出来,通过线下亲情活动,达到本课文化传承教育的目的。

(七)教学反思

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理念,笔者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进行了反思。本课是一节关于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布拉肠的文化传承的教学设计,探索混合式教学方法与培养英语学科素养的中职英语 “文化传承”课堂中的融合。这种创新理念的英语课堂引入行业专家,进行 “英语教师+行业专家”双师型进行教学,采取混合式课堂开展教学,从课前课中到课后,极大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整个课程体现了“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这四个英语核心素养,达到了文化传承的目的。

四、结束语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2019,国务院)提出,要深入开展“大国工匠进校园”,培养具有爱国情怀、文化自信和爱岗敬业的高技能工匠人才成为新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本文正是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在广府饮食文化课堂引入非遗传承人进行双师型教学,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课堂这种模式,探索和研究核心素养的培养,特别是其中的文化素养的培养,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被动到主动学习新知识,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将来的职业生涯,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林崇德 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年1月

[2]黄菲 工匠人才培养视角下中职英语课堂活动设计与实践[J] 海外英语 2020年4月

[3]杨秀香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中职英语混合式教学应用——以How much is it (Listening and Speaking)为例[J] 海外英语 2020年10月

[4]程晓棠,赵思奇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J] 课堂·教材·教法2016年第一期

[5]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Z](国发【2019】4号)

[6]李芬 谈混合式英语课堂在中职教学中的运用[J] 英语广场 2020年8月

作者:刘亦 出生日期:1972年2月,性别:女,职称:英语中学一级教师,单位:广州市贸易职业高级中学, 地址:广州市中山六路瑞兴新街7号,邮编510180, 邮箱:371108333@qq.com

主要研究方向:基于学科素养的中职英语广府饮食文化传承课程的研究和实践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