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秦早期文化中的鸟图腾崇拜及其时代意义

唐秀宁
  
民族文汇·教学与实践
2022年43期
甘肃省成县文化馆 甘肃省 陇南市 742500

摘 要:秦早期文化中的鸟图腾崇拜,起源于由传说衍生而来的卵生信仰,是人类较早关于物我同构、生命一体的哲学命题。在对飞鸟的崇拜中,不断派生出人即是鸟、鸟也是人,或者人面鸟身、人身鸟面以及可穿云破雾的羽人等神话,反映出人类早期关于飞翔的理想,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祈愿。秦早期文化中的崇鸟现象,进一步印证鸟与赢秦一族始终存在神圣而亲密的关系。赢秦一族的鸟图腾崇拜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图腾文化,从而发展为部族的精神财富,一直被后世秦人传承和发扬光大,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产生不同的时代意义。

关键词:图腾  玄鸟神话  崇鸟现象  时代意义

图腾,就是远古时代的人们把某种动植物当作自己的保护神或者祖先,从而顶礼膜拜,也是先民对超自然力量的一种向往和崇拜。图腾崇拜产生于人类原始社会时期。因为生产力极度低下,自然灾害十分频繁,人类对于比自己力气大、本领强的动物既怀有恐惧心理,又有抑制不住的羡慕心理,久之,则会自然而然产生对动物们的崇拜。于是人类文明中就出现了图腾,一些勇猛的动物和飞禽被人类定义为自己族群的吉祥物或者保护神,从而加以崇拜和祭祀。这是人类在和动物打交道的过程中所建立起来的一种亲密感情的表现,人类将自己崇拜的动物和飞禽人格化,同时又赋予它们以神力,从而在图腾身上寄托早期人类对美好生活的期许和愿景。华夏大地上的图腾崇拜神秘而久远,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图腾崇拜各不相同,本文旨在探讨秦早期文化中鸟图腾崇拜的现象及其时代意义。

赢秦先祖的玄鸟神话

《史记·秦本纪》记载:“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修。女修织,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这个美丽奇特的神话故事,大约发生在3000多年前,说的是赢秦一族的祖先女修的故事。女修系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帝后世子孙,她勤劳善良,擅长纺织,一天在织布的时候,捡到一枚掉在布匹上的玄鸟蛋,女修吞吃了蛋,因此而怀孕生子,她的儿子名叫大业。大业成年后娶妻生了儿子大费,大费帮助大禹治理水患立下过功劳,从而受到帝舜的嘉奖并被安排为舜调驯鸟兽,且在这一方面很有一些作为,深得舜的赏识,舜于是给大费赐了姓氏——赢。

由此推断,女修之子大业,即赢秦一族最早的男性祖先。女修生下大业之前,华夏先祖尚处于母系社会。在只知有母不知有父的社会背景下,大业作为女修的儿子,能够在古老的传说中占据了一席之地,这让我们可以大胆推测,大业极有可能是母系社会过渡到父系社会的代表人物之一。

传说大业的儿子大费,能领悟鸟兽的语言,并且能够和鸟类对话,因此他还有个名字叫“柏翳”。“翳”在古代指的是一种五彩神鸟,相传这种鸟在飞行的时候,它张开的翅膀可以遮蔽方圆数里。我们单从这个字带着羽毛的“羽”字,可约略看出大费别名中蕴藏的两层含义:秦人先祖的鸟图腾崇拜和祖先们关于飞翔的理想。

在科学不能解释太阳现象的时代,早期人类认为太阳是由一只大鸟驮着的,每天从东向西缓慢飞翔直至降落。①因此古汉语又把太阳称为“金乌”。这个既有太阳崇拜又有神鸟崇拜的传说,正是东夷文明的起源。学术界由此推断出“秦人东来说”,认为赢姓部族历史上多居东方,秦人是赢姓,也是东方民族。秦人自称为帝颛顼之后,并祭祀少昊,少昊又是东夷民族的祖先。②这刚好与秦人先祖的鸟图腾崇拜相吻合,有力地说明了鸟图腾崇拜是秦早期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崇拜长翅膀的物种,希望能像鸟儿或者昆虫一样在空中自由飞翔,是人类几千年来一个最为美丽的理想。赢姓部族,也即秦人的先祖,早在大费的时代,就因为黄河泛滥深受水患之苦。虽然大费帮助大禹治水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成效,然而治水过程的艰辛,难免会促使大费对自己的生命活动重新进行规划,对自己人生的奋斗目标有一个全新的认识,由此而产生个人英雄主义,而树立崇高的理想,那就是让自己变成能够在空中自由飞翔的大鸟。遇到水灾,鸟儿当然要比人类更有逃生的空间。这也就不难理解大费为何会有另外一个叫作“柏翳”的名字,那就是他梦想着有朝一日能飞上天空,用自己巨大的翅膀荫庇乡民。

大费被舜赐姓“赢”之后,他的后代子孙,就都成为赢姓子孙。大费有两个儿子,其中一个叫大廉,大廉所在的部族被称为“鸟俗氏”,传说他的后代孟戏和中衍,均长着鸟儿的身子,但却会说人的语言。还有一种传说,中衍长着人的面孔,鸟儿的嘴巴,他说的话不但人能听懂,鸟儿也能听懂;孟戏受帝舜的委派驯养百兽,到夏朝末年,人们开始吃鸟蛋,孟戏因此愤而离去,传说有凤凰伴随着他一路飞翔。

直到商朝末年,帝辛时代,赢秦一族有个叫飞廉的后代,传说他是鸟类之神,拥有神鸟一样的本领,能够御风而行。有这个关于飞翔的神话做背景,帝辛给飞廉委以重任,让他做往来如风的信使。据说在商王朝灭亡的那一年,飞廉受遣出使遥远的北方,在他完成使命返回的中途,周武王率军成功击溃了商纣的主力部队,一举攻进朝歌,纣王帝辛没有等到飞廉归来就葬身火海,而飞廉也自杀在退回东海之滨的路上。赢秦一族中,秦庄公的父亲秦仲,也是鸟神话传说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史书记载他“知百鸟之音,与之语,皆应焉。”③

以上这些神话传说,可看作秦早期文化中鸟图腾崇拜的佐证。关于“赢”这个姓氏,有种说法认为,“赢”和“燕”是同类双声,两者是一回事。燕子即史记里面所说的“玄鸟”,玄为黑色,燕子也是黑色的,从此,秦人便以玄鸟为图腾,以祖先是鸟类为传说,并且视黑色为最尊贵的颜色。

秦早期文化中的崇鸟现象

著名的历史故事“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之后,赢秦一族又产生了一位英雄级别的人物——秦襄公,他在西戎、犬戎和申侯联合进攻周朝的当口,率兵奋力救周,因作战卖力而很有功劳。后来周王室为逃避战乱和犬戎的骚扰,时任王室主公的周平王决定迁都,也就是把都城从之前的镐京迁往洛邑。秦襄公亲自率兵护送周王室东迁,确保了迁都的顺利和安全,周平王因此嘉奖秦襄公,封秦襄公为诸侯,同时把岐山以西的土地全部赐予秦国。自此,秦国正式成为诸侯国,开始了和其他诸侯国的互通交流。

接着秦襄公用骝驹、黄牛、羝羊各三头,在西畤建坛祭祀上帝。据学者考证,这里的“上帝”实际上是指少昊。前面已经说过,少昊是东夷民族的祖先,他所率24个部族,均以凤鸟为图腾,因此少昊又被称为凤鸟氏。秦襄公设坛祭祀少昊,实质上是赢秦一族的崇鸟现象在文化上的一种体现。无独有偶,到了襄公之子秦文公时代,秦国国都东迁至汧水、渭水的交界处,也就是现在的凤翔县长青镇一带。一待安顿下来,秦文公开始修建鄜畤,也用三牲祭祀少昊帝。可以说到秦文公时期,赢秦一族的崇鸟现象已经是祭祀文化的一种。④当图腾崇拜有了独特的文化内涵,它便会更进一步发展为部族的精神财富。

秦文公鄜畤祭祀少昊之后的第九年,他得到了一块紫色的从未见过的石头。据说这块石头闪着光辉,从东南方飞来,状若雄鸡,它在飞行的过程中会引起山野间的雉禽跟上一起鸣叫。因为神奇,文公特意在陈仓城北的山坡上建了祠堂,将这块石头当作神灵一样供奉了起来。秦史研究专家祝中熹先生在他的论著《早期秦史》中阐明,秦文公如此看重一块像鸡的石头,并视为神灵加以崇拜,正是基于鸟图腾崇拜观念的遗存。他还认为,陈仓城后来被称为“宝鸡”,一定与这个事情有很大的关系。

《史记》用了很大的篇幅记述秦穆公的事迹,众所周知,秦穆公是一位高情商的英明领袖,他目光远大、注重人才、胸襟广阔,还能够知错就改,几乎可以说是赢秦一族中极其优秀的领导人才。正史对他的评价颇高,民间传说以及一些神话故事里,也保存了不少有关秦穆公的佳话。这里只引用两则与鸟儿有关的传说故事,即“弄玉吹箫”和“穆公与东方句芒”。

《列仙传》里面有这样一个故事:东周时期的西戎霸主秦穆公,晚年得一女,视为掌上明珠。相传这个女儿出生的时候,正赶上有人给秦穆公献上一块璞玉,并从璞玉中剖出来一块碧色美玉。女儿周岁抓周,只抓住这块美玉不放,秦穆公于是给女儿取名弄玉。弄玉长大以后,无师自通会吹笙,而且还吹得相当好,父亲秦穆公请能工巧匠把那块美玉制成笙,供弄玉吹奏,吹出来的乐音有如凤鸣,美妙无比,穆公于是为女儿筑起凤台。一天,弄玉在一个月圆之夜登台吹笙,隐约觉得远远的地方有人以箫音相和,晚上就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自称太华山主的男子,来给弄玉说,他们有夫妻的缘分。第二天弄玉把做的梦告诉秦穆公,这个做父亲的赶快派人去太华山寻找女儿的梦中人,结果还给找到了,这个人就是箫史。后来箫史和弄玉皆为夫妻,每天在凤台上笙箫合奏,引来各种珍禽绕着凤台翩翩起舞。百鸟朝凤的典故即由此而来。弄月和箫史最后骑着龙凤双双升天做了神仙。

《墨子》里关于秦穆公的故事是这样的:秦穆公大白天在一座庙里见到一个鸟身人言的奇人,他当时被吓得拔腿就逃,可是这个奇人告诉他,不要害怕,他是奉天帝之命来给秦穆公增加阳寿来的。原来他就是传说中的句芒神,替天帝为穆公的德行赐福赐寿。

两则故事都体现了赢秦一族一脉相传的崇鸟情结。尤其第二个故事中的句芒神,传说句芒是少昊之子,而少昊又是东夷民族的祖先,也是赢秦一族的祖神,因此天帝派人嘉奖秦穆公,句芒神就是最好的使者。⑤

秦人鸟图腾崇拜的时代意义

作为一种久远的文化现象,图腾崇拜对人类社会的思想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秦早期文化中的鸟图腾崇拜,除了强烈的祖先崇拜的意味,更多体现的是早期人类渴求征服自然以及关于飞翔的理想。图腾崇拜从一产生就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在以氏族为单位的原始社会里,图腾对整个氏族的生存和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即便社会形态有了新的变化,而图腾崇拜的内涵一般不会有太大变化,它会在新的条件下,被赋予新的内容,并以新的方式在社会中留存。图腾崇拜首先激发了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随之而产生的图腾名称、图腾标志、图腾禁忌、图腾仪式、图腾艺术、图腾神话等等,共同构成独具一格的图腾文化。

图腾崇拜具有极强的凝聚力,它促使氏族社会更加团结,更加具有战斗力。无论柏翳还是大廉、孟戏、中衍,以及后来的飞廉和秦仲,这些在部族的发展史上留下声名的赢氏成员,他们无一例外都与翱翔在高空的鸟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是赢氏家族的神话人物,也是整个赢氏家族的信仰所在。他们身上,凝聚着整个部族的信仰和理想,以他们过硬的超乎常人的本领,一定曾经为整个部族带来过非凡的贡献,因之他们才被神话,被加以顶礼膜拜。而他们共同拥有的家族气质,也一定被后世秦人所承袭,也因此才会“江山代有才人出”,经过几百年的努力和奋斗之后,由嬴政创造了一统天下的新时代神话。

秦人的鸟图腾崇拜,一开始单纯因为崇拜祖先而崇拜玄鸟,后来在和自然灾害作斗争的过程中,又把人类想要像鸟儿一样飞上蓝天的理想附加其上。几千年时间过去,如今人类能够上天入海,探寻宇宙中更多的奥秘。相比部族社会时期的人,现代人类才是他们做梦都想不到的神话。作为东夷民族的一支,秦人当年从东海之滨西迁而来“在西戎,保西陲”,于漫长而艰难的发展中,假如他们有一天想念海边故土,一定会在充满飞翔理想的心中有所祈愿,幻想有一天能够飞过高山飞过大海,回到祖先们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有意思的是,那时的秦人,只能有这样一个幻想而已,他们没有想到,就在祖先们奠定过伟大基业的地方,如今有了陇南机场,首航开通的便是陇南——青岛线。那么,我们可不可以这样说,早期秦人的鸟图腾崇拜于当下的时代意义,就是老秦人的后裔们如今可以像鸟儿一样随时随地飞回到东海之滨去。

参考文献

①《山海经·海外东经》

②梁云,西垂有声:《史记·秦本纪》的考古学解读,三联书店,2020

③、④、⑤祝中熹,《早期秦史》,敦煌文艺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唐秀宁,女,1974.4.3 甘肃省成县人,职称:文化馆馆员,学历:大专,研究方向:陇南地域及民族民间文化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