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统编教材“环保”主题教学策略研究

焦昊驰
  
新时代教育
2023年17期
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区耿镇中心小学

摘要:随着近年来社会与工业的快速发展,导致全球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并且已经逐渐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产生明显的影响,如此也要求社会大众必须重视大力保护生态环境,各个国家也应当将环保教育融入到学校教育体系中,并将其放在重要位置。在我国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统编教材中应用“环保”主题教学策略,其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从小养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使他们深刻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是我国法律规定的一项公民义务,更是自身必须承担起的道德责任。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统编教材“环保”主题教学策略进行了研究,希望为相关的研究人员和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汉治;统编教材;“环保”主题;教学策略

前言

近年来,全球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已经成为阻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世界各国也将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同时,“环保”教育也逐渐成为各国提高人民科学文化知识与思想道德素质的一项重要教育内容。我国高度重视针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实施“环保”教育,如此不仅有利于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同时还能够为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在我国印发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到:课程教学应引导学生实现四个目标,即情感、态度方面实现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的目标;行动、习惯方面实现保护环境、爱护资源的目标。基于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统编教材“环保”主题教学中,应采用何种策略才能保证有效提升我国小学学生的环保意识,使“环保”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已经成为我国小学教育工作者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明确教学目标,突出“环保”主题

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标的课程设计思路强调:品德与生活课程应将学生的生活作为根据,使学生有责任心与爱心的生活,引导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以此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每个人均离不开呼吸,如此也需要我们大家必须注重保护地球大气。比如: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开展第三单元的《绿色小卫士》第2课时“清新空气是个宝”的教学过程中,应当进行全面分析与精心设计,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大气污染与保护环境的相关知识,并引导他们树立起保护地球大气的意识,懂得保护空气质量的方法。本节课程主要针对现阶段我国一些地区的大气严重污染的问题,将“宝”作为出发点,要求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真正理解清新空气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具备了重要的意义,使学生知道要想使空气保持清新需要社会大众的共同努力,每个人都必须具备极强的环保意识,严格遵守国家针对环境保护所制定的各项法律法规,注重将绿色环保的理念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将教学目标设定为:1.了解生命不能离开空气;2.了解居住地区的空气质量,并掌握检测空气质量的相关方法和途径,借助对比方法,认识到清新空气的重要性;3.了解大气污染的根本原因,提出保护清新空气的倡议,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4.掌握预防大气污染的基本知识,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将绿色环保理念融入日常生活;5.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自觉收集相关资料,大力培养思维能力与探究能力。不仅应当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同时还必须让学生明白预防与治理大气污染、提高大气质量是每个公民不可推卸的责任,持续提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开展课外调查,提高环保意识

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新课标中明确要求:将道德教育融入到学生的各个方面,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个人良好的道德品质源自于他对生活的感悟、体验及认识,道德教育如果与生活实际脱钩,那么其就是枯燥乏味的教条主义。教育活动只有与实际生活建立紧密的联系,才能引发学生内心真实的道德情感、道德体验及道德认知。比如:在开展《清新空气是个宝》的教学时,老师可结合近年来我国的雾霾过于严重,极易使人们的日常生活受到严重的影响开展教学活动。可以引导学生多关注与保护大气质量。但是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的年龄普遍较小,加之缺乏丰富的生活经验,因此,他们难以理解雾霾的相关概念,以及雾霾的具体危害,并且不知道在受到污染的空气、环境中应当如何保护自己,不具备提高大气质量的方法与能力。此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雾霾的影响”主题调查活动,并对调查结果进行讨论与分析。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调查小组,每个小组均需要积极收集资料,参加线上教学活动,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采访调查活动,对日常生活中空气污染的现象进行记录。包括:学生家周围的街道、学校周围的工厂一共有多少个烟囱?烟囱中排出的烟气是何种颜色?居住地周围街道上5min内会有多少辆汽车通过?是否存在排烟情况?烟的颜色及气味?等,要求学生对调查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这样可提高学生学习环保知识的积极性,通过收集资料、线上学习与采访调查,可以让学生亲自体验社会调查的具体流程,掌握自主开展社会调查与保护环境的实践活动。此外,教师必须做好课外活动的指导工作,以此确保能够有效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并且让他们养成极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结论

总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统编教材中的“环保”主题教学,应用严格遵守“以生为本”的教育原则,注重将环保教育渗透到学生的各个方面,保证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使学生从思想上、行为上真实做到自觉保护生态环境,而这也成为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必须承担起的职责。教师必须通过正确的引导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从而为我国顺利实现环保目标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陆晓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探讨[J].试题与研究,2022(36):58-60.

[2]刘婷,许宏.生长性学程:低段道德与法治环保主题教学新策略[J].中小学德育,2022(03):25-28+62.

[3]刘佳彬.基于习惯养成的五步教学模式的构建——以小学道德与法治环保主题课程的教学为例[J].华夏教师,2022(08):74-76.DOI:10.16704/j.cnki.hxjs.2022.08.035.

[4]于莉.走进深度学习,让学生慧学、慧生活——小学道德与法治深度学习有关策略[J].山东教育,2019(13):52-54.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