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大学生文化自信现状及培养途径

杨悦
  
新时代教育
2022年7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 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6

摘要: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文化自信是文化主体对自身文化价值肯定的真挚情感,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以及对外来文化的理性态度。大学生直接关乎国家的现在和未来,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元文化冲突的时代背景下,需要大学生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通过对中国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进行探讨,旨在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提供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学生肩负着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重任,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因此了解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现状,分析大学生文化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途径,增强大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点,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创造性地提出了文化自信这一时代命题,并明确指出在“四个自信”当中“文化自信”的重要地位。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就是指始终对中华文化充分肯定和认同,并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和未来发展拥有坚定的信念和信心。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在思想上对民族文化价值的肯定、认同和自豪,对外来文化的理性认知以及对本民族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在行动上辩证取舍西方文化,转化再造民族传统文化,宣传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因此大学生应自觉主动地去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并对其深入研究,真正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精髓礼敬自豪的肯定和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高度认同。大学生应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充满自信,并对其未来发展前景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同时大学生应正确对待西方外来文化,用开放包容之心去批评与借鉴,积极吸收、学习西方外来文化的精华和优秀成果,坚决批判、抵制西方外来文化中的糟粕和腐朽思想,在此基础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弘扬和创新。当代大学生作为先进文化的主要引领者以及实现“中国梦”重要力量,只有培养大学生高度的文化自信,才能使他们真正成为先进文化的承载者,才能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二、大学生文化自信现状分析

当代大学生在整体上文化自信意识较高,对自己的文化有坚定地信心,文化自信的总体状况良好,大学生整体上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持肯定、认同和自豪的情感,对西方外来文化持包容借鉴的态度。但是也存在部分大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认知不足,对西方外来文化认同盲目和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关注不够等问题。

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展现出蓬勃的生机,当代大学生整体上能够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地位和作用,肯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价值。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持肯定的态度,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当代大学生心中还有较高的地位,认为传统文化在当代中国和世界仍然具有重要的作用。当代大学生整体上能够以开阔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来对待西方文化,能够以客观地态度来看待世界文化的对话和交流,能够以辩证取舍的态度来对待西方文化。然而,部分大学生对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关注不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价值认同度不高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生命力信心不足。部分大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认知不足,掌握的民族传统文化知识不够、知识比较匮乏,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知较为肤浅。同时部分大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价值认识较为偏颇,认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对自身发展关系不大,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不够肯定,还有一小部分大学生认为传统文化的势力正在消逝。部分大学生对西方外来文化盲目认同,对西方外来文化不假思索地盲目认同和接受。

三、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途径

实现中国梦要重视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当代大学生需要有坚定的文化信仰,要增强文化认同。提高大学生文化自信需要从个人学习、社会引导、家庭文化氛围、学校教育等途径进行。

1.提高文化自信的主体是个人学习

提高文化自信的主体是个人学习,自我学习在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过程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首先,要主动积极学习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努力提高自学能力,不盲目跟从西方文化,坚定自己的道路,自觉地提高自身文化素养。积极地参加有益的文化实践活动,在思想上肯定认同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行为上践行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不断地学习和了解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知识。一方面,当代大学生要树立科学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提高自身学习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兴趣。要通过不断地提升文化素养,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要转变学习生活观念,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知识,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要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学习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知识上,丰富自身的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知识储备,进一步提升自我对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肯定和认同。

2.提高文化自信的关键是社会引导

社会是影响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环境,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是深刻而广泛的,而且是当代大学生了解自身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主要途径之一。要利用大众媒体积极宣传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利用新媒体的优势积极地宣传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大学生在社会中随时随地都能受到浓郁的文化氛围。使大学生在社会中耳濡目染地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魅力。同时要充分利用社区宣传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采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兴趣和认同,进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组织大学生参加服务社区文化建设的实践活动,在服务社区的过程中深刻地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提升大学生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

3.提高文化自信的核心是家庭文化氛围

家庭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家庭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影响主要是来自于家庭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和家长自身的文化素养。只有优化家庭文化氛围,才能更好地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要积极地为当代大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供便利条件,丰富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知识储备。同时家长自身要提高文化素养,发挥榜样的力量。家长思想上要认同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大学生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做出表率。同时行为上要积极地践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实际的行动来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自觉地抵制外来文化的渗透,弘扬社会主旋律,传递社会主义正能量,使大学生潜移默化地认识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价值和生命力,为提升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树立好的榜样。

4.提高文化自信的根本是学校教育

学校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大学生提高文化自信的主要途径。因此,学校应重视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教育工作,做好课程思政,发挥校园文化活动的载体作用,做好当代中国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工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统领校园文化活动建设,利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对大学生进行传承中华文明和爱国主义教育,使当代大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民俗活动中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感染和熏陶,提升当代大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要举办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专题学术活动。高校要有计划有意识地举办传统文化专题讲座、学术报告会、读书会、大学生文化节等专题学术活动,让学生在感悟经典和领略先进文化的过程中思想素质和文化自信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地里巴尔·铁力提.论新时代如何建构大学生文化自信[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22,20(01):102-107.

[2]牛怡洁,张志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路径探究[J].决策探索(下),2021(09):85-86.

[3]夏丹青.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的表现与教育路径探析[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4(04):81-82.

[4]孙嘉骏,杨立男.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路径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34):68-69.

[5]车文丽.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路径[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0(18):60-61.

[6]王翠云,张鹏飞.大学生文化自信现状分析及培育路径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0,36(02):8-10.

课题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8-KYYWF-0123)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