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情景模拟+角色扮演”案例教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探索
摘要:“情景模拟+角色扮演”教学方法因其具有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加课堂趣味性以及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等优点而备受关注。应用型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理论知识、从事实际生产的操作者,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以实战为依托,“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式教学可以很好地提供与实际生产相接近的氛围,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对其未来职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2022届高校毕业生总规模高达1076万,其中本科毕业生占多数。如今我国的高等教育已进入普及化阶段,毕业生规模持续增长,高等教育普及不断深入发展,毕业生的增长必然会加剧就业挑战。据统计结果,我国硕士研究生入学人数2020年约为111万,2021年约为118万,2022年约为111万。除出国留学的少数学生外,直接参加工作的学生占绝大多数。目前,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成为诸多高校的共识,所谓应用型本科教育即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和高素质高端劳动者为目的的本科阶段教育。南京工程学院作为江苏省属应用型本科院校,与省内产业紧密对接,为江苏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高素质技术人才。
目前“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式教学方法在管理、法律等专业已有较多应用,所谓“情景模拟+角色扮演”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情景,并让学生扮演情景角色,模拟情景过程,让学生在高度仿真的情景中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的教学方法。若在工科教学过程中实施“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发挥其学习能动性,使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更加具象直观,提高学生认知活力,增加教与学的趣味性与互动性,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锻炼。
一、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及存在问题
应用型本科人才能将扎实、系统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生产实践,为企业发挥积极作用,能够基于基本原理分析研究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创造性地解决。以南京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相关专业为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关键目标之一是培养能够适应江苏及长三角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具备从事材料生产和工程管理等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人才,能够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企业和社会创造价值。其核心和立足点在于生产应用,要求应用型人才具有动手操作能力、信息获取能力、理论运用能力、表达能力、协调能力等,这些能力的获取要以“实战”为基础方可获得,与社会生活、生产实际密切相关。
现在的大学生已经基本上是00后,2022年秋季入学的大一新生已基本是2004、2005年左右出生的。在经历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三十多年的计划生育之后,他们通常都是在多个亲人的关爱中成长的,社会经验缺乏,抗压能力严重不足,对工厂制造、生产常见的材料、机械工程等知识相对缺乏,这就给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应用型高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途径主要为实验、生产实习、假期社会实践、毕业设计等,但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还是不够的。虽然与研究型高校相比,实践教学的比例有所提高,但也主要以抽离的课内演示性实验和单独的验证性、探索性实验为主,在模式化操作的实验课中,学生所获得地锻炼机会并不多。毕业设计环节也更多的是理论知识的整合,与企业实际需求相差较大。通过对材料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学生的分析发现,目前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还存在理论知识融会贯通较困难等问题,各部分知识呈现“模块化”,受教学规模的限制,课程设计串联知识作用的覆盖面不足,实践课程与实际生产脱节,学生对实际生产及企业运营认知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强化实际生产应用的“情景模拟+角色扮演”教学方法推广应用于应用型高校工科专业人才培养变得尤为重要。
二、“情景模拟+角色扮演”教学实施过程与控制
(一)模拟主题确定与任务布置
模拟情景主题、实施的步骤与方法需教师提前数周布置给学生,模拟的情景与主题需与授课内容密切相关,同时与实际生产相似,教师以文字或视频等形式给学生提供企业实际生产的基本信息及可能遇到的问题,尽量带给学生逼真的生产环境,有强烈的代入感,并将任务清楚地告知学生,学生组队后自主查询调研相关信息,引导学生结合已学知识积极思考的同时,还应进行知识拓展,以学生为中心,人人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特长及学习主动性,能够积极扮演好自己所选角色。
以《工程材料》课程为例,学生在课堂内对钢铁材料的牌号、成分、组织、性能、热处理工艺等理论知识进行了系统学习,但对某一具体零件的生产线却很陌生,这也是相关专业学生工作后经常面对的工作场景,因而以某一具体零件的生产线设计作为模拟情景,使学生从选材、成本、质量、技术、效益、环保等方面提供合理的设计方案及具体参数,以达到提高学生对工程应用的认知、串联所学知识、培养工程思维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学生根据提供的视频、文字等资料提前进行调研与设计,清楚认识模拟的场景、岗位及任务。
(二)“情景模拟+角色扮演”课堂教学开展
根据提前布置好的任务、步骤,学生在课堂进行情景呈现,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对自己所扮演角色及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讲解,教师和其余同学负责观看、记录,教师除概念性、理论性、逻辑性的问题进行干预外,尽量不过多干预,控制好时间与节奏,情景呈现期间其他学生全部作为观察者,达到间接学习的效果。
情景模拟活动结束后,教师要根据提前制定好的评价原则、评分标准进行评估和反馈,对其参与程度、学习效果进行量化评价,评价内容要包括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与应用、对实际生产的掌握程度、表达能力、协调能力等多方面。此外还应组织学生讨论方案的优缺点并优化方案,重点放到情景上而非某个具体学生的演讲,即使学生在情景模拟中失败,教师也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地分析,从思考方式、知识结构等方面正确看待自身不足,形成积极的自我效能,使其毕业后可自信走向工作岗位。
(三)总结与反馈
学生对活动进行总结与思考可加深认识、巩固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反思在参与和观察中学到的知识与能力,认识本专业不同岗位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教师对活动进行总结可不断优化情景设计、方案实施、评价标准等,不断积累经验。
三、结语
应用型本科教育需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探索将实际生产案例引入理论课教学,并以其为载体,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打通理论教学、实习实践、思政课程之间的壁垒,将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工程伦理融为一体进行教学。同时探索理论教学+案例教学模式的组织形式与运行效果,使学生提前了解岗位,并将所学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大幅提升应用型本科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吴萌.线上生产案例教学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探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07):146-147.
[2]祁慧,陈红.角色模拟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6(31):149-151.
[3]巴志新,张保森,巨佳.本科学历职业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9(23):141-144.
基金项目:南京工程学院高等教育研究课题(2021YB35)
作者简介:解立帅(1992-),男,山东德州人,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材料学,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