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真实情境下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眼光

宁国瑞
  
新时代教育
2023年23期
北京实验学校 海淀 100037

摘要:本文就基于真实情境下小学数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眼光进行探讨。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数学的应用,让学生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理解数学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中的价值。再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中共性、规律和本质,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数学观念并培养出优良的数学思维能力。并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数学的乐趣,牢固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眼光;策略

数学作为一门推理性科学,其在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习者需要建立正确的数学观念和思维模式,才能够真正理解并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然而,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的差异,老师在教学中往往面临着一些困难。本文就如何基于真实情境下培养学生的数学眼光展开探讨。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1)教材更新

新的课程标准已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得到普及,同时,随着现代教育科技的发展,教材的形式和内容也不断更新和优化,如数字资源库、一体化教材等。现代教育科技的发展,为小学数学教学带来了许多前所未有的便利。数字资源库、一体化教材等工具不仅丰富了教学形式和内容,还能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教学进度和学生学习情况。同时,新的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的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都进行了更新和优化,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发展。新教材更加注重系统性、规范化和知识的整合和拓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教材更新是小学数学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教育科技的发展为更新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和手段,可以更好地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

(2)教学理念转变

过去小学数学教学大多采用死记硬背和重视计算能力,现在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随着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育理念的变化,小学数学教育已经由重视知识传授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转变。在课堂上不断地探究数学问题而非死记硬背,通过亲身经历探究和发现数学概念和原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将学生引导至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小学数学教育需要从传授知识型教育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转化。

(3)教学方法创新

小学数学教学已经开始引入更多的多元化、探究性和体验式教学方法,如PBL教学法、合作学习、游戏教学等。同时,近几年来,小学数学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大幅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计算能力、探索精神和创造力均有了提高。并且教师队伍的素质也有了很大的提升,教师们已经加强了自身的专业素养,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加强实践探索,探索教学创新。

二、基于真实情境下小学数学教学

(1)培养孩子发现数学内在规律的能力

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数学眼光的重要阶段。在教学中,让孩子从一些实际的数学问题中发现数学的内在规律。例如:在寻找几何形状的过程中,让孩子通过对形状边长、角度等特征的观察和总结,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观察物体》时,通过对物体进行观察,利用数学概念和知识,让学生自己发现物体的形状、大小、数量等特征和规律。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热情,让孩子更加愿意学习数学。还可以培养孩子发现数学内在规律的能力:1.利用数学游戏。利用数学游戏的形式,让孩子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探索数学的规律,培养他们的数学眼光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引导孩子进行数学思维训练。通过各种数学思维题,让孩子锻炼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孩子的数学内在规律的发现能力。3.利用数学实验和观察。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孩子从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规律的存在,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和求知欲望。4.鼓励孩子提出问题和猜测。鼓励孩子提出问题、发表观点和猜测,引导他们通过探究和实践发现问题的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小学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数学内在规律的发现能力,让他们能够通过自主探究和实践,发现数学中的美和奥秘,并养成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思考、主动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2)培养孩子对数学推理的兴趣

不只让孩子单纯地掌握数学概念和公式,而是通过做题、讨论等方式,引导他们理解数学规律和推理过程,逐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兴趣。例如:在教学《认识方程》时,可以培养孩子对数学推理的兴趣:1.培养思维习惯。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思考数学规律、思考与应用相关概念与方法,这可以帮助学生逐渐养成理性思考、精准表达的思维习惯。2.引导思考。在课堂教学之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后习题或者其他相关的探究性活动,让孩子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进行推理和解决问题的思考,提升孩子对数学推理的兴趣。3.创设情境。在教学《认识方程》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设计简单的猜想任务,树立学生对方程与解方程的探究热情。比如:通过抛物线进行观察与发现,然后引导学生猜想和验证这种规律,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4.激发探索性学习的乐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尝试、实验、探究等方式,来理解问题和寻找规律,激发学生探索性学习的乐趣,增加学习成就感。5.引入游戏元素。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有趣的游戏元素和比赛形式来增加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将学习过程变得有趣,从而更容易促进孩子们对数学推理的积极投入。针对小学数学知识点,教师可以适当地采用游戏、引发兴趣、创设情境等多种方式,协助孩子们把学习变得趣味性,唤醒孩子们的数学学习兴趣。

(3)引导孩子发现数学和实际生活的联系

为了让孩子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和将其运用在实际问题中,可以通过实例为孩子示范数学知识在实际过程中的运用,让孩子学会将数学应用到实际中。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时,可以利用一些生活情境让孩子感知数学与实际问题的联系。比如:在教学面积量测时,引导孩子走进房间,测量房间的长、宽,然后计算房间的面积。在教学时间标尺时,让孩子观察钟表,仔细观察时钟指针的移动,然后引导他们进行时间计算。此外,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进一步引导孩子发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1.利用实际问题进行数学教学。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孩子找出一些实际问题,帮助他们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如购物计算、旅游路线规划等。2.利用数学教学进行生活启示。在教学时,可以通过数学知识教导孩子如何合理规划时间、财务管理、数学奥妙、统计数据等,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变成实践技能,为自己的生活做出贡献。3.利用数学教学进行探究与实践。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鼓励孩子进行实验和探究,让他们探索数学与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帮助孩子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通过引导孩子发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可以加深孩子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提高他们的数学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

(4)鼓励孩子寻找数学问题的多种解法

在解决每一个数学问题时,可以邀请孩子们多方面、多方法地尝试解决,引导他们探索多种解题方法,开启他们数学眼光的多元化思维和视野。例如:在教学《倍数和因数》时,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鼓励孩子寻找数学问题的多种解法:1.引导多角度思考。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多个问题来引导学生尝试不同思路和方案,如从数学概念、逻辑思维、图像等多方面来探讨,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理解数学问题。2.培养思维灵活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多举例子、讲解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灵活思考的习惯,激发他们对数学问题的多种解法兴趣。3.积极鼓励思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更注重思考的过程而非简单的答案,在孩子提出不同的答案后,要多给予鼓励和肯定,让孩子们知道思考的过程更加重要,而不是仅仅得到正确答案。4.引导合作学习。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问题,通过互相检查和帮助,激发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寻找新的思路、新的方法。5.鼓励创新和探索。在教学《倍数和因数》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数学符号、方法和技巧来解决问题,引导他们发现新的解题方法和思路,带领他们探索新的数学世界。总之,在教学数学时,教师应该充分关注学生的思维和思考过程,并鼓励他们在解决问题时运用多种方法和技巧,开拓他们的数学视野和思维能力。

(5)培养孩子关注数学的美感和艺术感

小学数学中值得欣赏的美是孩子们值得品味的,如黄金分割、对称性和音乐结构等。在教学中,让孩子们深入探寻数学中的美,加强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观和艺术感。正是如此。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孩子关注美感和艺术感的相关方法:1.数学中的黄金分割。通过教学黄金分割的概念、证明和应用等方面,可以引导孩子们理解而非死记,感受黄金分割带来的美感和和谐感。2.引导孩子体验对称性。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在对称性的概念、类型和应用方面,从图案设计到几何形体等多个方面,培养孩子们发现、欣赏并学习数学中的美。3.数学中的音乐结构。教师可以介绍小学生如何用数学来分析音乐,让孩子们感受到数学与音乐、美感与精确之间的紧密联系。4.培养孩子审美意识。教师可以在课程中引导学生关注数学中的美感和艺术感,以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帮助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发现数学之美。5.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绘画、音乐等多种方式,将数学的美融入课堂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发现力、见识和领悟力。

综上所述,培养孩子关注数学的美感和艺术感并非背离数学本质,而是通过更多的感受、思考,帮助孩子们深入理解数学的本质,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综上所述,基于真实情境下小学数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眼光策略,需要教师运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和方式,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和应用数学,培养学生的数学眼光。小学数学教学现状积极向好,教材、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师资队伍以及学生素质不断提升,有利于小学生数学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发展,也为更高水平的数学学习打下了基础。小学数学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技能和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眼光和思维能力,在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的应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关联,并通过寻找数学中的共性和规律,建立正确的数学观念和空间、时间与数量方面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情境进行数学学习,发现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玩转数学知识,在实践中掌握数学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通过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眼光和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刘希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8(08):74-76.

[2]潘虎.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3(12):65-68.

[3]陈周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倾听与表达习惯[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3(05):103-104.

[4]王艳丽.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C]//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教师发展论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二).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教师发展论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二),2023:1474-1478.DOI:10.26914/c.cnkihy.2023.009195.

[5]高云霞.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能力[C]//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社会发展——跨越时空 经济基础论文集(一).社会发展——跨越时空 经济基础论文集(一),2023:1972-1978.DOI:10.26914/c.cnkihy.2023.006724.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