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探究
摘要:时代发展需要的是具有创造力的人才,因为创造力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小学语文教学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在语文课堂中要运用陶行知的创造性教育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只有这样满足素质教育要求,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也会更加深远。本篇文章主要对陶行知教育理论中的创造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进行研究,仅供小学语文教学参考。
关键词: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小学语文教学应用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创造教育也是其教育理论的核心内容,具有鲜明的素质教育特色。传统小学语文教学过于模式化,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教师会将知识硬塞给学生,普遍存在着代替学生思考现象,学生的思维在语文教学中没有被唤醒,创造思维就更加无从谈起,创造力得不到提升,对于他们未来发展造成极大阻碍。教育要满足社会对人才需求,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很有必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激活学生创造力,将他们培养成为时代进步需要的创造型人才。
一、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概念
陶行知创新教育思想的形成经历了孕育、萌芽、发展和成熟的过程。陶行知于1917年开始了自己的教育实践,并在此期间建立了自己的独立的教育理念[1]。1919年,陶行知在“创造”这个字上明确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敢于进入蛮荒之地,就是开拓精神;在教育领域,敢于创新的人就是教育的创造者;有勇气去开拓的,就是第一流的教育。此后,陶行知不断实践总结,反复强调“创造”,从“实践第一”的角度,提出了实验教育的要求,写了许多论文,尤其是1933年以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完善,他明确地提出了“创造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提倡实践的教育,把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改为“行是行之始,行之成”;“创新就是行为,行为一定要贯穿于教育的整个过程”;“手心合一,是开端,是学习;手、脑、知、行,最终——开始[2]。”由此,陶行知的创新教育思想逐渐走向成熟。
二、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转变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小学生的想象力很丰富,在语言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理性的想象,运用想象力和联想的能力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在小学语文中,有许多寓言故事,在课文完成后,要让孩子们重新创作,重新编故事,延长课堂的内容,让学生们在脑中自由发挥,创造出更多的有趣的东西,从而达到培养创造力的目的。此外,老师也可以让学生把寓言故事改编成戏剧,并加入新的元素。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二)营造和谐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陶行知的创造性教育思想对构建和谐的小学语文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师要结合自己的实践,把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引入课堂,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互和交流,从而达到优化课堂环境、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创造能力的目的。同时,要注意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提高教学效果。在创新教学方式的同时,在教学内容上要顺应时代潮流,充分调动学生的讨论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同时,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善于利用新媒介技术,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强调,教学不应仅限于教室、课本,这种教学方式太过封闭,与社会、生活脱节,难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陶行知提倡开放性的教育,因为文学的产生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就要把它融入日常生活中,激发他们的生命体验,使他们从日常生活中体会到语言的内涵,从而达到引导和激发学生创造性的目的,从而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价值。比如《月亮的心愿》,老师要给孩子们讲一讲,如果她生病了,她会做什么?另外,也要给母亲写上祝福的话,或是做一些有创意的祝福短片,让孩子们的创造力得到发展,也能让孩子们的孝心得到提高。老师要引导学生分析这些词汇的优点,词汇的使用,以及词汇的使用,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四)增加师生交流,提高学生的表达力
陶行知的创造性教育观主张,表达自由是非常重要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营造一个民主、公开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发问、敢问,这也是促进学生创造力的一种有效途径[3]。传统的小学语文教育,在老师的控制下,学生们不能随意说话,只能回答老师的问题,如果不回答老师的问题,那就是破坏了教室的秩序,会被老师训斥,学生们不会主动提问,就算有疑问,也会被老师们限制。所以,要在小学语文课堂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就必须让他们有自由地说话的机会。老师给了学生很大的尊重,给了他们一个机会,让他们把自己的问题说出来,让他们一起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大多数人的观点都是一致的,但是也有一些人,他们的观点很特殊,老师要让他们接受,只要是对的,他们就会接受,但不能说错,否则会影响到他们的创造力。此外,老师要让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把不懂的问题写在纸上,并在课堂上选择一些富有创意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问题的答案,让他们互相交换意见,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创意。
结语
在整个中国的教育历史上。尽管经过了多次大的调整,为了实现应试教育的目的,教师的教学目的也就失去了清晰的意义。学生在应试教育的表面上也是“死”的。学生在课堂上完全没有生气,如果时间长了,学生们会有一种对社交生活的畏惧情绪。因此,要在新时期进行创新教育,摒弃了传统教学的弊端。是教育工作者十分关心的问题。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符合我们当前的需要,其教学理念为未来的教学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陶行知先生的生动、亲切、有效的思想观念得到了切实的落实。并将其合理应用于现代教学,使素质教育真正实现,使教育更具人性化。
参考文献:
[1]康志强.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新课程,2022(13):36.
[2]张莹.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探究[C]/2021教育科学网络研讨年会论文集(上).,2021:915-917.
[3]马冬梅.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融合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A2):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