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朋辈互助机制的民办高校班级建设路径探赜

李鹏
  
新时代教育
2023年17期
重庆工程学院

摘要:学生班级是大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组织载体,是高校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有效的朋辈互助机制的构建有助于推进班集体建设,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朋辈互助;班级管理;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使高校发展做到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1]。而班集体作为高等学校不可或缺的基层组织,加强高校班级管理对于构建优良学风、校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高校社会地位至关重要。实现良好的朋辈互助是构筑校园中大学生有力社会支持的有效途径,在高校班级建设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一、目前民办高校班级管理现状分析

为深入分析民办高校班级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笔者对重庆某高校二级学院师生进行了随机访谈,其中辅导员6人,任课教师3人,学生20人,通过归纳分析发现民办高校班级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学生思想活跃,集体责任意识不强

目前,高校大学生多为00后,也就是所谓的千禧一代,且多为独生子女,大多受父母的溺爱,其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十分明显。同时,这些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不强、对社会问题看法片面、缺少客观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具备较强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2]。这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然是一个新挑战,要求必须找准切入点,提高大学生思想认知。

(二)学习能力较弱,学习风气普遍欠佳

我国的高考以考试分数为标准来选拔学生能否到高校深造,民办高校的大学生,大多在高中时没有认真学习,从而进入大学后,学习能力不足,甚至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自身要求过低,有的学生存在“混文凭”的心理,得过且过,缺乏远大志向。特别是艺术类学生,为了上大学接受高等教育而选择攻读艺术专业,这些学生大多数家庭条件较好,“混文凭”心理更强。

(三)缺乏班级制度,班级建设举措乏力

大多数高校班级缺少甚至没有制度建设,大多都以学校规章制度为依据,故班团委干部在班级管理工作中针对性不强,尤其在处理有争议的涉及班级发展或者学生切身利益的问题和工作时,因为缺乏制度约束和理论依据,可能会致使处理不公,继而引起人心涣散、班级凝聚力下降,班级的育人功能削弱,最终影响学生个人的团队精神、合作能力、进取精神等综合素质。

二、朋辈互助机制的班级建设路径探赜

朋辈教育一般是指具有相同背景、年龄相仿的群体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以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教育方法。自2021年9月开始,该学院某专业根据学生特点和班级管理现状,开展了“朋辈互助”班级管理模式,以培养优良学风为目标,经过近一年的发展,逐渐形成完善了该模式下的班级建设体系,有力促进了优良学风、校风建设。

(一)完善顶层制度设计,督察小组促学风

为加强学生班级建设,学院科学规划,设计《学风建设制度》,建立学风督察小组,小组成员从各个班级招募志愿者,该专业的学生担任了学院学生会学习部负责人,负责督察小组成员招募,对学院的第一课堂现状进行督察,针对打瞌睡、玩手机等不良现象进行拍照取证,每周六进行汇总打分,纳入班级考核。该项制度的实施从学院层面对班级学风进行管控,同时招募学生作为志愿者,进一步加强了学生的责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特别是这部分志愿者在班级建设方面起到了正向引领的带头作用和指导作用。

(二)组建朋辈互助团队,网格工程形合力

在班级建设方面,该专业依托“三查”调研,实现“三导”学业网格工程。三查即“查各班补考、重修情况”“查专业可参加学科竞赛”“查各班学科竞赛参与情况”,三导即“导课程学习”“导学科竞赛”“导资格证书”,班团委干部根据调查中详细数据,制定班级一对一、一对多帮扶计划,让成绩良好者对点帮助成绩较差者,为班级互助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成立“学习指导团队”,每周三下午通过教室值班或腾讯群课堂及答疑QQ群等途径为同学答疑,讲解各学科问题、竞赛问题等。目前,该专业成立了学业与职业发展规划、学习沙龙、学科竞赛等主题学习小组,搭建了师生互动、生生帮扶的平台,实现学业帮扶网格化、精细化、专业化。

(三)选树互助典型人物,榜样作用正引领

学生干部是班级建设中的主力军,学习互助小组是班级学风建设的主心骨。20级土木工程专业通过将主要班团委干部纳入学习互助小组中,让班团委干部在服务同学的同时提升自我的学习能力、服务能力、组织能力,加强引导了学生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成才观,切实发挥了学生干部在班级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提升了学生干部的威信,更好地推动了良好的学习风气和正能量在班级内的有效传播,进一步提高了互助小组在班级活动、班级建设中的榜样引领作用,此外,班级通过网络平台、口授等方式宣传朋辈互助典型先进事迹,使朋辈互助的优良做法得以传承,增强了育人实效。

三、朋辈互助对加强班级建设的意义

自开展朋辈互助工作开展以来,该专业各班班级凝聚力进一步加强,学习氛围进一步提升,学生在各位文体竞赛、各类评优评先活动中脱颖而出,班级被评为学校优秀团支部、学校先进班集体等,一名同学被评为重庆市“三好学生”,24人被评为学校先进个人。“朋辈互助”作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实施途径,通过朋辈互助系列活动的开展有效促进了班级建设,加强了班级凝聚力,提升了班级影响力,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靳诺.深刻理解党对高校全面领导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EB/OL].(2018-10-16).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8/1016/c40531-30344191.html.

[2]杨晓丹,周新格,冯富刚.浅谈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与对策[J].现代职业教育,2016(09):25.

作者简介:李鹏(1995-),男,重庆丰都人,重庆工程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就业指导、旅游产业经济。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