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高中生物遗传题解题思路与方法

韩朝亮
  
新时代教育
2022年19期
平乡县第一中学 河北邢台 054500

摘要:高中阶段的生物学知识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复杂性,尽管学生生物概念理解和知识记忆的过程相对容易,但是学生在运用课堂知识解决课后问题的时候,却往往会面临一定的解题困难和思维阻碍。因此,老师还需要在知识教学之余,培养学生的解题思维,丰富学生的解题技巧。故本文主要从高中生物遗传学知识入手,对遗传类题型的解题方法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中生物;遗传题;解题思路

1.高中生物中常见的遗传题类型

高中阶段的生物知识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和组合方式,遗传学作为高中生物知识的主体之一,属于高考命题的重点内容,其主要考察的知识也存在多样的特点:(1)染色体数目和形态的判断(2)以动植物双亲的性状来推断子代的性状表现(3)结合患病者的患病表现来推断其家族成员的遗传病患病情况(4)计算精子卵子分裂时期的染色体和DNA分子数等等。

这些遗传学知识的生物类型题贯穿了学生生物学习的整个过程,通过以例题的方式将教材中抽象的遗传知识以案例的方式展示出来,能够让学生通过案例的分析和解决来深化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善自身的遗传学知识架构,并在多角度思考遗传学问题的过程中保持生物思维的灵活性和解题技巧的多元性,让学生的生物素养得以完善,也让学生的生物综合能力得以提升。

2.高中生物中遗传题的解题方法

2.1分类问题,找准解题切入

在新时期课程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高中生物学科的改革也处于稳步推进的过程中。高中生物知识的综合性,决定了高中生物题型的多元化,学生想要更好更快的解决生物问题,就要首先判定生物题目的考察内容。遗传学生物知识具有较为明显的分类,在学生解决问题之前,需要首先对题型进行明确和划分,从而确保后续解题流程的正确性。这就要求老师在遗传学知识教学的过程中,要对课本中的知识内容有一个明确的认知,能够在分析题目的时候抓取关键信息来选择解题方法。

比如,遗传学中细胞的遗传规律一直都是考察的重点内容,自由组合和基因分离定律也一直都是解题的关键。老师在讲解典型题的时候,可以首先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细致的分析,从题目的阅读中找到问题考察的问题和能力。如果题目中等位基因的分离和基因之间的关系是相对独立的,那么这道题就是在考察基因分离定律;如果题目中出现非等位基因组合的情况,则可能是对自由组合定律的考察。老师通过引导学生仔细阅读题目,能够让学生的解题思维更加明确,让解题思路更加清晰,从而能够在解题的过程中学会对问题分类总结,能够在解题计算的时候更具自信,为学生的解题效率和质量提供思维和技巧的双重保证。

2.2应用假设,培养思维习惯

在对遗传类问题进行推导的过程中,学生可能因为自身的生物理论基础不够扎实、知识之间的关系不够明确,以至于在解题的第一步就遇到了困难。在学生出现思维的局限之后,老师可以适当引入假设法的解题方法,首先结合题目和过往做题的经验,确定一个基因型,然后在验证的过程中挖掘出更多的题目信息,并结合信息对假设的基因类型进行对比,倘若符合则继续深入,让若不符合则根据信息内容推演其他基因类型。

比如,基础生物题“红花豌豆只有同时存在两显性基因的A、B的时候才能够开红花。当红花豌豆和aaBb杂交之后,后代中的八分之三会开红花,那么此红花豌豆的基因型为()”。这道基础类的基因题能够通过假设的方式倒推,从而得出正确答案。老师在讲解题目之前,可以首先引导学生回忆所学遗传类知识之间的联系,立足于知识基础来对题目信息进行梳理,在梳理的过程中进行基因型反向推导验证。例如假设基因型必须具备Bb,则可以推演出基因型为AaBb,满足题干条件。这种假设的解题方法在伴性遗传中的运用更加广泛。老师以假设的方式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能够让学生在合理运用假设法的过程中实现生物思维的拓展,让学生的解题思维更加灵活。

2.3牢记规律,进行精准计算

概率的计算问题,是生物遗传问题中难度较高的一种类型。为了提高概率计算类生物题的解题效率,学生不仅需要牢记教材中的分离比例,还需要在课后的练习环节对遇到的性状分离的比例进行整理和积累,从而在进行概率计算的时候能够节约计算的时间,提高解题的效率。

比如,在面对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自交问题时,按照自由组合定律的概念,其子代的基因型存在多种组合类型,这类题间接考察的是性状分离的比。在完全显性的情况下,YyRr会产生四种表现型,比为9:3:3:1。而确定这些表现型背后的基因类型,则是区分表现型和基因型的关键。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占比为9的表现型具有四种基因型,占比为3的表现型具有2种基因型,占比为1的表现型具有1种基因型,结合课本所学的棋盘法知识可以确定,这道题的基因型一共有9种。老师在题目讲解之余,还需要让学生在自主思考并完成其他类型题的过程中,对题目中的定律规律、比例技巧等进行积累,结合所学知识将其内化到自身的知识体系中去,让遗传知识体系更加完备,从而在后续遇到同类选择和填空题的时候能够快速选定答案,在遇到同类应用题的时候也能够简化计算的步骤,并对计算的答案进行二次验证,为后续的生物学习和问题解答奠定经验基础。

结束语:

遗传类生物题的类型和角度切入不同,但其本质都是建立在基础知识之上的进一步拓展和研究。因此,老师在对遗传题型进行讲解的时候,需要认识到遗传学基础知识对解题的重要性,通过立足于遗传学知识本身,引导学生在锻炼解题思维和掌握解题技巧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对遗传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在完善且灵活的生物思维和学习能力支持下,为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思维基础。

参考文献:

[1]董夕媛,许晴,刘丽杰.概念图在高中生物教育教学研究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12):75-76.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