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乡村振兴背景下石家庄传统文化形象提升创新研究

刘丽阳
  
新时代教育
2023年10期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 石家庄 050000

摘要:乡村振兴背景下,有效弘扬传统文化,也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响应。石家庄作为传统文化底蕴丰厚的地区,其生活文化、特色文化、曲艺文化和建筑文化别具历史魅力和艺术魅力。若要有效提升石家庄传统文化形象,需要将当地文化按照衣食住行文娱产物进行分类,并提炼出“海纳百川、阔达气派”的形象建设内核。再通过扩大宣传的方式,呼吁本地及外地的石家庄人民们加入到宣传推广队伍中,推广当地已成一派的各类文化产品,通过广义宣传,强化各地对石家庄文化的认知,以此来有效提升石家庄传统文化形象的文化面貌。

关键词:乡村振兴;石家庄;传统文化;文化形象;传统文化继承;文化创新

引言:

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是对地方文化的有利维护。而地方文化之所以需要以传承的方式流传,是因为传统文化代表了地方的历史文化、家族文化以及所有物质文化,是一个地方百年奋斗所留下的精神与物质瑰宝,是当地居民最为重要的精神溯源。石家庄当地的传统文化,拥有十分鲜明的石家庄特色,但在近年间的文化传承与宣传,却进入了宣传桎梏的状态。并不是传统文化建设工作到达了无法推行的状态,而是如果要传统文化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传承和发展,必须要建构更加鲜明、立体的文化形象。文化形象的进阶提升,则需要分析现状、展望未来,才能得出有效结论。

一、乡村振兴背景下提升石家庄传统文化形象的意义

乡村振兴是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发展战略,意在解决三农问题,解决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乡村振兴战略中提到一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这一理念的产生,是因为解决乡村发展的矛盾中,就包含解决乡村传统文化传承不力的问题。我们需要承认,乡村传统文化是乡村稳健发展的精神内核。中国人民十分注重思想、文化上的追根溯源,有了文化的源头,会令人们对未来的生活有所憧憬。因此,振兴乡村也就是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更多可能性。传统文化形象指的是一个文化最为突出的精神面貌,也是最为突出的记忆点。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提升石家庄传统文化的形象,在宏观上,是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宏观响应,具有时代意义。在中观上,是对石家庄地区本土文化自信再造的必要举措,具有地方发展的传承意义。而在微观上,对于石家庄地区的农民而言,提升传统文化形象,是强化石家庄文化地位的重要策略,有文化振兴的意义。简言之,石家庄地区的传统文化形象越能够得到普罗大众的认同,石家庄地区的农民就更容易建构自信心,如此便可刺激传统文化的热烈传承,更能刺激石家庄地区文化产业的创新变革。

从时代要义角度来看,石家庄传统文化形象的提升,还可以令乡村振兴计划的发展更加顺利。这是因为一个乡村的文化,基本是乡村溯源的关键资料。而要实现乡村振兴,最好的办法并不是从零开始,而是找到乡村本身就存在的优势资源,再对优势资源进行帮扶、资助,从而让农民自主牵头,利用本土文化谋求更新、更高效、更高质的发展路径。真正的振兴,是让农民掌握正确认识本土资源,以及将资源有效变现的方法。对于农民来说,务农或者发展畜牧业,是乡村本身就已经在建设的项目。近年间,乡村振兴工作也积极对传统行业进行现代化改造,在石家庄地区,第一产业的现代化改造已经进入尾声,无法进一步提升收益水平。但农村如果想要真正振兴,发展农业只是其中一条路径,农民需要发展更多的产业,农村需要出现更多的岗位,来吸引农民群众回乡工作,只有提升生产力,才能刺激消费,令农村地区实现真正的振兴发展。基于以上,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创建传统文化形象来创新农村产业格局,增设农村工作岗位和吸引外来投资才是上策。并且,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当农村通过建设传统文化形象,实现了第三产业的有效建构,并获得了大量收益,塑造了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格局后。乡村振兴工作便可圆满完成。因此,石家庄如果能够提升传统文化形象,对于乡村和乡村振兴计划来说,都有较大的益处。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石家庄传统文化形象提升应需解决的问题

(一)文化类别多、形象建构难

在乡村振兴战略开展期间,对石家庄传统文化的传承情况进行调查后发现,石家庄地区传统文化形象的建设存在多个问题。但最严重的问题是,石家庄地区的文化项目并不吸引人。在随机对国内各地居民的旅游意愿进行调查后发现,绝大多数具有旅游意愿的人都表示,自己在浏览国内旅游景点的宣传信息时,首先会被宣传页比较精美的景点吸引。其次就是会被明确标明了景点特色的内容吸引。对此,被调查人员表示,自己花费时间和金钱出门远游就是为了浏览美景和放松,或者体验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但自己对其他地区不甚了解,也不想花时间浏览过多的文字。尤其在旅游行业发展较好的当下,自己没有必要为内容混乱、特点不鲜明的宣传资料耗费浏览时间。而对调查者们提供石家庄地区前几代的旅游传单后得到的评价是,从宣传上能看出石家庄地区具有珍贵的传统文化资源,但传单上标明的文化类别较多,繁杂的类别使得视觉观感相对混乱,也令文化形象的建构不清晰。相当多的被调查者表示,在旅游选择较多的当下,自己基本不会将石家庄地区作为首选,除非对河北民俗文化有很大兴趣。分析发现,上述现象的产生,是因为石家庄地区的传统文化类别较多,且每一种文化都具有较高的经营价值,运营者不想放弃任何一个亮点,但反而导致当地的民俗旅游项目定位不清晰,客户招揽效率差,对外宣传的记忆点也比较少。并且,许多文化工作人员表示,由于文化类别多,导致文化捕捉和分类的难度较大,对文化风貌的保留效率也不高。

(二)经济发展弱、人力资源不足

要实现对传统文化形象的升级,必须借助大量的人力资源。首先来讲,文化形象的提升,至少需要文化相关从业人员的参与,更要具有较高的创新力量和审美,也需要第三产业专业人员的意见。文化形象的振兴发展,是一项复合型工作。其次,虽然了解传统文化的主要人员,可能是当地中老年民众,但能够将文化包装成文化形象,以及在当前文化形象基础上对其进行创新优化的人才,则应当以时代高水平青年人才为主。年轻人更了解第三产业发展的现状,也更能应对文化传播等需要借助新技术的先进工种。石家庄地区的年轻人,则同时拥有先进工作经验,和对石家庄传统文化形象的了解。但调查发现,石家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未达到较高水准,使得年轻人去外地务工现象十分普遍。相当一部分年轻人长期在外省工作,而这些年轻人作为文化传承与传播的主力,外出务工使得他们的作用却很难得到妥善发挥,这进一步降低了石家庄传统文化宣传的质量。并且,虽然已经进入新媒体时代,但在缺少专业运营人员的前提下,石家庄文化网络宣传的效果普遍不佳。而石家庄地区的经济条件,又很难招揽到业务能力较好的新媒体人才。人力资源不足成为了石家庄传统文化形象升级的桎梏,急需得到解决。

(三)修缮所需资源多,当地无法承重

石家庄地区传统文化中包含许多物质文化,古建筑、传统表演的道具、社火资源,传统画作、传统乐器等都包含其中。多数物质文化已经传承多年,部分物品已经出现严重的老化现象,无法再多次使用,也就无法参与未来的传统文化表演。这些物品想要修缮难度较高,需要专门的手工艺人来完成。而古建筑这类修缮成本极高的物质文化,需要耗费极多的修缮资源,这都对石家庄地区传统文化形象的创新提出了挑战。并且,在现代创新文化形象,除了要考虑文化本身之外,也需要考虑产品商标、产品产权等问题,否则极有可能被不法分子盗用文化形象,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传统文化的修缮也是一项时间较长的工作,需要源源不断的输入资金资源和人力资源作为支撑。想要让每一笔资源的输出都确有实效,就需要对文化形象的创新进行整体性的设计,这又对领导决策层的工作能力提出了挑战。综合来看,要对传统文化的建构进行科学、艺术性布局,并重新打造对内可保存、对外可宣传、可商用的文化体系,需要输出的资金成本较高。当地文化维护组织基本无法从容应对。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石家庄传统文化形象提升创新策略

(一)按需分类、提炼内核

要实现石家庄传统文化形象的提升,需要以解决问题为思路,规划建设路线。针对文化类别较多,形象建构难的问题。工作人员可以换个角度看待文化形象建构这一问题。文化形象的建构固然不能放弃任何一个文化类别,但我们可以将文化内涵作为宣传点,提炼不同传统文化类别中,相对统一的思想内核,再对内核进行包装,来塑造独属于石家庄的传统文化形象。在确认了文化内核后,再根据内核,将不同的文化类别作为分项进行宣传。先用思想内核吸引游客目光,再用清晰的类别为其详解文化内容,进一步令游客对石家庄民俗文化产生兴趣。针对石家庄传统文化类别较多的问题,考虑到未来传统文化会被商用,建议沿着衣食住行文娱的思路,沿着消费需求分类文化。具体,可将其分为生活文化、戏曲文化、民间文学文化、建筑文化、饮食文化、宗教文化几个类别,由专门人员深入到乡村内进行取材和归类。调查发现,石家庄的这些传统文化虽然各有风采,但都可以总结为一个核心“海纳百川、阔达气派”。那么宣传文案便可以沿着这一内核进行铺陈。宣传海报可以直接将“衣食住行宗”等元素进行艺术性排列,但要突出石家庄地区的特殊文化,以吸引眼球。宣传片则要在海报的基础上加入动态视觉符号,视频本身也要突出内核,最好能够用一个整个连贯的故事将各个元素串联,令传统文化形象更加立体。

(二)利用媒体、扩大宣传

在当前时代中,乡村地区想要充分发展第三产业,就必须在新媒体平台中对文化进行广域宣传。考虑到一些民俗文化的受众群体,可能并不是新媒体受众,那么石家庄传统文化形象就应当在全媒体环境中宣传。所谓全媒体,就是所有的媒体,包括电视媒体、纸质媒体和电子数字新媒体。当地政府可以适当牵头,在文化传承相关领域内增设岗位,吸引石家庄年轻人到岗参与文化形象建设和宣传工作。当地管理者要积极利用青年人的创新力量,尽可能制作更符合新时代文化风格的宣传图文、宣传短片、宣传微电影。假设届时当地青年人到岗人数不多,那么可以适当呼吁在外上学、务工的石家庄年轻人们,用自己的社交软件进行推广,从而利用信息交互实现传统文化的广域推广。从另一角度来看,这种宣传方法或许可以形成强大的地区凝聚力,感染到其他地区的居民,进而强化石家庄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三)政府牵头、多方帮扶

考虑到建筑建设成本过高的问题,建议石家庄当地政府牵头,呼吁地方企业加入到帮扶行列中,利用针对企业的政策优惠,让更多企业输出资金资源,帮助石家庄乡村完成对古建筑的修缮,和现代文娱消费体系的建构。例如,旅游企业可以参与设计和监督,建材企业可以提供资源,文娱相关的企业可以提供宣传推广的方案并积极推行。当下直播文化盛行,石家庄地区的自媒体人也可以利用自身的流量,积极推广石家庄传统文化,促进石家庄旅游行业的稳健发展。在不过多消耗地方经济实力的同时,实现对石家庄文化实体形象的有效建构。资源允许情况下,还可以塑造传统文化游览馆,利用虚拟现实等技术,赋予老文化以新的生命活力。从而令石家庄文化形象能够吸引到更多的年轻人,进一步扩展文化形象的影响范围。

结语:

石家庄从农耕时期便延续下来的民俗习惯、乡土文化正逐渐消亡,而在信息媒体发展较为良好的当下,塑造石家庄传统文化形象,使其成为石家庄文化的载体,无疑是一种帮助石家庄文化有效传承的方法。而塑造形象的关键,是要提炼传统文化本身独有的内核,并沿着当地的发展脉络规划形象建构的布局,要打造公共文化,更要打造广域意义上的传播性质文化。让石家庄文化受到更多人的认可,才是文化传承的最优解。

参考文献:

[1]左康华.乡村振兴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J].学术研究,2022(08):175-176.

[2]马征杰,余广俊,程琳杰.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文化发展短板与创新策略[J].农业经济,2022(07):54-55.

[3]朱辉,胡玲.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徽州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J].才智,2022(20):184-186.

作者简介:刘丽阳(1987.10)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学硕士,讲师,从事视觉传达设计方向、非遗缠花手工技艺研究、金属版画研究、风景水彩写生。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