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思政路径设计与实践探索

张长友
  
教育学研究
2022年58期
浙江省龙泉市中等职业学校 323700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制造强国需要德技并重、知行一体的复合型技能人才,为此,文章结合新时期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分析数控专业课程思政现状基础上,深度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教学,协同构建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同频共振新型课堂,从内容结合,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等方面探索专业课程思政的路径,增强课程思政实效性,达到课堂教学与知识技能传授的双向强化育人效果。

关键词:中职数控技术专业;课程思政;路径设计

长期以来等存在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思政教师的任务误区,把专业课教学排除在思政教育阵地之处,忽视了专业课教师在学生思政教育的作用,中职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彼此相互独立,互不融合,形成人才培养目标完整性与综合素养形成过程的割裂对立。2017年《习近平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的讲话》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成为学校“课程思政”改革的重要推力,让中职教育回归教育本源。专业课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岗位持能,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和职业观,真正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点。

课程思政体现了一种全新的思政工作理念和课程融合教学模式,重构课程观、教学观和育人观,是中职教育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根本体现。有效的课程思政应结合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培养目标,在专业课堂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课堂教学,建构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同频共振的新型课堂,强化育人功能,明确价值取向,学生在形成知识技能同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充分发挥专业课堂教学的价值引导和知识技能教学的双向功能,将学生培养成为现代企业需要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

一、专业课程思政现状分析

现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是按“基础课程模块+核心课程模块”课程体系进行构建,使用的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课程改革系列教材,采用的是项目任务式编写体例,相对于传统教材,教材结构作了较大变化,但学科体系相对完整,更多关注学科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形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教学环节渗透思政教育较少,在课程实施上以项目任务驱动形式开展教学,在培养学生岗位核心能力有很大帮助,但思政育人融入不够。

1.缺少系统化整体设计。关注人的全面性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要对专业课教学与专业课程思政进行系统整体设计,既不能“占位”,也不能“越位”。在教学目标确立时要关注知识技能目标,也要关注育人目标;在教学设计时,要将专业教学内容和思政内容有机结合,不能将专业课上成思政课。但现在很多教材和教师比较关注知识与技能目标确立和落实,存在思政教学要求融入不够,或融入过多现象,缺少教学目标体系化设计。比如《机械制图》在专业教学的三维目标确立都会提到“培养学生一丝不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等,但对人文素养、知识人文价值体现较少,对目标落实落缺少路径设计。

2.缺少多样性融合形式。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有专业理论课、专业实践课和专业实习课等,教学内容涉及到机械制图、机制工艺、机械基础等基础课程、也涉及到各种机床设备的操作、软件应用等技能学习。我们要结合课程内容的实际和知识技能蕴藏的思政元素,采用多样性的融入形式才能取得良好的思政效果,但现在许多教师将课程思政片面理解为对学生进行空洞的说教,没有结合教学内容及专业组织形式、教学方法采用多样性融入方式,对学生情感上未能形成共鸣与触动,比如在专业实践课中工匠精神培育采用榜样及以身示教形式比讲授效果更佳。

3.缺少过程融入操作路径。专业课程思政有可以融入专业课教学课前、课中、课后各个环节,其中课堂是课程思政主阵地。专业课课程思政有效融入始终要贯穿的一条主线就是对学生的价值引导,但现在学校专业课教师没有从教学主题与课程思政主题、教学目标与思政目标、教学设计与思政内容设计、教学评价与课程思政成效评价方面缺少结合思维方法和路径设计,导致课程思政游离于专业教学之外。如《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课程教学中学生职业素养考核内容可以在教学评价表中设计职业素养考核模块,系统设计考核分占比。

三、专业课程思政融合实效性策略研究

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数控专业课是教学上的艺术体现,对专业课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教材处理能力、教学设计和课堂驾驭等综合素质提出很高的要求,数控专业课程思政不仅善于挖掘专业知识中蕴藏的思政元素,还要找到思政教学与专业教学的切入点,在课堂实施过程中找准融入的时机,采用多种我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同鸣共振、入心入脑。

1.教学目标上有体现: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三维目标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课程思政目标主要体现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培育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贯穿整门课程教学活动的思政元素的主线,根据课程思政的要求,将课程教学目标的教育性、知识性、技能性相结合,结合课程实际内容在爱国主义教育、职业素养培育、弘扬工匠精神、责任担当精神及诚信协助精神等方面有体现、有定位。如《机械制图——制图基本规定》要树立学生规范意识和标准意识,《钳工工艺与技能教学》培养学生一丝不荀的工匠精神,不要仅将课程思政目标确立高大尚的说教材目标。

2.教学设计上有结合:精心的教学设计是课程思政教育的核心,教师善于对教材进行处理和重新整合,使专业技术知识和德育元素素有机结合。要结合大国重器的研发和国家机床设备发展史等内容开发爱国教育思政案例,从产品创新及质量意识开发创新精神及诚信意识等思政案例,从实践中教学融入大国工匠故事开发弘扬工匠精神的思政案例。在《数控编程与加工技术》章节中,融入我国研制高端数控机床和数控系统的时候受到国外技术输入制裁,我国机床发展的艰难历程、到五轴机床和加工中心已挤身世界一流水平这段故事,激发学生爱国情怀。

3.教学过程上有方法:思政教育有效融入专业课教学应该探索适宜的教学方法。结合课程内容确定好章节的思政主题,找准有效的切入点,掌握课堂上融入最佳时机,采用灵活多样的融入形式,实现专业教学内容与思政教学的“无缝无痕”衔接,在采用灵活多样融入方式的同时,要注意坚持专业课程内容主体性,避免融入思政元素后课程内容和方向模糊化。爱国主义、诚信教育等情感方面内容方面可以采用直观媒体以案例形式呈现,职业素养培育、责任意识、质量意识方面可以在实践教学则发规范示范,严格要求方式体现;对于人文素养可以在学生活动空间布置职业文化等内容,专业课程思政通过耳渲目染得到强化,如数控编程指令教学,要求程序指令和数据都不能出错,否则就会造成机床故障或者零件报废,编程人员和机床操作人员的责任重大。在钳工实训教学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实训基地“7S”管理规定等,逐步养成习惯,培养质量意识和责任担当精神。

4.教学评价上有反馈:发挥评价的杠杆作用,在教学评价指标中体现思政内容和效果是课程思政有效融入的重要环节。可以采用考试竞赛等定量形式进行考核,也可以采用谈话观察等定性方式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课程成绩的重要部分,比如我们可以在一些专业理论课中设计一些诸如你对国家标准和互换性理解等开放性题目,在数控实践课模块化考核设置职业素养、工件质量等评价等定量指标,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学生专注精神实时评价等,多种评价强化课程思政效果。

三、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思政实践路径探索

1.课程思政模式路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思政选题的契合性,设计的融合性、教学的隐匿性和实施有效性整体设计课程思政路径。本文结合案例从结合—选题—设计—实施——评价几个环节进行进行实践探索。

(2)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四、数控技术应用课程思政进一步思考

在专业课教学中将思政元素的有效融入,使专业课教学成为学生成长价值引领和和专业知识技能教学双向强化主渠道,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但要进一步提升课程思政的实效性,需要在专业教师队伍素质提升、课程资源及教学模式创新及课程思政跨界融合需方面进一步实践与探索。

1.提升专业课教师的思政意识和素养:专业课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是推进课程思政的关键。就目前而言,绝大多数的专业课教师非常注重自已专业知识积累和技能实训的教学,缺少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储备和课程思政的融入意识技巧。要提升专业课的思政意识和课程思政素养,首先教师进思政理论学习,积极主动参加校内外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提升自己的政治素养。其次是善于专业思政教材的挖掘,多涉猎一些专业发展史知识,专业知识应用领域等内容,善于总结归纳,把价值体系教育和政治引领教育融入日常教学;另外,教师还要经常深入企业一线的实践岗位,理论联系实际,掌握专业知识蕴藏的价值,积累案例,避免空头说教。

2.注重专业课程思政资源的建设。目前,可供中职机械专业借鉴的课程思政资源有限,加上不同的专业思政案例针对不同教学对象和不同的教学内容,不能复制使用。在专业课程思政资源建设方面可以依托工作室团队,开展课程思政研究与资源建设,在专业组教活动开展课程思政经典案例、经典课堂、经典素材评选,形成资源共建共享机制,通过两到三年的积累形成课程思政案例集、不断丰富资源,逐步形成专业课程思政资源库。

3.加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跨界融合。要打破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教学在教材、教学等方面之间独立教学状况,建立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跨界融合机制是非常必要。首先教材上要融合,思政教材是国家统一指定教材不针对某一特定专业,但专业课教材,特别是学校的校本教材可以将课程思政理念、内容很好融入;也可以建立专业模块化教学形式,开展“一课多师”的专业课教师与思政教师模块化协助教学形式开展教学;专业课教师与思政教师共同开展教研,共同开展听评课活动等,多种形式促进专业课与思政课的有机融合与衔接。

将思政教育融入到专业课教学中,促进教育与育人有机结合,这是育人上理念转变和方法创新。这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与挑战,在“三教改革”背景下,专业课教师加强专业知识学习,还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学习,在不断提升自己专业水平与教学水平同时,提高专业课课程思政能力,使专业课教学课堂也应成为思政教育的重要渠道和重要阵地,切实担当“教书”与“育人”使命。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的会议精神[N].人民日报,2016-12-09.

[2]战丽娜《高职数控设备的操作与应用—课程思政元素的设计与探索》2018年《科技资讯》第21期

[3]匡江红、张云、顾莹.《理工类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管理观察,2018(1):119-122.

[4]刘世国,《高职数控技术专业课程融入课程思政改革》[J].武汉般舶职业技术学院报,2021(30),32-33.

[5]越成喜、冯进成、赵书强.《高职数控技术应用课程思政模式初控》[J].《才智创新教育》2017,33(2):27-04.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