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产教融合视域下制药技术专业群分析化学课程实验评价体系标准的探索
摘要:本文分析了分析化学课程实验评价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笔者学校制药技术专业群在产教融合教育教学上的做法,设计了产教融合视域下制药技术专业群分析化学课程实验评价体系标准的方向和目标,探索一种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标准,努力实现分析化学课程实验评价体系标准与学院一体化课程改革相互匹配,达到全方位评价学生分析化学课程实验操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产教融合;分析化学;评价体系
分析化学课程实验作为制药技术专业的基础性课程,在产教融合的大趋势下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1]教学评价是教学改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客观、科学、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不仅能向教师及时反馈教学质量信息,促进教师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同时,学生也能进行自我认知,检验学习成果,提高学习效率。
1.分析化学课程实验评价体系简述
目前,分析化学课程实验的评价方式与现代化教学评价理论没有较好的融合,无法适应分析化学一体化课改的进度,针对此情况通过在分析化学课程实验的教与学中融入现代化评价理论,建立分析化学课程实验可测的评价体系,通过系统的评价激励方式加深学生对于实验理论的理解,训练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与分析化学课程一体化课改配套实施,细化通用素质指标和综合能力指标的评价细则,强调动态化评价,把形成性评价、多元化评价、质性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融合在分析化学课程实验的评价体系中,建立一个评价主体多元化、指标标准化、内容可视化、过程流程化的评价体系,结合我院在一体化教学改革中取得的成果,形成制药技术专业群立体全方位的评价系统,构建一套客观、科学、完善的学业评价机制。[2]
2.分析化学课程实验评价体系标准设计思路
2.1评价原则
(1)客观性原则
评价必须采取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严格操作程序,严肃评价纪律,确保评价结果的可靠性。评价人必须根据由教学目标而确定的评价标准来进行,不能掺杂个人感情,评价结果要能够正确反映出实际情况。
(2)整体性原则
教学的评价是一项系统工程,评价应当运用系统论,从整体出发深入研究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以及教师教学观在每一教学环节的具体表现,这样才有可能对教师的教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从整体上反映教学的客观效果。
(3)导向性原则
依据主体观念设计的评价方案,不仅要成为判定教学质量的标准,而且要成为教师努力的方向。良好的分析化学课程实验评价体系,可以起到很好的调控作用,能够同时激发教师和学生向着更加正确的方向进步。
(4)一致性原则
对所有评价对象,应采取一致的标准。对同一内容的教学,必须用统一的标准来评价。只有坚持一致性原则,才能使被评价者明确自己在群体中的位置,从而激励自己保持优点、克服不足。
(5)全面性原则
在确定或运用评价标准时要注意全面性,一方面评价的内容要全面,另一方面要面向全体师生,对每一位师生都进行评价,还有评价人要有代表性,不能只代表某一方面的意见,不能以个别人的意见代替集体评价。在新课程标准下的评价体系需要具有全面性,可以对整个实验过程中的教学全过程进行综合评价。
(6)科学性与动态性原则[3]
在教学评价过程中,评价主体要有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遵循教学评价的客观规律,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即要科学严谨、导向明确,又要简便可行、便于操作;与此同时,还应在动态、发展的基础上构建具有持续性的指标,使得评价工作不是停留在现阶段为眼前的利益进行评价。
2.2.评价对象
学习分析化学课程实验的全体学生和所有担任该教学任务的授课教师。
2.3.评价目的
构建分析化学课程实验评价体系,一方面可以对任课教师起到监督作用,以保证分析化学课程实验教学的顺利展开,从而有效保障课程的质量。另一方面,通过构建分析化学课程实验评价体系帮助学生在学习分析化学课程的过程中正确的认识自我,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阶段性反思,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个体的和谐发展、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教学质量的开展,从而使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开展与提高的过程,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2.4.评价方法
建立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形成完整的考核量化指标。在分析化学课程实验考核中建立多元化考核。
(1)评价目标多元化:制定多元化的评价目标,从知识、技能、情感等多角度进行评价,使用动静态相互结合的办法进行,进而促进本专业学生综合发展能力的提高。实验态度、观察能力、解释实验现象的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实验创新能力。
(2)评价主体多元化[4]: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和企业行业专家评价相结合。教师在评价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是日常教学评价的主要实施者,也是学生自我评价以及企业专家参与评价的指导者。在评价过程中,让学生参与,有利于其自我认识和自我反省,激发其潜能。行业专家的评价,可以让学生提前了解行业的要求及标准,为今后的实习就业做好铺垫。
(3)评价方式多元化:预习考核、实验操作评价、考试、实验报告考核等方式评价。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按照评价标准,实行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包括教师评语、档案袋等形式,对考核内容进行统计评估,评估通常按日、月、学期、学年进行,最后形成学生成长档案。
3.结语
技工院校的学生学业评价系统构建是否完善,关系到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学校的教学质量,时代在不断地飞速发展,合理、科学的分析化学课程实验评价体系,才能帮助学生在学习分析化学课程的过程中正确的认识自我,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阶段性反思,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个体的和谐开展、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开展,从而使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开展与提高的过程,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赵二劳,胡艳梅.构建中学化学教学评价体系的思考[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62-64.
[2]刘元春.构建多元评价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6(2):5-7.
[3]彭夏莲.中职化工专业分析化学实训教学多元评价体系的构建[J].职业教育,2020:41-42.
[4]隋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成绩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8):37-40.
作者简介:张帅,1988.05,男,汉族,山东省淄博市,讲师,研究生,职业教育。
齐国霞,1986.11,女,汉族,山东省淄博市,助理讲师,本科,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工程。
课题基金项目情况:山东省职工与职业教育重点课题 课题编号:2022-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