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民族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研究

郑丽
  
教育学研究
2023年18期
山西省运城市夏县实验中学 044400

摘要:在新课标改革大背景下,按照新课标中所提到的弘扬民族音乐这一基本要求,在初中音乐教师教学过程中应以音乐审美为教学中心,注重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对多元化的音乐文化展开分解教学。因此,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教师需充分利用民族音的特性,对学生进行音乐知识的科普性教学。鉴于此,文章主要就民族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意义和策略进行探究,希望能切实发挥民族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作用,通过有效方法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音乐;民族音乐;意义;策略;教学

引言:民族音乐是我国传统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音乐用音乐方式把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表现得淋漓尽致。通过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和鉴赏,可以体会到民族音乐所蕴涵的情感和艺术魅力。所以,研究和赏析民族音乐尤为重要,这是继承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方式。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应该认识到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并为民族音乐传承做出一份贡献。

一、民族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意义

在初中开设民族音乐课程,符合初中生所处的特殊年龄段学习要求,有利于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加强民族音乐的教育,不仅可以提升初中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还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民族情怀,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国家责任感,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在民族音乐中,不仅可以体现出这个民族所具有的独特的风俗文化,而且还可以展现出这个民族强大的精神品质。在教师指导下,初中生可以在学习民族音乐的过程中体会到音乐中所体现出来的民族自豪感,从而对民族情感有更深的理解,真正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1]。

二、民族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民族音乐教学

为了更好地继承民族音乐,音乐老师应该理解其教学目标,并在课堂上将其有效地融入其中。在确定这一目标之前,音乐教师应该先考虑教学目标的可行性,教学目标的可行性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对其可行性有清楚的认识,就可以顺利地进行教学。同时,音乐教师要从整体出发,把民族音乐传承作为教育的根基,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2]。

例如,在民族音乐教学中,老师在讲解诗画江南时,应先让学生感受一下《茉莉花》,再培养学生的听力和鉴赏能力。此外,教师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欣赏歌曲时了解民族音乐的音调,体味美妙旋律,提升民族音乐整体教学效果。此外,若要达到理想化的民族音乐教学目标,教师还要扩大学生眼界,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去享受民族音乐,从而拓宽学生眼界,强化学生音乐学科的素养。

(二)加强音乐实践,体会民族音乐乐趣

民族音乐表现形式极多,但不管是哪一种民族音乐,都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特有的民族风情。所以,这就造成了大部分学生在第一次欣赏民歌时,没有意识到其中所包含的民族内容,从而影响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进度,这对于民歌的传承非常不利。因此,在民族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审美的特点,并结合学生特点,用不同音乐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趣味,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这样才能让学生担负起传承民歌的重要责任[3]。

例如,在民族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进一种常用的乐器,如学习《蓝花花》时就可用民族乐器来演奏,这样可以让学生对民歌乐器有初步的认知,进而对其产生研究兴趣,从而推动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学习。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充分利用《安塞腰鼓》这一课引导学生认识民族乐器,体味民族风情。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仅仅让学生把自己的视野限制在音乐课堂,其就很难明白民族音乐的实质,也就不能促进民族音乐及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因此,老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尽量给予学生足够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尝试民族音乐实践的过程中,体会到民族音乐的无穷魅力。又如,在带学生去欣赏一首民歌时,老师可以先为学生讲解这首民族音乐中所蕴含的丰富理论知识,之后再让学生自己去网络上搜索与这首民族音乐有关的故事,分享其中所蕴含的民族情谊。通过采取此种实践的形式来引导学生从更为科学的角度去认识民族音乐。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在自己学习的过程中对民族音乐进行深入理解,并对民族音乐进行积极传承。

(三)联系生活教学,发展学生音乐素养

在音乐教学中,如果老师只是简单地给学生讲解音乐知识理论和乐器演奏技巧,难以真正地激发学生的音乐表现素养,这将会影响到音乐教学的顺利进行。基于这种情况,老师可以改变教学观念,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和知识储备,为学生安排一些民族音乐活动,让学生在练习民族音乐中更好地把握民族音乐的本质,提高学生对各种民族乐器的演奏能力,这将极大地提高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例如,在民族音乐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欢乐中国年》,在教学过程中,安排学生进行一次庆祝新年的音乐活动。老师把学生分成五组,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春节的回忆,用民族乐器来创作一首曲子。在分组之前,老师要对每一位学生的乐器种类和演奏水平做全面了解,以保证每一位学生的演奏能力。然后在分组之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对“侗寨嘉年华”的音乐作品进行分析,并尝试自己创作。其中一部分学生提出,可以用笛声开场,模仿新春庆典中的爆竹,再用手鼓进行情绪渲染,营造一种欢乐的气氛,最后引入二胡,在悠扬曲调中迎接新年。在小组讨论完毕后,老师还可以组织小组派一位代表,向大家介绍小组的活动内容和主要内容。讲解完毕后,学生就可以按顺序表演。这样一来,不仅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各种民族乐器的弹奏方法,而且能大大提高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

结束语:综上所述,民族音乐是整个音乐体系中最具文化韵味的一项音乐形式,蕴含丰富的民族情谊和劳动人民智慧。在初中这一阶段,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音乐教学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进行民俗的传承,助力学生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同感和对音乐内涵的感知。所以,教师需参与多元化的民族音乐教学策略,从而为促进民族音乐的传承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莎媚.初中音乐教学中传统民族音乐传承的价值及路径[J].亚太教育,2022(07):151-153.

[2]王剑宏.浅论民族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黄河之声,2020(03):112.

[3]王学宁.民族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艺术科技,2019,32(06):75.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