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小学科学教学中任务驱动法的应用策略探究

叶小花
  
新时代教育
2023年25期
梅州市五华县周江镇第一小学

摘要: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基于学生参与实际任务解决的教学模式,通过任务的设置和引导,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科学思维。本文旨在探究任务驱动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并通过具体案例分析,阐述其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促进作用。通过任务驱动法,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探究和合作,提高科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小学科学教学;科学思维

一、引言

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基于任务设计和实践的教学方法,通过将学生置于实际任务情境中,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和解决问题。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任务驱动法被广泛应用,旨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二、任务驱动法的理论基础

任务驱动法是一种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通过设定具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和合作。任务驱动法的特点在于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束缚,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探究精神。比如,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个任务,让学生探究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材料,如金属、木材和塑料,测量它们的导热性能,并通过比较分析得出结论。通过这个任务,学生能够主动探究材料的性质,培养科学观察和实验设计的能力。任务驱动法的理论基础包括构建主体认知理论、情感认知理论和社会文化理论。主体认知理论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任务驱动法,学生可以在实际任务中主动构建知识和解决问题。比如,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个任务,让学生探究太阳系行星的运动规律。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模拟,研究行星的公转和自转,了解行星运动的原理。通过这个任务,学生能够主动构建行星运动的概念和模型,培养科学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情感认知理论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动机因素对学习的影响,任务驱动法通过设置有趣和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比如,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个任务,让学生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风力发电机。通过这个任务,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到风力发电的过程,感受到自己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社会文化理论强调学生与社会环境的互动和合作,通过任务驱动法,学生能够在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比如,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个任务,让学生合作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生态景观模型。学生可以分工合作,收集相关资料,共同制作生态模型,并通过展示向其他同学介绍生态环境的重要性。通过这个任务,学生能够在合作中相互学习和借鉴,培养团队协作和社交能力。任务驱动法的理论基础为教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任务设计和引导提供了指导和支持。教师可以根据任务驱动法的原则和方法,合理设置任务,引导学生参与和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发展。

三、小学科学教学中任务驱动法的应用策略

任务设计是任务驱动法的核心,合理的任务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任务设计应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境、兴趣和能力水平,以及教学目标和内容。任务设计的原则包括挑战性、启发性、情感性和综合性。比如,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个任务,让学生探究动物适应环境的特征。任务要求学生选择一个特定环境,选择一个动物,研究该动物适应该环境的特征,并设计一个展示板展示研究结果。通过这个任务,学生既能够了解动物的适应性特征,也能够培养科学研究和展示能力。任务引导是任务驱动法的重要环节,教师应通过恰当的引导和支持,帮助学生理解任务要求、制定解决方案和解决问题。任务引导可以采用启发式提问、提示思路、组织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比如,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天气现象的成因。教师可以问学生,为什么夏天的天气比冬天热?学生可以进行讨论和研究,探究太阳辐射、地球倾斜度等因素对季节变化的影响。通过这样的任务引导,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和分析天气现象,培养科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任务驱动法要求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和探究者。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提供资源和支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比如,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如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或测量物体的重量。教师可以提供必要的实验器材和指导,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和观察,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任务驱动法的评价应注重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过程中展现的科学思维和合作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观察、记录、作品展示和口头评价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和反馈。比如,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学生完成的任务作品进行评价。例如,对于学生制作的科学模型或展示海报,教师可以评估其准确性、创意性和清晰度,同时也可以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沟通交流和解决问题方面的表现。任务驱动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教师在应用任务驱动法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合理的任务设计和引导,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同时进行恰当的评价和反馈,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结论:

任务驱动法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任务驱动法,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探究和合作,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任务驱动法的应用还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周红生.任务驱动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数学之友,2022,36(22):16-18.

[2]付芳芳. 浅谈任务驱动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C]//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第三届全国教育教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三届全国教育教学研讨会论文集,2022:4.DOI:10.26914/c.cnkihy.2022.028215.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