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新形势下提高技工院校班主任德育工作效率的措施研究
摘要:在技工院校学生管理当中,德育工作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班主任需要结合技工教育特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效率,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助其身心健康成长,成为有素养的专业人才。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好地树立强国理想、培养工匠精神,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为了解决学生成长方面的问题,本文以德育工作为例,对工作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了德育的工作意义,提出了提高工作效率的优化措施,以期为技工院校的教师和班主任们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技工院校;班主任;德育工作;提升效率;优化措施
引言:
在技工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发挥着关键作用。班主任不仅是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主力军,也是组织德育教育的重要人物。做好德育工作,有助于提升班级管理质量,有助于营造师生和谐关系,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助其身心健康成长,成为有素养的专业人才。其中,科学设计德育目标、德育与专业课程融合渗透、转变班主任角色以及积极开展家校活动,这些措施都可以显著提高德育的效率。
一、德育工作的现状
(一)学生处于叛逆期且管教困难
技工院校的学生正处于青少年阶段,其人生观和世界观尚未定型,往往自尊心强,青春期叛逆心理多发,这使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时面临着很大的挑战。首先,学生由于在过往求学路上学习成绩不突出,被社会忽视,难以自我表现,常常纠缠于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之间,更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认同,压抑自己却又无法安于现状的心理往往是造成叛逆的底层原因。其次,技工院校的学生所面临来自家庭的压力不可忽视,由于学习成绩不理想,父母把“望子成龙”的挫败感发泄到孩子身上,失望、否定、放任的态度使孩子感到创伤;部分学生还存在被家长“逼迫”学习某专业,抵触的心理加上较差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倍感力不从心,丧失信心。孩子带着不被家庭认可的阴影来到社会上同样找不到认同感,被忽视优点,无限放大缺点,久而久之加重自我否定,自暴自弃,表现叛逆而偏激。针对这些情况,班主任需要及时做好学生们的心理疏通,以免学生的小问题逐渐积累成大问题。[1]
(二)德育目标定位缺乏针对性和层次性
目前技工院校德育目标定位存在片面政治化、重心较高、缺乏层次等问题,致使德育工作出现形式大于内容、过程大于结果的情况。
技工教育有着定向性、职业性的特点,这就要求技工教育德育工作必须按照自身特点来设立针对性的德育目标。过于理想化、宽泛化、重心过高的目标会导致日常所开展的工作只是一系列“走过场”的活动,德育效果大大减少。其次,忽略教育对象的个体差异性、成长阶段性,采用统一的形式和订立笼统的目标计划去培养所有的学生,让学生们充其量是参与了学习,但实际上并没有很大收货。
二、提升德育工作效率的优化措施
(一)科学地设计学生们的德育目标
班主任在明晰具体的德育目标引导下开展德育工作才能有效提高教育的实效性、有序性,显著改善德育效果。作为班主任,需要结合学生不同阶段的特点以及个性化发展来设计德育目标。德育目标可划分为入学、学习和毕业三个阶段层次,在每个阶段设计不同的德育内容,这样德育效果更显优良,也可为后续的管理活动提供借鉴。例如,在入学阶段,由于学生对周边的环境感到陌生,容易出现迷茫、抵触心理,这时班主任需及时为他们提供专业认知、职业规划、同伴互融等帮助,以便他们更快地度过迷茫期和徘徊期;当学生顺利度过入学阶段,进入到强化学习阶段后,班主任则需要为他们提供学习技巧、技能实践、心理疏导等方面的帮助,以便提高学生的成绩,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此外,在学生即将毕业的阶段,教师需要做好就业指导、社会适应、为人处世等方面的指导,以便于降低学生的毕业压力,帮助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在这些方面做好心理引导和德育教育,将显著提升毕业生的身心健康水平[3]。
(二)德育教育和专业课程融合渗透
为了更好地开展德育教育,班主任需要与各任课教师形成合力,结合不同的课程特点做好德育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渗透,扩展德育范围扩大,让德育的层次更深。例如,学习语文课程《我不是一个好儿子》时,通过开展“分析母亲形象”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和概括能力;通过开展“举办共享会——我的母亲”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感受母爱的无私奉献。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学到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感恩的人格品质。当每一位专业课教师都能够开展德育渗透教育的时候,学生就能够成长在一个全方位优良的徳育环境中,身心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转变班主任角色营造和谐关系
在德育工作当中,积极转变班主任角色,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有利于提高德育效率。其中,班主任要把主动权适当地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加强自我管理,这样更有助于培育学生的能力,有利于持续成长进步。班主任需要找好自身的定位,既不能当学生的“保姆”,也不能当“甩手掌柜”,不“大包大办”,但当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应该及时给予鼓励和适当的引导。班主任只有充当一个引导者的角色,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内驱力,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更好地自我发展。
(四)积极开展家校合作的有关活动
对于技工院校的学生而言,他们的阅历较浅且年龄较小,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共同监督。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活动的时候,也需要充分考虑家长参与的重要性,积极开展“家”、“校”之间的合作。班主任要对家长进行适当的思想指引,促使家长正确看待家庭教育的功能,与学校合力为学生营造全方位良好的成长环境。积极拓展“家”与“校”之间的合作渠道,提升沟通和教育效率。可利用班级管理微信群、QQ群提高沟通效率;建立“家庭联系本”,当学生完成学校的任务后,请家长过目、签字,甚至可以反馈一些问题,这样做一方面提高了家长的认知度和参与感,另一方面疏通了家校沟通渠道,班主任能够得到学生更多信息,为学生带来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在家长和学校班主任的共同努力之下,学生的发展会越来越好,学生的道德水平也会越来越高。
参考文献:
[1]王树芸.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做好技工学校德育工作[J].赤子,2018,000(031):262-263.
[2]陈凯.关于新时期提高技工院校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J].赤子,2018(16).
[3]饶彬彬,胡星华.关于新时期提高技工学校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J].赤子,201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