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检核表”在幼儿园游戏观察评价中的设计研究
摘要:“检核表”是幼儿园游戏中教师观察与评价的重要工具,科学合理的设计是提高幼儿游戏水平、提升教师评价素养、完善游戏评价体系的重要内容。在幼儿园游戏评价中,“检核表”的应用不仅补充了评价工具,还能聚焦评价内容、帮助教师科学分析评估,有效支持游戏进程。因此,笔者以“检核表”的设计为基点,从三定:定目标、定内容、定工具库入手,通过三研:研常模、研指标、研效度,帮助教师树立检核理念、提高检核表设计能力,通过检核表的科学运用以支持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探究与表达。
关键词:检核表;游戏评价
幼儿园教师最普遍的工作内容之一就是观察评价幼儿。观察是前提,评价是目的,教师只有对幼儿的行为进行充分的观察,才能做出正确的评价,然后用最有效的方式为幼儿开展适宜的教育。目前,幼儿园教师在用的观察评价的工具有很多,如轶事记录法、事件取样法、时间取样法、图表观察法、检核表……这么多的观察评价方法中,老师们发现“检核表”简便易行的特点激发了教师观察评价的探究活动。老师们一致认为,“检核表”的投入使用对幼儿园游戏评价具有重要价值。
首先,完善评价体系,满足选择需求。“检核表”的实施一方面满足了教师针对不同游戏类型,选择不同评价方法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使游戏观察更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一定程度上,这也缓解了语言领域观察中出现的“来不及记”的窘状。其次,聚焦评价内容,明确观察视角。“检核表”简便易行的特点,可以帮助教师减轻记录较为繁琐的语言和行为的压力;在“生活实习场”游戏中,幼儿的社会、语言两大领域的发展是最为凸显的。因此,对评价进行聚焦和确定,可为教师指明观察方向。最后,科学分析评估,助推游戏深入。“检核表”通过打“√”或画“正”字的方法进行记录,记录结果很容易被量化。另外,“检核表”需多次检核的特点,可以帮助教师围绕同一游戏进行多次检核,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助推游戏的深入。
“检核表”实施的目的是完善评价体系,满足教师选择的需要;聚焦评价内容,明确观察的视角;科学分析评估,助推游戏的深入。因此,“检核表”的设计很重要,它要求观察者在使用前制定比较周密而详细的计划。而计划的核心是对所观察的行为进行具体的界定,形成一份可参照的检核表。下面,笔者从三定三研来阐述“检核表”设计的过程。
一、定目标:明确检核方向
确定观察目标是明确检核方向的重要环节。老师们要了解不同年龄段的儿童通常应该有怎样的表现以及能达到的水平。
案例 1:陈老师想观察游戏中一位教师与一位幼儿的布置任务时的谈话,她的目标则可以是观察该幼儿是否倾听教师所讲的内容,以及他是否能够理解教师在说什么,具体可以这样书写:
目的:观察游戏班级教师与一位 4 岁儿童的交流。
目标:鉴别该幼儿领会一个简单要求的能力。
鉴别该幼儿把一个简单要求付诸行动的能力。
从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目的和目标的区别。1.目的中应列出你想探究的发展领域,它是比较宽泛的。2.目标应该区分出你想观察的具体能力。这将是帮助教师顺利实施计划的第一步。
二、定内容:确保科学有效
教师所确定的观察目的能反映出观察内容,而检核要素来源的权威性是确保检核科学的重要途径。运用检核表前必须制定观察表格,列出要观察的具体项目即具体检核要素。通过前期资料搜集,我们整理出以下科学有效的要素来源。
三、定工具库:共享检核智慧
前期目标制定和检核要素的确定,使检核表已初见雏形。但还需不断地通过预设指标、反复讨论、筛选论证,逐步形成相对符合在游戏观察当中进行评价的一些相关检核表。
检核表的分类大致有两个方面的指向,第一大类的检核表主要是指向某方面能力发展评价的检核表,包括社会和语言两大领域。第二类检核表是指向某游戏类型的检核表,包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探究游戏等检核表。“检核工具库” 的形成,一方面为教师的观察与评价提供“拐杖”;另一方面,也是对检核表不断校正和完善的过程。只有这样反复实践运用,“检核工具库”中的检核表才能逐步适应幼儿园游戏观察与评价,真正成为老师们得心应手的工具。
四、研常模,丰满检索信息
“检核表”的实践离不开理论的支撑,通过检索《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接《学前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常模,将大班年龄段的相应指标梳理如下:
五、研指标,形成检核初表
黄瑾教授说:“有什么样的目标就会带来什么样的评价”。我们以《指南》中幼儿口头语言发展的内容框架作为依据,分别从知识技能、过程性能力、学习品质三个维度对幼儿口头语言发展进行综合评估,比如:知识技能、过程性能力、学品质等。
六、研效度,调整检核表
在游戏检核表制定出来以后,我们让老师进行了尝试运用。在大班户外角色游戏“茶馆”的观察中,我们组织老师重点使用幼儿口语发展检核表来观察评价幼儿在游戏当中的口语发展。然后,我们组织老师进行了试用的反馈及思考,大家得出了这样几点反馈意见:
(1)表中专业术语强,很难与幼儿行为相链接。建议:①将检核要素的划分标准由知识技能、过程性能力和学习品质,转变成教师能一目了然的表达交流、语言理解、谈话技巧;②对教师进行使用检核表使用前培训,解读检核内容,让教师在理解的基础上去使用;③进一步简化检核表。
(2)表中缺少游戏的内容,对教师而言不够直视。建议:结合教师自身观察经验,适当加入游戏内容,如:将“调整音量和语气”改成“当与遇到比自己小的幼儿谈话时,能调整自己的语言”等等。
(3)记录不详细,导致分析、评价不全面。建议:①鼓励教师利用视频、照片等多种形式帮助记录;②鼓励教师结合其他记录方法,如轶事记录法,以弥补检核表的不足;③检核表后加入教师需要补充的其他信息,如“游戏中幼儿需要摘录的语言信息”栏。
(4)无法记录频次。建议:用“正”做记录。
小结:
游戏“检核表”的设计需要教师掌握常规常模,通过三定(定目标、定内容、定工具库)三研(研常模、研指标、研效度),围绕“检核工具库”,教师们实践中生成的“检核表”会成为幼儿园评价工具中的重要资源库。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检核意识逐步形成,对幼儿行为分析的解读更精准,专业能力得到了提升。
参考文献:
[1]周兢.学前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李季湄,冯晓霞.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3]张明红.学前儿童社会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