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校园欺凌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及对策研究

刘凯 刘文娟
  
教育学研究
2021年33期
1湖南省武冈二中 湖南邵阳 422400 2湖南省武冈二中 湖南邵阳 422400

摘要:校园欺凌一直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公共问题,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成长。不同家庭、不同性别的青少年在遭受校园欺凌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而我国当前阶段对此作出的研究十分有限,并且尚未形成系统的干预模式。因此,家庭和校园要联合起来,共同面对校园欺凌,本文分析了校园欺凌对青少年心理成长造成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对策。

关键词:校园欺凌;青少年心理健康;对策研究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农村,都有一定的校园欺凌问题。它对受欺凌的学生的身心都造成了一定的伤害,也给社会带来了很多消极影响,更是为家庭造成了沉重的负担。现如今校园欺凌问题愈演愈烈,甚至呈现明显的普遍化趋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1校园欺凌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

1.1校园欺凌对受欺凌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在校园欺凌事件中,受欺凌者是直接受害者,在受到欺凌后,当事人会产生严重的消极情绪,并且自尊会受到严重影响[1]。很多受欺凌者还在被欺凌的过程中受到一定的恐吓、威胁等,因此不敢向他人求助,长此以往,这些受欺凌的同学就形成了隐忍人格。校园欺凌一般发生在人际交往存在一定障碍的学生身上,这部分同学内心有一定的自卑情结,会认为被同伴孤立是自身的原因引起的,因此很容易形成消极人格。而在长期的消极想法的影响下,这些同学就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抑郁、焦虑等,甚至认为生活索然无味,甚至通过结束自己的生命来获得解脱。

1.2校园欺凌对欺凌者心理健康的影响

每一起校园欺凌事件发生后,受关注的通常都是受到欺凌的对象,但是相关调查显示,很多经常欺凌他人的同学,往往都是有一定的人格缺陷的,很多人都是来自于单亲家庭,也有一些欺凌者自身也是曾经的受欺凌者[2]。这样的欺凌者在经历多次的校园欺凌后,逐渐形成敏感多疑的性格,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喜欢用武力武装自己,以此来证明自己的强大,并且会联合别人共同孤立自己不喜欢的对象。而这类同学最后的交往对象也都是一些不良伙伴,长期受不良观念的影响,这类学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滋生犯罪的念头,甚至付诸行动。因此,每一起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都对参与者、被参与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并且产生的影响是多向的。因此,要整治校园欺凌,就要作出全面的考虑,这样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

2对策

2.1改善学校风气,塑造环境

学校对于青少年来讲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成长场所,在校园中,青少年能获得老师和同学的关怀和支持,并且有很多的发展机会。很多中小学都通过开展实践活动来规范学生的行为,从而改善学校的整体风气。但是,值得每个中学学校关注的是,很多学校发生了一些校园欺凌事件,对学校的办学秩序、整个校园的风气乃至青少年的成长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危害。安全且有秩序、积极且充满关怀的校风可以有效降低欺凌事件的发生概率。因此,要重视对校风的改善,运用有效手段,创建和谐的、风清气正的校园文化,以此来降低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率,或者减小相关事件对学生身心造成伤害的程度。为了能有效地防范校园欺凌,各所中小学要能做到对校园安全管理流程的严格执行,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干预,通过建立一定的工作制度加以应对,从而有效防范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另外,学校还可以开展系列性的宣传活动,让全校师生都能对校园欺凌的危害有所了解,并达成反欺凌共识,共同打造零欺凌校园环境。

2.2加强家校联合,全面干预

在防范校园欺凌方面,家庭和学校要共同发挥作用[3]。在家庭方面,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融洽的家庭氛围能有效预防校园暴力。亲子冲突本身就和校园暴力、欺凌存在正相关关系,因此,家长要用合理的方式与孩子相处,主动关心孩子的生活情况和学习情况,能敏锐地发现孩子的身心变化,并能及时发现孩子的需要。对于孩子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等,要有足够的重视,给予积极的引导,并通过合适的方式和孩子共同处理,帮助孩子树立面对挫折和克服困难的信心,保证其身心健康成长。在学校方面,要创设良好的纪律环境,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努力减少校园欺凌发生的概率,进而减少受害者的比例。同时要健全学生发展支持体系,开辟相应的求助通道,让遭遇欺凌的同学能及时寻求帮助。并且要开展防欺凌侵害的培训等。教师方面,要能做到公正对待学生,与学生进行更多的平等交流,随时了解其内心的想法,以便于及时发现潜在的校园欺凌问题,采取合适的措施,将其扼杀在萌芽之中。并且要注意引导青少年与同伴建立一定的关系,和老师保持一定的沟通,同时建立一个积极的反馈模式,避免中小学生通过过激行为来发泄压力。当青少年在一个信任、公正、平和的环境中,躯体暴力和语言暴力的发生率就自然而然地降下来了。另外,在社会层面,社区也应该充分发挥其工作职能,构建融洽、和谐的人文环境,并能积极联合学校和家庭,共同干预校园欺凌。

结束语

综上所述,校园欺凌一直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公共问题,如今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而预防和整治校园欺凌却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社会的各部门之间都要进行互相配合,让多方力量联合起来,进行全面干预。而学校作为校园欺凌的主要发生场所,更要采取有效措施,并进行更多的宣传,让青少年充分认识校园欺凌的危害性,自觉维护和谐的校园氛围,进而降低欺凌事件的发生概率。

参考文献:

[1]陈纯槿,郅庭瑾.校园欺凌的影响因素及其长效防治机制构建——基于2015青少年校园欺凌行为测量数据的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9,3720:31-41.

[2]赵联.校园欺凌行为的现实困境与破解之道[J].教育学术月刊,2018,03:61-68.

[3].校园欺凌治理的跨学科对话[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3502:12-23+115.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