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新课标的中职思政课情境式教学实践研究
摘要:本研究以落实新课改精神,推动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改革创新,提升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为核心,从情境式教学在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学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出发,通过调查分析其原因,提出情境式教学有效运用的主要策略,为推进新一轮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有效性提供有益的思路与借鉴。
关键词:中职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实施策略
情境认知理论主张,课堂教学要以学习者为主体,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角,并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设置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将知识获得与能力发展有机统一起来。在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中进行情境式教学,是指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要求,立足中职学生实际,突出职业教育特点,紧密联系社会生活、职业生活实际,通过创设生动直观而又富于启迪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情境体验、问题辨析、社会活动的过程中,学会理性面对不同观点并做出正确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
1情境式教学在中职思政课中应用的必要性
1.1情境式教学是新课改对中职思政课在教学方法改革上提出的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年版)”强调思政课教学应“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要求,围绕议题设计活动进行教学,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要创设生动直观而又富于启迪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注重引导其在活动体验、合作探讨中学习。” [1]新的《课程标准》非常注重情境式教学在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也更加关注情境式教学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思想政治课采用情境式教学是新课程标准实施建议的落实,对情境式教学的优化策略研究,可以促进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落地。
1.2情境式教学是提升中职思政课教学有效性的要求
教学中要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下来,在课堂讲授中要引用社会大课堂的案例论证理论教学。情境式教学正是从这一基本要求出发,通过创设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情境,使理论接地气,帮助学生在情境中掌握基础知识,同时运用理论去分析和说明具体情境,达到学与用、理论与实际、知与行的辩证统一,切实增强中职思政课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思想教育功能。
1.3运用情境式教学有利于发挥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关键作用
新一轮中职思政课改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素质能否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新课标指出,“在课程实施中,要发挥思想政治课程教师的关键作用。积极推动思想政治课程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想政治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2]
将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贯穿于教学活动全过程,以议题式教学为框架,运用情境式教学是落实新课改精神,破解思想政治课教学目前困境的重要举措,本研究在学习情境教学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对中职思政课情境式教学进行实践、总结与反思,对思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中职思政课情境式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为了解中职思政课情境式教学的实施现状,发现情境式教学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课题组于2020年12月对厦门市部分中职学校的教师和学生进行了问卷及访谈调查。在新课改教学实践中思政教师积极应用情境式教学,积极创设情境,激趣互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为增强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有益的努力与尝试。但调查中也发现存在着以下问题:
2.1情境创设指向的教学目标无法促进素养落地
在当前一些思政课堂中,存在着情境创设不能基于教学目标,无法促进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情况。有的教学情境和教学内容不沾边,反而干扰和影响教学;有的教学情境过分追求形式,冲淡教学主题、主次不分;还有的教学情境注重趣味性而忽略了知识性等。
思政课教学目标是对思政课课程目标中的政治认同、职业精神、法治意识、健全人格和公共参与五个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细化,而情境是学生展示学科核心素养的舞台,“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就是看学生能否运用学科内容应对各种复杂社会情境的问题和挑战“,因此,中职思想政治学科情境创设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要求,充分创设以核心素养为归宿的情境舞台。
2.2情境创设依据的基本学情无法贴近教学对象
在问卷调查中有31%的学生认为老师创设的情境脱离学生生活:有的教师绝大部分照搬教材中提供的教学情境,机械植入,难以达到应有效果;有的教学情境没有关注学生经验,学生因缺少生活体验而无法进入老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也就无法和老师进行有效的互动和交流,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
中职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情境的创设应着眼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针对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贴近学生生活与实践的鲜活案例,通过创设贴近现实生活的多元情境,采用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叙述和呈现方式,利用线上线下结合的信息化教学资源,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潜能,提升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2.3情境创设布置的学科任务无法满足能力测量
情境是学生展示学科核心素养的舞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应依托具体的情境,通过学生运用相关学科内容完成特定任务过程中的行为表现,推断其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及其水平。” [3]情境是运用学科内容、执行任务、展现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的平台,学科内容是印证与考查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的依托。但在当前的思政课堂中,情境创设布置的学科任务缺乏梯度划分,无法满足能力测量。情境创设过于依赖网络资源,缺乏原创性,这样简单粗暴的挪用往往会出现生硬的现象,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3中职思政课情境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针对中职思政课情境式教学存在的问题,我们通过行动研究法探索情境式教学在实践中的运用,提出提升情境式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对策:
3.1基于教学目标,紧扣核心素养
中职思政课情境创设要基于教学目标,紧扣政治认同、职业精神、法治意识、健全人格和公共参与五个学科核心素养。
一方面,以教学目标为教学的方向舵,严谨确定情境创设的基本方向和主要构成,再在细致层面上切实推进案例选择、材料取舍以及情境的展开流程和呈现方式,保证教学不偏离航向。另一方面,思政课教学情境的创设应当始终谨记“坚持正确育人导向,强化价值引领”,思想政治课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艰巨任务,思政教师在情境创设中既要积极实现学科归属下学生的思维生成和能力锻炼,又要将思政教学回归育人本质,彰显思政学科的育人价值。
3.2基于基本学情,践行立德树人
思政学科的基本学情是指学生在思政学习中呈现的认知结构、知识水平、心理特质、知识经验、兴趣程度、思想情感和疑难困惑等。思政课教师基于基本学情创设教学情境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引导学生在感知情境、追问思考的过程中,打开发现真理、掌握真理的大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全感官的积极参与,充分发挥情感的动力、强化和调节功能,有效感染学生、唤醒学生。
思政课情境创设关注学生基本学情要由近及远把握好三类情境:学生自身的情境、学生熟悉的情境以及学生必须知道的情境。其一,教师应当有效调动学生自身的情境:教师以学生真情实感体验的生活经历为情境背景,积极汲取现实生活中的养分,使真实可信的生活体验为教材观点提供强有力的佐证,从而引导学生透过现实感知情境、领悟知识。其二,教师应当充分激发学生熟悉的情境:学生因自身的生活经验有限,大多数情境仅是接触而未能经历,教师应当以学生熟悉的情境为契机,引导学生参与搭建熟悉的生活情境与课程内容之间的桥梁,推动观点生成和实践落实,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其三,教师应当严谨创设由于学科本质要求而学生必须知道的情境:思政学科因其学理性和政治性,在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许多学生既没有亲身经历,也并不熟悉的情境。因此,教师应当“知难而上”,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实践为依据,兼顾学生的思维困惑和教师的专业能力,巧妙创设学生必须知道的情境,将学生的“想知”与“须知”相结合,打造既重知识有输入,也重思想讲立场的松紧有度、收放自如的思政课堂。
3.3基于学科任务,达成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指出:“思想政治学业评价把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行为表现、学科任务、问题情境、学科内容等确定为学科测试框架的关键维度。通过建构评价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的关键行为表现指标体系,界定学科任务的类别及影响任务难度的因素,确定不同复杂程度的情境,明确要考查的学科内容及其结构等方法,研制指向核心素养及其关键行为表现,实现学科任务、问题情境和学科内容有机融合的试题,有效测试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真实发展水平。” [4]学科任务以特定的教学情境为展开背景,承载培育核心素养,外化素养水平的任务,因此,教师要基于学科任务进行情境创设,切实考虑任务类型和任务层次,从而优化情境功能。
一方面,教师应基于任务类型恰当区分教学情境;另一方面,教师应基于任务层次合理划分教学情境。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学业质量划分为2个水平,水平 1 是学生在完成本课程学习后应该达到的合格要求,是毕业合格性考试的命题依据;水平 2 是参加高职院校分类考试的学生应该达到的要求,是高职院校分类考试的命题依据。思政课教学中教师应当依照由易到难、由感性到理性、由具象到抽象的顺序,创设连续、递进、变化的任务群。由此,教师要对情境要素进行对应调整,呈现简单情境、一般情境、复杂情境以及富有挑战性的复杂情境与任务层次相匹配,从而实现学生在学科核心素养2个水平的层层递进,在价值引领、思维启迪、品格塑造层面的步步登高。
3.4基于职场情境,体现职教特色
根据教学目标、学情、学生专业特点等创设教学情境,所创设的教学情境贴近学生的实习和职场情境,在活动体验、合作探讨中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引发学生对未来职业发展的思考,树立正确职业理想和职业观念,增强遵守职业道德和提高职业技能的自觉性,追求高尚道德品质,提升职业道德境界;形成积极劳动态度和良好劳动习惯,养成良好职业道德行为习惯,自觉践行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
比如,引导学生“以劳动模范和大国工匠为榜样,在学习和生活中自觉践行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可以结合蒋应成的事例,创设情境引发学生讨论:“默默积蓄力量,我要走得更远”一直是蒋应成的人生追求。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上夺得汽车喷漆项目冠军的中职生蒋应成,这样分享他的参赛经历:每天训练14个小时,节假日从不休息,一个细节反复练习上千次;训练用的喷枪重达六七斤,有时连续喷漆几个小时,肩胛骨需要贴上膏药来缓解疼痛。
高质量教学情境的设计对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理论素养、课堂驾驭能力等,还要求教师适应互联网时代和新技术革命的发展,具备运用多媒体技术、掌握信息技术的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而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对于情境式教学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情境式教学是思想政治学科育人方式变革的要求,在育人方式转向学科育人、教学育人、素养育人的大背景下,教师要改变以往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身设计与运用高质量情境进行教学的能力,灵活运用创设情境的启发式教学方法,聚焦核心素养,打造高效的思政课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4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40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43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44
[5]陈友芳.情境设计能力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09):5.
作者简介:陈美璇,1971年11月,女,汉族,福建厦门,厦门工商旅游学校基础部主任,正高级讲师,学士学位,研究方向: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研究。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研究课题,课题立项批准号:FJJKZJ20-1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