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1+1+1特质自由组合”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实践研究
摘要:基于“1+1+1特质自由组合”的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构建,要求教师在合作学习实践的过程中,充分遵循“同组异质”的原则,优化学生分组。巧妙地运用讨论法、任务型教学法、探究式学习等,优化初中历史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构建高效的历史教学课堂。
关键词:初中历史;小组合作;1+1+1特质自由组合
小组合作学习是复合词,由“小组”“合作”“学习”三个词汇复合而成。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化教育理念,是一种有效的教会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与他人共同学习,拓宽了学习空间,同时这样的方式给学生提供了主动参与的机会,且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小组中发言,从而使学生之间能够相互帮助,提高学习兴趣,形成“爱学、会学、乐学”的精神。基于此,笔者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例,探索基于 “1+1+1特质自由组合”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一、运用讨论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所谓“讨论法”,就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相互学习的一种方法。它可分为三种形式:一是班级讨论,全班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各自发表意见;二是小组讨论,一个班级往往分成几个学习小组,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三是同桌(或前后桌)讨论。初中历史学科运用讨论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既能满足学生展示自己能力和获得自尊感的需要,又具有一定的互助性和竞赛性,因而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提高历史学科教学的实效性。
教师可设置合作情境,使学生组成小组进行讨论。以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 8 课“百家争鸣”为例,教师讲述各学派代表人物及人物思想的内容之后,可以设置问题:“如果大家是各学派传承者,那么会给班主任提出怎样的建议来管理班级呢?”之后,教师将全班学生分为A、B、C、D 四个小组,各小组成员分别扮演道家、儒家、墨家、法家学派的传承者,相互讨论,发表观点。A 组:“我们道家讲究无为而治,建议是什么都不需要更改,就按照原来的规则和要求来做……和平友爱总是好的。”B组:“我们儒家讲究仁者爱人,建议减轻迟到和无法按时交作业的惩罚;加强惩罚是错误的,我们要有爱心和同情心。”C 组:“我们墨家建议更换班委成员,让有能力管理的人担任班委,而不是让学习成绩好的人担任班委,也不赞成加强惩罚,应该互爱互利。”D 组:“我们法家建议加强违反班规的惩罚,让我们班纪律严明。”最后教师点评:“大家的说法其实都比较符合各自学派的理念的,不过扮演道家学派传承者的学生之前说建议什么都不更改其实是不对的,无为而治不代表不作为,而是要与世无争,之后说的和平友爱倒是符合这一观点。”
概言之,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得出观点,教师要给予肯定和鼓励,使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提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能力,以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
二、运用任务型教学法组织学生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何谓任务型教学法?它原是西方英语教学领域非常流行的教学方法,因为它吸收了其他教学领域优秀的教学方法。2001 年,我国教育部明确提出要将任务型教学法应用到我国英语教学领域中。之后,任务型教学法推广到其他各个学科领域。历史学科是社会学科和人文学科,在历史学科教学中运用任务型教学法,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 13 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过程中,教师事先通过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历史情境,然后给学生设计学习任务,其教学步骤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教师用多媒体演示两组史料:一是中英街界碑和澳门大三巴牌坊的图片;二是播放香港和澳门回归庆典影视录像片段。其次,布置教学任务,引导学生学习:任务 1 即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讲述香港和澳门被侵占的历史,思考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任务2 即根据材料二,结合课本内容列出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程,谈谈自己的感受。最后,教师将全班学生分为 6 个学习小组,要求各个小组用 5 分钟的时间,根据材料、结合课文分别完成两项任务,即第 1、2、3 组完成任务一,第4、5、6 组完成任务二。各小组任务完成后,教师让学生对上述问题的答案互相补充,最后做总结,这样不但能够达成对历史事件进行解释,培养学生史料实证能力的目的,而且能够促使他们的家国情怀得以升华: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耻辱,在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三、开展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以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这实际上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学习任务,且在探究中锻炼自己的思考能力。开展探究式教学,能够使学生面对面地讨论学习与启发学习,从而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学习创新思维。具体来说,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以小组活动展开探究,引导学生学习;教师可以按照学生座位前后左右的顺序,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各个小组派出代表回答问题,以分享小组成果。
以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 2 课“抗美援朝”为例,在学习第一子目“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内容时,围绕“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必要性”这一主题,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结合材料,探究我国必须参战的历史原因。学生就近组成小组,前后两桌 4~6 人为同一个小组开展学习,得出观点。教师提问、学生发言,之后教师总结归纳:“①美国出兵朝鲜,干涉朝鲜内政;②美军侵犯中国领海领空,威胁中国的领土安全。”
综上所述,新时代教育提倡把立德树人和以学生中心的教学理念贯彻落实,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初中历史学科中加强学法指导极为必要,其中,小组合作学习如果运用得当,将会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因为它可以更好更快地帮助学生解决很多难度较大的探究性问题,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产生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进而提高历史学科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赵芳军.“任务型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8):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