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物理模型解题法的构建策略分析

邓学叨
  
新时代教育
2022年5期
广东梅县东山中学

摘要:物理模型是高中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就是把实际物理问题简单化,用熟悉的物理原理和物理知识去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学生需要掌握物理模型解题法,做到清晰把握物理知识体系,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建模能力,养成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在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师要发挥物理模型的作用,重视对学生建模意识的培养,营造具有吸引力和趣味性的物理课堂,提高学生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理清物理逻辑关系,抓住重难点,增强高中物理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物理;模型解题法;思维能力;

在新的教育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加强过程与方法的教学,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使他们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教师应该把模型解题法放到重要位置,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去分析问题,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使高中物理课堂变得更加活跃和灵动,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笔者阐述了高中物理模型的类型,再分析物理模型构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最后提出具体的构建策略,为高中物理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一、物理模型构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一)降低物理知识难度

高中物理知识的复杂程度远超过初中阶段,对于学生的物理基础和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有的学生对物理失去兴趣,有的学生即使很努力也难以提升成绩。而物理模型解题法的应用改变了这一局面,学生可以根据物理知识的特点去搭建解题模型,将复杂的问题转化成多个物理模型,从而降低物理知识的难度,培养学生对物理信息的抽象能力。而且学生还可以在运用物理模型的时候改变错误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知识。

(二)培养学生科学思维

以前学生解决物理问题都是依靠固定的解题步骤来实现的,一旦题型变化,学生就会手足无措,找不到切入点。所以在模型解题法引入高中课堂后,学生能够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形象具体,提高学习物理的方法和技巧,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和洞察力。建模需要学生具备十分丰富的知识,学生一边学习一边探索,能够锻炼自身的科学思维,而且通过感觉、行为、习惯等建立起立体式的认知模型,日积月累就会形成自己独特的解题风格和特色。

二、核心素养下高中物理模型解题法的构建策略

(一)知晓模型解题法的操作流程

一般来说,模型解题法的操作流程是由复杂到简单的过程,学生需要经历审题、分析、建立模型、解决问题等环节。这不仅能够考查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求知欲望,也能够锻炼学生的创造力和建模能力。很多学生初次接触模型解题法会产生抵触情绪,习惯于套公式解题,对于模型解题法的理解不透彻,很容易增加自己的学习负担。因此,高中物理教师要指导学生知晓模型解题法的操作流程,给学生渗透模型解题法的优势和意义,使学生从内心里接受模型解题法,从而全身心地投入物理学习中,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高中物理解题离不开模型,很多物理知识抽象复杂,必须通过模型来进行简化,开发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实践能力,使高中物理课堂充满欢声笑语,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较大的收获。

高中物理教师要提高自身专业化素养,认真研究模型解题法的内涵,从建模、识模、用模的培养入手,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互动,掌握学生的实际物理水平,从而有针对性和方向性地开展教学工作。高中物理教师要了解模型解题法的操作流程,既要帮助学生阅读物理题目、分析题目中的条件,也要规范学生的答题行为,找到思维的突破口,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在所有操作流程中,识模具有一定的难度,有时候学生会出现识别错误的现象,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学生的思维活动,尤其是在审题的时候要灵活运用分割、重组、匹配三种方式,呈现出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此外,无论是新课还是复习课,高中物理教师都要帮助学生理清题目的逻辑关系,便于运用模型解题,有效突破物理知识的难点。

(二)给学生做模型解题法的示范

物理模型是应用物理的艺术,是培养学生“模型思维”的关键。高中物理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模型解题法的自学方法示范,通过不同的途径介绍思维方法与解题策略,形成完善的物理思想,实现利用有限的模块解决千变万化的试题。在示范过程中,高中物理教师要做到统筹兼顾,照顾到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的学习需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从教师的示范中获得收获,从而有层次、有计划地开展学习技巧指导,使学生能够快速地掌握模型解题法。同时,高中物理教师要以“听、思、读、记、练”五个认知环节为突破口,让学生从繁杂的题目中找到题型的本质,进而在考试时做到学以致用。在示范之后,高中物理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模型解题法的讨论,让学生谈一谈对模型解题法的认识,提出运用模型解题法解题时遇到的问题和产生的灵感,总结出物理模型的特点和规律。

模型解题法是当前物理教学的重点,该解题法运用得好能够快速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逻辑思维;该解题法运用得不好就会成为学生的失分点。学生不仅要学会如何解题,更要学会如何想题,在想题的过程中实现对原有题目的引申、演变、拓展,提高准确率。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应该挑选出对模型解题法有独特见解的学生,并将他们树立为其他学生学习的榜样,让他们讲述运用模型解题法的心得体会,增强应用的实效性和便捷性。高中物理教师要多给学生提供交流和展示的机会,引导他们在应用中提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互动过程中会概括出物理学习方法,对今后的学习和成长十分有益。

例如:同学们在整理物体运动知识点时可以建立“连接体物理模型”,主要解决的是多个物体连接在一起的物体运用情况。模型主要有整体法与隔离法两方面的内容。整体法要求多个相连物体之间没有相对运动现象,将其视为一个整体,可以直接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此类问题;隔离法是物体之间存在相对运动的现象,这需要将所求物体从连接物体中分割出来,分别进行计算。我们高中生在日常学习中应该建立物理模型应用意识,并总结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习题,建立力学模型,有助于我们高中生的学习。

三、结语

综上所述,应用模型解题法是课程改革的趋势,也是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高中物理教师应该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引导学生构建不同类型的物理模型,解决多种多样的物理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丰富学生的视野。同时,还要掌握模型构建的方法和技巧,吸引学生的参与热情,全身心地投入物理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杨柳.核心素养视角下物理模型建构教学的思考[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8(25).

[2] 许金科.高中物理解题研究———模型解题法[J].教育界,2014(23).

[3] 谢世渊.构建物理模型提高解题能力[J].数理化学习,2011(8).

[4] 吴红琴.高中物理教学中物理模型建构能力的培养[J].中学物理,2016(7).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