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以经典诵读为龙头 幸福推广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建设案例
【案例背景】
长沙市八一路小学是芙蓉区区委区政府、芙蓉区教育局为高位实现“优质均衡幸福教育”新时代大背景下重点打造的老城区公办品牌学校。过去70多年的文化底蕴,让这所老城精校虽立于闹市,却独具沉稳、小巧古朴,不乏生机。2019年8月搬迁至新校区,拥有崭新的教学大楼、宽敞的活动空间、一流的场馆设备,地处交通枢纽中心,闹中取静,万众瞩目。现有18个教学班,680多名学生。学校秉承“让孩子的童年值得回忆 让教师的教育生活值得回忆”的办学理念,以“经典诵读”为特色,坚持“传统文化立校,军魂血性育人”的办学宗旨。随着校址和环境的日新月异,面对家长和社会各届人士的殷切期盼,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让学校有品质发展,如何提升师生幸福指数?根据芙蓉幸福教育“一校一品 一校多品”的发展思路,我校基于校情现状,我们的定位目标是:继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理由如下:
(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历史的需要、社会的责任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特别强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文明素养,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作为一名小学校长,弘扬经典,传承文明,从当下做起,从娃娃抓起,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二)在传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是学校遵循规律、科学治校之方略
我校作为湖南省首批经典诵读特色学校,经典诵读已成为学校的特色项目和校本课程,更是彰显学校办学质量的靓丽名片。经过十多年的打磨和沉淀,经典诵读已逐渐深入每一位师生的心中、脑中,经典涵养下的八小人有着独特的书香气质和高雅内涵。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如何在现有基础上再上新台阶?首先我们认为传承必不可少,将经典诵读好的做法和经验做大做实;其次是要创新,拓宽传统文化学习领域,优化学习途径,夯实学习成效,巧妙地将学生感兴趣又有益于身心发展的书法、篆刻、武术等课程引入,为培育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准备。
【案例描述】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字字珠玑,是民族智慧的庞大载体,更是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然而在教育实践中,时尚快餐文化的功利肤浅慢慢侵蚀着孩子脆弱的心灵,大多数孩子自我、责任感不强、公德意识薄弱。依托诵读经典,借校本课程之力,润于孩子的言行,势在必行。在此基础上,近两年学校将武术、书法、篆刻等传统项目引入课堂,丰富传统文化学习的内涵。10余年来,全校师生立足于学校,放眼于未来,扎实耕耘,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相生,相成。
(一)传承经典,环境育人
2019年8月我校搬迁至新校区,继续秉承“传统文化立校 师生幸福成长”的办学宗旨。校园文化处处彰显诵读特色、传统文化特色。灰白相间的徽派建筑,古香古色的平面图、标识牌,素净典雅的观礼室,镂花横梁,扇形书画框,即便是楼层引导牌上的祥云也是校徽中的元素。上课铃声似袅袅古音。足见匠心、精心、用心。学校不大,优雅的校园文化环境,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二)自编校本,涵养举止
白驹过隙,校编诵读读本经过师生6年的实践,涵养了几届学子。今年疫情期间,我校教师完成了诵读自编教材升级版,全套1-6年级共12册,每册12课,每课调整为四个板块“诵读经典”“开卷有益”“诗歌天地”“神奇汉字”,继续进课堂,涵养了无数届八小学子。诵读各年级侧重点不同,如一年级习惯教育、三年级孝道教育等。在诵读中学生不仅积累了阅读量,言行举止更文明了。
(三)两礼一节,品牌浸润
阳春三月,“雅韵芬芳”诵读节如期而至。海报一出,跳蚤书市、好书推荐、经典剧目配音、主持人挑战赛、诗词大人等系列活动,吸引了一大批孩子。2021年3月-5月,学校“雅韵经典 献礼建党百年”系列活动被中央文明网、学习强国、红网等高端媒体报道。3月,开展了“我与你,交互的光芒”两场教师专场诵读比赛;4月,开展了“我与你,交互的光芒”班级诵红色经典专场比赛;5月,举办了湖南省名师公益朗诵会暨长沙市经典诵读进校园活动,师生与专家,与周边友好单位同台诵经典,品人生。
6月,举行毕业生的“感恩立志”成童礼。2018年,毅行橘子洲,竹林读信、问天台朗诵犹在昨天;2019年的活动与以往不一样,分在每个月组织:“4月,走进省博(传统)”、“5月,念亲恩”、“6月,谢师恩”,童年迈向少年的仪式中,孩子们的情感得到冲击与共鸣。仪式感强的成童礼,是恰到好处的主题教育活动,更是最美好的回忆。
9月,“开笔启蒙 慧悦人生”一年级新生开笔礼隆重、庄重。我校讲古代礼仪与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如“手印墙”留下回忆、“系心愿卡”懂得立志。“净手礼”、“敬恩师”、“写人字”,引导孩子亲历古代学子启蒙仪式,领略尊师崇德传统精神。
(四)课题研究,提升素养
小小学校,在研课题有区级、市级规划课题、省科协课题共3个,分别为“诵读经典提升儿童习作素养”“传统礼仪规范小学生行为习惯”等,区级微型课题六个均可立项。单讲礼仪,依据本校学生年龄特点,分为课堂礼仪、课间礼仪、仪表礼仪、集会礼仪等,逐月开展,又与大队部联合开展“经典润心灵”“文明班级”等系列德育活动,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五)落实常规,处处特色
经典诵读渗透于教育教学,从“特色”走向“常规”。从清晨到晌午,从课内到课外,从课前到放学,经典诵读时刻与学生相融、相互促进。
(六)网络经典 辐射更广
学校开设经典诵读专门网站,微信公众号开设经典诵读专栏,学生写作有“悦声锦书”、朗诵分享有“悦声微电台”。学生跟帖真实有趣,悄然提高读写水平。
(七)拓宽领域 增强内涵
在经典诵读的基础上,学校近两年将书法、篆刻、武术逐步引入课堂,由点到面,逐步普及。进一步提升孩子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吸收更多经典文化的精髓。
第一,师生培训丰富多彩:书画篆刻,武术练习,共读经典,探寻古迹,分享心得。提升了人文素养。八小师生有涵养、有阳光、有力量。
第二,丰富课程内容:学校开设长短课程,长课程为书画、篆刻、诵读、武术等社团活动,并在今年将书法、篆刻、武术逐步课堂普及,大课间活动人人学做武术操。短课程是悦声微电台(公众号推出)、知年(主题节气文化)、明礼(传统礼仪知识)、识队(队知识)。周一至周五的夕会时间均有具体的内容安排。
(八)家校合作 传承文明
学校与家长联系紧密,根据传统活动开展“书香家庭”“亲子共读”、“经典闯关”等活动,提升家长的综合素养;又巧借资源推广,联合省军区、街道社区、省市博物馆等开展各种活动。让优秀传统文化品质深入到每一个家庭。
(九)多元发展,夯实成效
近年来,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坚持和努力,家长的大力配合和实施下,我校在传统文化推广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收获了丰硕成果。
疫情期间媒体报道了以下活动:
我校承担了湖南省网络大课堂《最是书香能致远》之“春日诵读”专场,面向全省播放,得到了教育同仁的一致好评。
新湖南报道了我校“快乐阅读”师生共读经典活动;
一年级的胡益瑄、杜威濂同学制作的“宅的学问”小视频被选用在未成年人教育系列视频节目《少年志》播出;
芙蓉教育平台报道了我校二乙班宅家故事小列车、线上家校共育等活动;
新湖南、芙蓉教育报道了我校有序复学的情况;
湖南都市频道报道了我校三点半课后服务活动;
近年来,我校德育成果非常多:开笔礼、成童礼、拜师礼等活动连续被“湖南教育”、“掌上长沙”、“星辰在线”等媒体相继报道。道德素养课题获得省级优秀。“传统礼仪”相关课题被市社科联评为优秀课题、立项为市十三五规划课题,“诵读提升习作素养”成为省科协重点课题。邓广平、李蕾、樊秋妤等老师的德育论文发表在《湖南教育》。诵雅社团获全国优秀社团。我校喜获“长沙市文明校园”称号。
【案例分析】
《以经典诵读为龙头 幸福推广优秀传统文化》案例研究主要从软硬件建设、校园文化设计、课堂实践、传统文化传播等方面着力,通过多种途径,丰富传统文化学习内容和路径,能够真正让传统文化教育落到实处,让学生们的道德意识有所增强,自主自律能力有所提高,让学生在学校生活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熏陶带给自己的乐趣。其基本实施路径如下:
设施设备:打造古色古香诵雅室→建立电台广播诵读空间→编撰诵读读本及教学大纲
组织机构:成立校本课程领导小组 →建立经典读本编撰组→成立经典诵读、书法、篆刻、武术等教研小团体 →邀请知名专家指导实施
课堂教学:经典诵读、书法、武术普及教学→成立诵雅社团→成立篆刻社团(以点带面,点面结合)
氛围宣传:长短课程结合→传统文化氛围营造→品牌活动策划→课题引领育人→周边资源共享→媒体平台报道
我校传统文化推广之所以能够深入人心,并取得不错的成效,基于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贵在坚持,以上列表中所有涉及到的内容以及未体现的细节内容,我们都会认认真真地对待,常年坚持,日日坚持。二是顶层设计,在学校五年规划、年度工作计划以及具体项目实施计划中会统筹安排,整体部署,确保方向性和科学性的绝对统一。三是多元发展,以经典诵读为龙头,带动书法、篆刻、武术等方面的逐步普及,渐成特色,形成规模。四是活动助力,紧扣传统文化的办学思路,设计符合学校发展的系列活动,形成品牌,打造特色。教育本来就是慢的艺术,需要我们遵循教育规律,用心用情,过程虽艰辛,但收获的意义是非凡的,师生幸福成长就是我们办学最重要的目标。
【案例反思】
沐浴经典,传承文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是利国利民的大事,是造福下一代的千秋伟业。在经典浸润下的孩子,散发着一股独特的书香气质。事实上的确内心丰盈的孩子最幸福。这就是传统文化的魅力,能给人不一样的体验和感受。这条路,我们要一直走下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通过课堂教学等多途径的实践,深刻感受到传统文化推广带给学校和孩子的巨大变化,这将是影响一生的最好教育。一切资源、空间、师资、组织都是为学生实践提供服务的。我们要有敏锐的眼光,有实干的精神,有智慧的力量,成全孩子的幸福生长,享受教育的幸福人生。
我校《以经典诵读为龙头 幸福推广优秀传统文化》研究得到了各级部门的悉心指导,全方位多角度给予政策上、技术上、人员上、经费上等方面的大力扶持,体现了芙蓉幸福教育的美好和温情。我们将沿着幸福教育之路不断前进,让孩子的童年值得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