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探索与实践
——以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铁道车辆专业为例
摘 要:近年来,工匠精神的培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热点名词,本文结合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铁道车辆专业发展现状,对“工匠精神”融入铁道车辆专业人才培养进行有益探索,分别从专业培养体系、专业课程教学实践、专业教材及资源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为培养德技并修的铁道车辆专业学生提供有效措施和方法,并为其它相近高职专业提供借鉴。
关键词:工匠精神;铁道车辆;专业教学;研究与实践
一、工匠精神的历史底蕴与时代内涵
(一)工匠精神的历史底蕴
工匠精神起源于古代手工业,各思想学派中的儒家、道家、墨家传世的艺术宝藏中都对工匠精神进行了解读,主要指的是工匠们德艺兼修、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理念,是一种对技艺、工艺的不懈追求职业态度。
(二)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
2020年总书记出席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对工匠精神内涵进行阐述:新时代“工匠精神”的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
二、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现状
当前,高等职业院校都较为重视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在工程、制造类领域的专业更是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工匠精神的培养目标,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铁道车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核心课程中都鲜明的提出了工匠精神的培养要求。不少高职院校还通过开设工匠进校园专题讲座、学生专业协会,职业技能竞赛等方式加强工匠精神的培养。工匠精神的培养在受到重视的同时,也存在培养不成体系,不够全面等现象。另外由于校企合作的不够深入,课程标准和企业职业标准契合度不够紧密,使得高校工匠精神的培养与企业职工职业精神的培养存在脱节。
三、铁道车辆专业“工匠精神”的培育与实践
高等职业院校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铁道车辆专业旨在培养熟悉铁道车辆制造、运用、检修生产管理体系,熟练掌握车辆检测、监控、维修知识,具有铁道车辆检修、运用、管理等综合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随着铁路科技的飞速发展对铁道车辆检修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素养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因此,在铁道车辆专业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也是铁道车辆专业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和要求。
(一)“工匠精神”融入铁道车辆专业培养体系
为将工匠精神融入到铁道车辆专业的培养体系,应深入铁路局车辆检修站段,并对铁道车辆专业对应的岗位如货车检车员、车辆钳工、制动钳工等进行职业要求分析,做好铁道车辆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的对接,从而更加清晰的了解铁道车辆专业的实际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和教学模式,并建立通用能力→专业能力→综合能力的递进式“三进阶”能力培养体系,构建与专业技能同步的职业素养成长体系,对铁道车辆岗位的通用素养、职业素养及工匠精神进行整理和分析,融入到铁道车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使铁道车辆专业教学和“工匠精神”的培养工作保持高度一致。
(二)“工匠精神”融入铁道车辆专业教材及资源建设
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材的编写中也应主动对接企业需求,以高校骨干教师和企业一线的技术骨干作为主要编写成员,充分发挥企业人员技术优势和高校教师对接国家标准及时的特点,将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规范融入到专业课程教材的建设,同时体现企业规范性、考核标准以及职业道德方面的要求,充分将工匠精神、工匠技艺融入到专业教材建设之中。
专业教材的建设离不开对应课程资源的建设,课程资源主要包括图片、文字报道、视频、动画、微课、企业案例等资源,以铁道车辆专业中的专业核心课程铁道车辆机械检修中轮对及检修模块为例,将铁总技能比武中轮对测量、轮对探伤等项目竞赛视频作为思政教育专题。为让铁道车辆专业学生更加有效的完成知识、技能、素质目标,需要将劳动精神、敬业精神、工匠精神融入到课程资源建设中。因此,我校铁道车辆教学团队主持建设了《铁道车辆专业教学资源库》省级资源库资源,并开发了《铁道车辆机械检修》、《铁道车辆电气装置检修》等配套的省级精品课程资源及相应的校企共编规划教材和实训校本教材。并组建了铁道车辆课程思政教学团队,积极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攻关,在资源库的建设中将铁路工匠作业视频、先进事迹作为重要思政教育素材,让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能学习铁路工匠们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三)“工匠精神”融入铁道车辆专业课程教学实践
将“工匠精神”融入到铁道车辆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方案中,并且将对应岗位如车辆钳工、货车检车员、客车检车员等岗位的职业素养要求写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之中。再结合对应企业对对应岗位人才的需求,完善铁道车辆专业教学标准,使之与岗位职业标准相对应,从而构建并完善铁道车辆专业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方案成为指导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纲领性文件。
在铁道车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专业导学、工匠精神培育等课程,使得学生明确专业教学对工匠精神的培养要求。还要将工匠精神融入到课堂教学实践当中,以铁道车辆专业中的专业核心课程铁道车辆机械检修中轮对及检修模块为例,需要改革和创新课程教学设计,将轮对及检修分为四个项目:轮对认知、轮对故障、轮对测量、轮对检修。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开展项目化教学,在满足知识、能力、素质的三维教学目标的同时,在各项目教学中融入铁路工匠的先进事迹,使学生从思想上、行动上都能够得到提升,逐步养成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此外在进行课程教学管理与评价时,也应该将工匠精神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作为课堂教学与评价的重要指标,并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上,对工匠精神等职业素养进行扩充和完善。
(四)“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高等职业院校应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工匠精神是高职院校学生应该养成的优秀职业道德,因此校园文化建设中应该加强工匠精神的培养,使高职院校学生能够养成良好职业素养,培育新时代工匠文化。高校要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挖掘校史及先进事迹代表,提炼校园核心文化理念,提升文化育人水平,从心灵上给予师生滋养,从品行上给予师生涵育,做好价值引领,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弘扬新时代工匠精神。
我校充分结合行业特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秉承“铁肩担道,路远行德”的核心文化理念,发扬“火车头”精神,以以“高、精、特”作为校训,其中“精”就是精雕细琢、精益求精,也是“工匠精神”的有力践行。学校也积极开展铁路局大国工匠、火车头奖章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技能大师、我校优秀毕业生等走进校园开展讲座,如举办“青年荟·奋进行”劳模工匠进校园的专题活动,使在校学生能更加深刻的学习湖铁科职院优秀毕业生的先进事迹,实现工匠文化的熏陶和再造,坚定职业理想,树立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学校还建成了全省高职院校首个党建主题公园——“火车头”党建主题公园,党建主题公园分为“铭记党史照亮未来”、“凝聚力量昂扬前行”和“敢为人先建功时代”三个篇章,其中“凝聚力量昂扬前行”篇章展示了中国铁路从艰难起步到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奋斗历程,弘扬了铁路人爱岗敬业、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四、结束语
总之,工匠型人才的培育需要贯穿人才培养各个环节,高职院校应该深刻挖掘新时代工匠精神中蕴含的育人价值,全方位促使工匠精神与高职院校育人教育全面融合,切实提高大学生爱岗敬业、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培育德才兼备,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20-1-11-27(1).
[2]习近平致信祝贺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举办强调 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N].中国社会报,2020-12-11.
[3]易忠奇,易传佩.“工匠精神”融入高职焊接专业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南方农机,2017(21):130-131.
[4]申小芳,刘杨,刘莉.远程教育背景下“工匠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探析[J].当代职业教育,2018(1):79-84.
[5]张旭刚.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价值、困囿与掘进[J].教育与职业,2017(21):65-72.
作者简介:徐俊杰(1991-),男,湖北黄冈人,硕士,助理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铁道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