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核心素养下小学科学实验创新教学研究
摘要: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实现创新,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且可以加快教学改革步伐,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就需要教师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进行教学活动的创新,促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科学;实验创新;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发展的过程中,很多新型教学理念层出不穷,为课程改革进程的推动给予了有效的理论指导。因此,在对小学科学课程教学进行优化、提升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重视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开展,并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引下,对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现状及前景进行分析,对症下药地进行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策略的优化探究,使学生在更加多元化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和培养实验动手操作能力,以此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1新课程改革理念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价值
1.1有助于科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科学是一门具有综合性的教学课程,涉及的知识面较广,知识的抽象性和逻辑性也相对较强。面对科学课程的这一学科特点,教师就应通过开展实验教学来进行一些抽象科学知识形成过程以及运用实践的展示,使学生在亲自动手、实践操作中学习与理解科学知识,以此深化学生的科学学习效果,实现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1.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阶段的学生兴趣广泛、思维灵活,不仅是学习知识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进行思维能力、思维品质培养的黄金时期。而在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中,实验的设计、操作与观察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就应通过开展实验教学,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使学生的思维在深入思考中得到拓展,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良好思维品质的养成中得到有效的培养。
1.3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及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生的课堂学习主体地位得到了日益凸显,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也成为了学生最为主体的学习形式。在这种教育形势下,小学科学教学中,实验的过程本质上就是一个探究学习的过程,通过实验教学的开展,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积极探究来进行各种假设的猜想与验证,最终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获得正确的学习结论,使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培养与提升,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2核心素养下小学科学实验创新教学路径
2.1实验器材的准备工作
小学科学教学中,实验是重点组成部分,实验操作的环节比较多,实验器材的准备工作是不可疏忽大意的。在课前一定要将随堂实验的器材准备完善,以避免在课上出现问题,确保实验操作能够顺利进行。科学实验纷繁多样,有的小实验没有现成器材,需要动手制作完成;有的实验会有很多突发情况。比如在进行“反冲现象”的小实验时,教师就需要亲自动手准备水的反冲实验器材,这就要花费时间精力去搜集大量的易拉罐来完善器材,并在易拉罐扎上数个小孔。还比如进行“测量太阳的高度”时,天有不测风云,上课前晴转阴了,这个时候又不能影响课程安排,那么教师可以将素描室的太阳灯当作实验器材,让学生进行现场测量。
2.2结合实际生活,拓展学生的思维
科学是一门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学科,趣味实验教学更要与生活紧密结合,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要能够结合实际生活来设计趣味实验的内容,丰富趣味实验的形式,以此来启迪学生的智慧,拓展学生的思维。教师对于趣味实验教学的开展,不仅可以将其应用于课堂之上,也可以延伸到课堂之外,将课内与课外进行紧密结合,给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参与科学实验的机会,保持学生的实验热情。比如,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先带领学生展开简单的趣味实验,利用一些简单的材料,如灯座、导线等进行科学实验,通过这些物品来导电,让灯泡变亮。学生会对这一趣味实验内容产生兴趣,接下来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适当增加实验难度,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一些其他的道具,利用本节课学习的科学原理和实验操作方式尝试组装,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思维和科学素养。
2.3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实验能力
当今社会是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时代,在小学科学课堂趣味实验教学的开展中,教师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以多媒体为载体为学生播放一些趣味实验的视频,让学生明确趣味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通过动静结合的方式来刺激学生的多重感官,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这样学生能够更为形象直观地观察实验的具体操作方法,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降低教师的教学难度,保证趣味实验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昼夜更替》中关于“地球自转”过程的模拟,教师就可以应用多媒体来开展趣味实验教学,给学生呈现最为直观的画面。
2.4基于发现、假设、验证的探究性实验教学
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通常是科学实验教学的重要目的。生活现象的本质就是从发现起始,并实施可能的原因和原理假设,在实验验证的时候,依据人类的发展史,明白基本真理的产生过程,如麦克斯韦方程、牛顿定律等。在发现、假设、验证的探究学习中,可引导学生形成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这通常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及生活有着重要影响。例如,“火苗的燃烧”实验教学中,教师可准备大小不同的三个罐子与三根蜡烛,把蜡烛点燃之后分别置于罐子当中,让学生对蜡烛燃烧的状况进行观察。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有的蜡烛燃烧时间比较长,有的蜡烛燃烧时间则比较短,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提出自身的假设与观点,即蜡烛的燃烧既与蜡烛自身有关,还和其他的因素有关。
3结语
综上所述,结合目前的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在实验教学开展过程中仍旧存在一定的不足,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学情,对问题产生的根源进行分析,并通过日常教学引导,与学生进行不断磨合,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逐步帮助学生解决在科学实验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使学生的科学实验分析、理解、学习和灵活运用能力都可以得到升华,以此确保学生的科学实验知识学习能力可以得到稳步提高,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阎冰杰.基于信息技术优化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实践探究[J].中小学电教,2021(4):93-94.
[2]纵雯阁.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实践探索[J].安徽教育科研,2021(8):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