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高职教师教学能力背景下的高职园林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措施

刘新晶 刘巍 周小鹭 景向欣 郑宝仁
  
教育学研究
2023年2期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1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2

摘要: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是立德树人的成效m。直以来思政工作都是被高校当成头等重要的工作来开展,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要在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融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基于此,以下对基于高职教师教学能力背景下的高职园林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措施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教师教学能力;高职园林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措施

引言

近年来,我国实现产业变革,不断调整经济结构,职业教育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迎来了机遇与挑战。为顺应市场发展需求,高职教育重视产教融合,以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率。高职教师的教学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在产教融合的视域下,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高职生今后走入职场的必备能力。

一、从园林职业信念出发,坚定学生园林“恒心”

首先,提高学生对于园林技术专业的认知水平,形成坚定的职业信念,促进其对于园林职业、园林技术岗位的认可度与热爱度。因此,需要加深学生对于园林技术专业、未来从事岗位、职业生涯发展的认知,才能让学生发自肺腑地热爱园林技术专业,肯定园林技术岗位的从业价值以及人生意义。比如结合《职业生涯教育》《就业与创业指导》《形势与政策》等思政课程,从职业生涯规划、就业的角度,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逐步形成坚定的园林职业信念,创作出园林精品,实现人生价值。其次,高职院校可以引入园林行业劳模、园林技术专家、园林技术专业优秀毕业生等进入课堂,通过现身说法的形式,让学生从这些园林设计专业的佼佼者身上深刻感受其对于园林行业的坚守、执着、恒心、意志,加深对于工匠精神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对于园林技术专业的热爱之情,树立坚定的园林职业信念。比如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以提升学生技能水平、培育工匠精神为宗旨,开展“工匠精神进校园”系列活动,邀请园林技术业内专家、名师与师生进行交流分享从业经验,“文化育人”和“技术育人”双线并举,不断拓展学生的园林专业视野,提高学生对于工匠精神的感悟,坚定学生园林“恒心”。

二、加大师德建设力度

在推进人类文明发展中,教师是关键因素。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教师必须有良好的道德,在教师素质中,师德是重要的灵魂,也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道德准则。在大部分学生心中,教师是道德的化身,也是重要的社会典范,教师的言行举止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在一定程度上,高职教师职业是一种道德实践活动,教书育人是其职业特色,这就要求教师以高尚的品德作为职业发展的灵魂。高职院校要通过多种教育形式,增强教师的责任感,鼓励教师积极学习分析业务,要求教师在具体教育教学中形成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具有进取精神,积极奉献,忠于教育,真正乐于助人,关爱、理解和善待每一位学生,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

三、教师主动自我反思,适应产教融合新趋势

在产教融合视阈下,高职教师为提高教学能力需要积极地自我反思,适应新趋势。高职教师需要深入生产一线,明确当前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能力,以此更好地开展一系列教学工作。高职教师主动反思,将内省过程作为提高教学能力的动力,进行产教融合下的教学变革。高职教师需要拓宽反思范畴,明确教学自我反思的内容,不仅将反思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上,还应该放在是否创新了教学方法、发散了教学思维等层面,从产业和行业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自身的教学方式是否达标。在产教融合视阈下,高职教师需要不断完善自我认知,积极主动地向企业的技术人员学习,借鉴他们的先进经验,听取专业人士的意见,换位思考,逐渐完善自我反思的过程。高职教师适应产教融合新趋势,需要到企业中调研实习,增加社会服务经验,到生产一线去,锻炼自身的教学能力,为今后开展实训课程奠定基础。

四、培养教师的教学能力

为了更好地培养教师的教学能力,可以合理利用专家讲座和研讨会相结合的方式。在具体的专家讲座中,实现专家与教师的有效互动,定期组织现场观摩活动,邀请优秀教师现场授课,然后进行讨论、交流和评议。教师要在此基础上以自身教育实践为基础撰写教学案例,经过不断学习、总结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和从教能力。在培训中,教师不仅能够接受全新的教学理念,而且也会在新课程方法指导下,设计出具有较强可行性的教学方案。做到灵活运用,建立终身学习的意识,避免被时代淘汰。只有不断增强自身的创新意识,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的发展、创新、进步。

五、水景工程课程思政的挖掘与应用

我国园林几乎无园不水,尤其是古典园林,素有山水园林的美称。在造园手法上,高度重视水景的布置,在某种程度上理水比叠山显得更为重要。例如中国四大古典园林之一的苏州拙政园,就是一个以水为中心的私家园林,水面占全园面积的3/5。水观之晶莹剔透、洁净舒心,闻之叮咚作响、悦耳怡情,触之亲近肌肤、温润舒爽,是环境艺术中不可或缺的独特元素,因此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中就蕴含着儒家的“中庸”哲学。何为中庸?通俗点讲就是考虑问题要“执中”,待人处事要"忠恕”,价值取向要“中和”,引导学生以积极“入世”的态度把有限的生命之水融入无限的人生事业之河。

结束语

在现代化的教育背景下,基于国家的政策支持,企业与高职院校的密切合作,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得到贯彻落实。高职院校从教学与实践的角度出发,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建设兼具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团队,通过与企业的有效配合,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潘利,司马金桃.美育视角下的高职园林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工业设计,2022(07):44-46.

[2]张翀.高职院校新入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校本培训模式探究[J].无线互联科技,2021,18(22):165-166.

[3]吴凡吉,邱珏.高职院校园林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分析[J].现代园艺,2021,44(20):193-194.

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重点课题:基于教学能力大赛的高职园林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课题编号:GZB132021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