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整本书阅读中高中生批判性思维培养

江雯
  
新时代教育
2022年15期
福建省福安市高级中学 福建福安 355000

摘要:在当今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更加透彻,对文章内容及知识点的掌握也更牢固。语文教育不是为了培养千篇一律的学生,而是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在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我们更要重视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的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当今多变的社会环境,满足文化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批判性思维;

引言

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使阅读教学广受关注,成为发展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如何才能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是当前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不可被忽视的问题之一。本文将从阅读教学实践出发,通过营造阅读氛围、提高阅读能力、提升阅读质量、培养批判性思维四个角度的分析,尝试探索有效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一、创设阅读环境,激发阅读兴趣

创设融洽和谐的阅读环境,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优化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重要促进因素。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是一种强大的内驱力量,积极向上的阅读动机有利于激发、维持个体的良好阅读行为,并对阅读实践行动产生一定的正向引导作用。为了激发学生参与整本书阅读的兴趣,首先,教师要善于借助设计悬念来强化学生的阅读动机。适时的悬念能唤醒学生的阅读欲望,促使学生在悬而未决的问题引导下,激起学生急切的阅读探知心理,积极主动参与到阅读学习中。例如,在指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时,教师可以灵活利用整体式悬念(阅读开始时期)、切入式悬念(阅读过程中)、豹尾式悬念(阅读结尾时)等形式,吸引学生更好地融入到整本书阅读活动。其次,要营造良好的整本书阅读氛围。氛围是语文课堂教学极为重要的活动环境要素,对学生个体的阅读行为和情绪具有鲜明的影响。例如,教师可以在班级、宣传廊中张贴一些名人名言,使得学生身处浓厚的文化氛围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良好的姿态参与整本书阅读行动。最后,还可以通过组建语文阅读兴趣小组,将班级中阅读兴趣相同的学生组织在一起,组成语文阅读小组。教师鼓励小组长带领好各个成员,合作制定整本书阅读计划,利用有效时间进行阅读、讨论、分享,在温馨的小组阅读活动中尽情共享整本书阅读的趣味。

二、培养阅读方法,深化阅读体验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开展整本书阅读,要求教师在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前提下,渗透阅读方法教学,引领学生深入文章内部,感知文本内容、体会作者情感,进而不断深化对文本的认识,让阅读能力得到稳步提升。在语文必修五的名著导读时,围绕《三国演义》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整本书阅读。该小说篇幅较长,用半文言半白话进行叙述,对学生的阅读造成了一定阻碍。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并未急于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而是首先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大致了解这本书的内容和整体思路。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后发现,该小说的故事主要围绕着刘备、曹操以及孙权这三个人物展开。接着,教师引导学生以人物为阅读切入点,通过梳理人物关系逻辑来快速理清整本书的脉络。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利用圈点、批注等方式对文本内容进行标记,以突出重点。在教师的合理安排下,学生不断丰富和拓展自身的阅读经验,同时积累了一定的阅读技能,使阅读学习质量得到了提升。

三、创新教学模式,开展互动式教学

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可以更多地采用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在进行角色性较强的课文学习时,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扮演,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学生们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必要的知识点,比如,在讲解《林黛玉进贾府》这一篇章时,可以先让学生小组采用分角色扮演的方式,这样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红楼梦》中是如何进行人物形象塑造的。学生对篇章有更充分的了解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人物形象分析,例如剖析王熙凤的人物形象。作者在塑造王熙凤这一形象时不遗余力,我们可以从王熙凤的出场方式——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从王熙凤的外貌描写——满身锦绣、珠光宝气等方面切入,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全面的了解,并且可以针对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贾母、王夫人这几个不同的人物形象让同学们分小组开展辩论会讨论。开展阅读专题辩论赛,在培养高中生的逻辑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还会让学生对社会的问题和现象有更深层次的、独立的思考。

四、开展交流活动,培养阅读思维

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时,教师还可以积极组织交流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培养思辨性思维的机会。在开展《呐喊》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时,教师便组织了一次读书交流活动,给学生思辨性思维的培养提供了契机。《呐喊》是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其中所收录的小说主要反映了我国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现状。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时,教师整合了学生以往学过的几篇课文《狂人日记》《孔乙己》《药》等,让学生选择其中一篇小说中印象深刻的一个情节进行阅读分享。在讨论到小说《药》的故事情节时,有学生表示对“夏瑜被处死”这段内容不是很理解,不知为何要进行这样的剧情设置。在讨论中,有的学生认为,在那样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已经麻木,反抗精神严重缺失;也有学生认为,尽管在我们看来用人血馒头治病十分愚昧,但在那种被封建思想严重侵蚀的社会下,这种行为也不是不可以理解;还有的学生认为,华老栓这种行为虽然愚昧,但却体现了浓浓的父子亲情。此外,学生在积极参与交流时,教师要尽可能以鼓励和肯定的态度为主,尽可能避免否定现象的发生,让学生乐于交流、积极分享,让思辨性思维在相互交流中得到有效的锻炼。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整本书阅读,是新《课标》的重要要求,同时也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方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把握整本书阅读的内涵,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同时要利用课本中的文章进行科学选材,通过有效的方式来实施指导,促进学生对文章实现深入品读。另外,教师也要深入探究,打造多样化的阅读课堂,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周妩薇2010《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侯险峰2018《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思维品质的培养策略研究》,《教育现代化》第5期。

[3郭百科2021《论批判性思维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教育创新网络研讨会论文集》。

作者简介:江雯(1978.03-)女,福建福安,本科,中学一级语文教师。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宁德市中学教育科学研究2021年度课题“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研究”(立项编号:FJNDKY21-131)研究成果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