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润物细无声
——浅谈学前教育德育工作方法
摘要:0-6岁是儿童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德育工作在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本文从学前教育德育工作的角度阐述了“润物细无声”的方法。教师借助各种非正式的教育形式,让幼儿感知并理解礼貌、尊重、分享、合作等德育内容;在实践中,润物细无声的方法需要教师们了解不同年龄段幼儿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根据幼儿的个性发展特点,引导他们懂得正确的行为方式,从而形成习惯性的行为。
关键词:学前教育;德育工作方法;润物细无声
引言:
学前教育德育工作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备受关注,而“润物细无声”的方法在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学前教育德育工作的核心是在幼儿启蒙时期,通过各种形式寓教于乐,注重幼儿人格、良好品行、健康的个性发展等方面教育。而润物细无声的方法是其中一种颇具实用价值的方法,通过温柔、耐心、细致的方式对幼儿进行引导和教育,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逐渐萌发品德意识,进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学前教育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
学前教育德育工作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前教育阶段,幼儿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学前教育德育工作是实现幼儿全面发展的关键,对幼儿个人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一)个人发展
学前教育德育工作对于幼儿个人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德育工作的重点是培养幼儿的品德、礼仪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在学前教育德育工作过程中,孩子们可以通过观察、模仿、体验等方式有效促进身体、心理、思维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形成习惯性的行为,为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社会稳定
学前教育德育工作的另一个重要意义是对逆境的干预和预防。随着社会的变化和进步,对于未来具有积极意义的人才的培养成为各个国家的发展需要。有效的德育工作也是对于社会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作用。通过德育工作的实施,增强对孩子的自我意识、情感认知,以及合作性、竞争性等方面的培养,帮助孩子们在学习、生活等方面更好地适应社会,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为未来的社会稳定和发展打好根基。
(三)人类文明
学前教育德育工作还有着推进人类进步和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有效的德育工作,可以培养孩子们的社会责任感、文化认同感等,使幼儿在日后的发展中做出积极的贡献。良好的德育工作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地领悟道德的本质,培养孩子们独立、自强的性格,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这将给未来的社会和文明发展带来积极推动。
二、润物细无声的学前教育德育工作方法
润物细无声是学前教育德育工作中一种重要的教育方法。润物细无声的方法是指在幼儿园老师的日常教育中,通过温柔、耐心、细致的方式,做好对幼儿的引导和教育,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逐渐萌发品德意识,进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融入一日生活
《幼儿园工作纲要》指出:“幼儿园德育工作的渗透要以传播思想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重点,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落实到幼儿生活和活动中去。[2]润物细无声的方法强调以日常生活为基础实施教育,即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实施德育教育。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更加容易接受和理解,也更易于形成习惯行为。例如,在角色游戏《扮家家》中,老师可以通过游戏前后的集体讨论、创设相应的墙面环境等方式引导幼儿在做饭过程中讲究卫生、待人接物的礼仪等,使幼儿在游戏中感知理解健康生活、友好交往与美食联结应有的道德内涵。
(二)多元途径实施
润物细无声的方法注重教育方法的多样性。幼儿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可以运用情景模拟、游戏、观察、分析、讨论、耳濡目染等多种形式实施德育教育。例如,老师可以通过讲故事、角色游戏等来启发幼儿的德育观念。此外,可以通过制作手工、画画、唱歌、跳舞、创设相应的教育环境等多种方式传达道德教育的内容,让幼儿通过多维度多形式感知道德育,从而影响幼儿的行为。
(三)家园携手联动
润物细无声的方法需要幼儿园教师与家长、社区一道携手合作,共同呵护幼儿的成长。老师也应该与家长建立信任和沟通,实现家园协同教育,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润物细无声的学前教育德育原则
润物细无声的学前教育德育原则是在幼儿教育中实现德育教育效果的基本原则。德育评价的每一个环节都会给学前儿童以不同程度的教育。[3]该原则强调温柔、耐心、细致的教育方式,通过对幼儿的引导和教育实现潜移默化的德育效果。
(一)注重言传身教
润物细无声的学前教育德育原则应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老师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来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行为准则和预备概念。例如,老师在待人接物时注意使用“您好、谢谢、不客气”等礼貌用语。幼儿通过观察和模仿老师的言行,逐渐理解道德规范的内涵和价值,从而树立起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营造温馨氛围
润物细无声的学前教育德育原则还强调,要通过营造温馨的教育氛围,建立良好的关系,让幼儿在愉悦的情况下自然习得德育内容。例如,老师要具备足够耐性和细心,通过引导、支持、帮助幼儿解决问题,以体验性、互动性为核心,打破传统的僵化教育方式,使幼儿在快乐中体验到道德教育的力量。
结论:
润物无声育人无痕,以日常生活为基础,采用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合理构建家园协同共同体,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体验、感知、理解德育教育内容,进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幼儿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静.浅析如何在学前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J].当代家庭教育,2020(05):159.
[2]傅荥.浅析学前教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C]//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第六届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一).[出版者不详],2023:3.
[3]吴新颖,何长山.构建学前教育德育评价体系的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5(04):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