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幼儿园在美术欣赏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幼儿园美术欣赏活动对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幼儿园美育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我国美术欣赏活动开展存在着诸多问题:目标定制没有打破传统观念,组织上忽略幼儿主体地位,评价上脱离艺术教育的本质等,本文针对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提高教师自身素养,突破传统观念,尊重幼儿主体性,使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优化评价方式,推行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评价。以期为幼儿园美术欣赏活动的开展提供一些启示。
关键词:幼儿园;美术欣赏活动;对策研究
一、提出问题
幼儿园时期是幼儿审美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能够敏感地接收到美术作品带给他们的关于美的体验,并能够由这些体验产生一定的联想和想象进而产生情绪与情感方面的反应,所以这一时期开展美术欣赏活动十分重要,科学的美术欣赏活动有利于幼儿的审美想象力和形象塑造力的提升,有利于幼儿审美感知、审美思维的培养。但我国在美术欣赏活动过程中一直以来都存在诸多问题,不能良好开展美术欣赏活动的现象普遍存在,基于上述思考,研究认为有必要认清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正确的方式方法去开展美术欣赏活动,让幼儿获得审美愉悦感的同时提高审美能力。
二、幼儿园美术欣赏活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美术欣赏活动目标制定没有突破传统观念
教师教育观念固化是美术欣赏活动开展过程中的一大难题。经过调查和访谈发现,幼儿教师在组织美术欣赏活动时会预设目标,以期达到和其他活动一样比较明显的效果,这就导致教师往往会以活动主导者的姿态引导幼儿,从而忽略了孩子的已有经验和对作品的自我认知。教师教育观念固化导致活动开展大多数处于低效运行状态。
(二)组织实施上忽略幼儿主体地位
美术欣赏活动组织过程中存在内容选择与引导语使用方面的问题。
首先,内容选择上,忽视幼儿自身兴趣。幼儿教师选择作品考虑的前四个因素是:与教学的关系,自己的审美,家长是否会喜欢,语气效果如何,却不太关注作品是否符合幼儿的审美兴趣和需要。
其次,在引导语的使用上,高度控制幼儿。有的教师为了保证活动进程,会使用指示性语言引导甚至控制幼儿,比如:“某某小朋友最听老师的话,老师表扬你”。这样的欣赏活动中,儿童不仅感受不到美,还挫伤了幼儿参与积极性。
(三)教育活动评价上脱离艺术教育的本质
首先,教学评价方式单一,表扬不具体。诸如“你真棒”、“你真聪明”此类笼统的评价对儿童起不了赞扬或鼓励的作用。其次,教学评价重结果轻过程。有的教师不关注过程性体验,把活动的重点放在表达阶段,以此印证自己预设的教育效果。最后,忽视幼儿发展自身差异。教师经常会对幼儿进行横向比较,但其实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独立的认知体系,在活动中自然会结合自己的已有认知去欣赏作品,这时候教师应该提高对幼儿自身差异的重视,更容易激发幼儿的审美兴趣,想象力以及创造力。
三、改善美术欣赏活动的指导建议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养,突破传统观念
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突破传统观念,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做反思型教师。苏霍姆林斯基曾对教师提出过建议,要想成为优秀教师要善于分析自己的劳动,在反思中成长。[1]反思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可以通过幼儿的反应、同侪及领导的评价、自己的反思笔记等方式,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和教学技能。其次,做学习型教师。一定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更新完善知识体系。尤其是互联网时代,要利用宝贵资源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技能,寻求自我提升的机会。
(二)尊重幼儿主体性,使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
为了美术欣赏活动中保证幼儿主体性,使其更充分地体验美,就内容与引导语选择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以儿童为本选择作品,关注幼儿的心理需求。在美术欣赏活动中,教师了解幼儿的个性差异甚至可以说比了解艺术作品更为重要。[2]只有儿童真正喜欢的,才能调动其积极主动性。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要尽可能熟悉每位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并且要在活动过程中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捕捉孩子对不同作品的敏感点,进而促进自身选择作品的敏锐度。其次,选择恰当引导语,降低高度控制,让幼儿在美术欣赏活动中感受到教师的包容、温暖、鼓励和回应等,只有这样幼儿才能无拘无束地欣赏和表达,教师才能知道幼儿最真实的想法,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和关注点。
(三)优化评价方式,推行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评价
首先,进行评价方式创新,丰富评价语言。教师应该捕捉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创新之处,针对每个幼儿的创新给予具体化评价。尽可能找出其成功的地方加以鼓励——这样可以让每位幼儿的独特性都得到发挥。其次,提高对过程评价的重视。教师要明确美术欣赏活动的本质,要注重幼儿过程性的体验,所以评价也应该体现在过程中的去启发、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发挥各自潜能,而不是侧重于最终成果。教师可以从幼儿的兴趣性、独创性、主动性、等方面进行评价。[3]最后,充分重视幼儿已有经验和个体差异。教师不能用一个刻度测量所有的幼儿,幼儿是在原有经验基础之上进行欣赏的,教师可以通过一日活动中对幼儿的观察去探究幼儿的美术欣赏的重点和喜好,结合幼儿的经验对其进行评价。[4]
结语
在幼儿园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美术欣赏活动,真正高效发挥美术欣赏活动开展的作用,使幼儿在美术欣赏活动中真正体验到美术欣赏活动魅力之所在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关注的问题,本研究针对幼儿园美术欣赏活动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希望能够为幼儿园美术欣赏活动的开展提供一些启示。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王翠翠.幼儿园美术欣赏活动开展现状研究——以福建省三所示范性幼儿园为例[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20.
[3]孔起英.给幼儿园教师的101条建议[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
[4]傅蓉.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的教师教学行为研究[D].天水:天水师范学院,2018.
作者简介:王萌萌(1996-),女,汉族,山东人,硕士,闽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 2021级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学前教育基本理论与实践研究。
刘黎微(1978-),女,汉族,福建仙游人,硕导,闽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学前儿童发展,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幼儿社会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