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探索地方优秀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整合运用

李秀琼
  
民族文汇·教学与实践
2022年14期
云浮市第三中学 广东省 云浮市 云城区 527300

摘 要:复兴中华,离不开新一代青年对优秀文化的学习与传承。我国地大物博,风土各异,各地优秀传统文化汇成了泱泱中华。地方优秀文化是语文教学的宝贵资源之一,将地方优秀文化融入语文课堂教学,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理解,又能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传承地方优秀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本文就如何将地方优秀文化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整合运用提出一点自己的做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地方优秀文化;教学整合

前言

初中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关注地方优秀文化,引入地方优秀文化融入到课程教学,深入发掘地方优秀文化全新的价值,提升学生的人文情怀,让语文课堂教学更加符合教学目标,有效提升语文的教学质量。地方优秀文化是一个地区在长期生活发展中形成的物质与精神文化,包含着丰富的精神财富,具有极其重要的地方特色与文化内涵。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地方优秀文化融入语文课堂教学,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之心,传承地方优秀文化,又能陶冶学生情操,让学生综合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那么,如何整合地方优秀文化与语文课堂教学呢?

一、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入具体生动有趣的地方优秀文化,拓展视野

我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地方文化具有极大差异性。将地方优秀文化融入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当地文化的独特性,将不同的文化与语文教学内容进行具体分析,然后选择相关的内容,因地制宜将其与语文课堂融合,才能有效促进发挥最大效果,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让其实现优质教学[1]。

在教学课堂中,具体结合所讲内容,选取与当地优秀文化相关的具体内容,促进当地文化的传承,让文化学习效果更加显著与充分深刻[2]。与此同时,注重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的理解与学习,利用与生活实际相关的体验来感知当地优秀文化的含义与价值,才能让文化传承更加有效。

结合教学目标要求,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感与使命感。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课文《社戏》时,我结合课文中提及的社戏情景,融合了云浮地区的优秀民俗文化,如逛花市、舞狮子、打炒米饼、讨过年利是、放鞭炮等等,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语文的魅力,更深刻地体验鲁迅在《社戏》中表达的情感和写作目的,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习更高效,有效促进了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升,在宣扬家乡的文化同时也加深了对文化传承重要性的理解,同时拓展了学生的课堂学习途径,让语文学习更加开放,更具活力。

探索本土优秀旅游文化资源与教材教学的融合。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八年级下册课文《壶口瀑布》时,我事先游览并拍摄本土优秀旅游文化资源——飞鹅潭瀑布的视频,带领同学们身临其境,感受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豪迈气势,拉近了同学们与瀑布的距离。在此基础上,在学习《壶口瀑布》,就更顺畅了。

二、在综合性学习中引入地方优秀文化,通过社会实践扩展学生视野

在学习地方优秀文化与教材教学的融合过程中,可以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当地优秀文化的丰富多样性,让学习的效果更佳。有效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将理论感知转化为实际运用,有利于提升学生对地方优秀文化的感受力,增强学生的传承责任感与使命感,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更加符合教学课程标准,语文教学可持续发展。在实际中进行感知,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观察与体会,细心感受自己所处地方的风物人情,领略其中的人文精神,才能更加有效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动力。

例如,恰逢中国共产党建立一百周年,为培养学生热爱党和祖国的精神,立下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志向,我结合部编版语文教材七下第一单元的教学重点,以七下第二单元“家国情怀”主题为契点,采用项目式学习或者活动任务驱动型教学。以《老山界》、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对云浮籍邓发的文本片段阅读等为突破口,将云浮市邓发故居等作为红色文化研学活动基地,深入体会长征精神,培植家国情怀,设计了“缅怀先烈,传承红色文化 ——寻找身边的革命英雄的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同学们利用周末、假期,自由组成小组,参观云浮市邓发故居、云浮市革命烈士纪念馆、云城区思劳镇李晚烈士纪念馆,并到云浮市档案馆查找相关资料,或者实地走访群众,了解李晚、邓发等云城籍革命英雄的英勇事迹,感受革命英雄们的形象,学习李晚、邓发等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同学们写出来了一份份饱含深情的文章,再现了李晚、邓发等革命英雄们的光辉形象及精神,激发了同学们热爱家乡、传承英雄遗志的红心,增强了同学们的语文学习动力。

结合七下第一单元主题红色人物,第二单元主题家国情怀,在综合性学习《天下国家》中,我指导同学们以“图说党史”的方式进行红色历史寻访,同学们将对云城区的革命英雄的探访也融进去,精心制作了许多特别的“红色手抄报”。

三、在写作中引入地方优秀文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关注个体成长

在写作中引导学生认识到本地优秀文化也具有一定的传承意义,提升学生文化素养。

学完八上第五单元《中国石拱桥》,在学习习作指导“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后,要求同学们在查阅资料并实地调研后写作命题作文《家乡的桥》。

学完八下第五单元《壶口瀑布》等四篇游记后,我设计了“学游记,仿技法”系列阅读与写作实践活动,阅读有关蟠龙洞的文章,引导学生游览当地蟠龙洞天湖景区,指导学生出色完成关于“蟠龙天湖”的游记写作,作品质量比较高。

学习八年级下册课文《社戏》后,我结合课文中提及的社戏情景,融合了云浮地区的优秀民俗文化,如逛花市、舞狮子、打炒米饼、讨过年利是、放鞭炮,设计了半命题作文《家乡的       》,同学们取材范围广,可写性强。

综上所述,地方优秀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关注本地的优秀文化资源,利于提高学习兴趣,并通过“项目学习”的方式进行探究、整合与展示,从而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并使学生从死记硬背积累知识的学习方法,转向创新性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地方优秀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需要教师综合应用地方文化资源,进行语文教学,反过来又可以更新教师与教材资源相适应的教材观与教师观,实现从单纯传授知识到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课程设计的转变,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课程实施水平。

地方优秀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还可以传承并弘扬地方优秀文化,培养青少年对乡土的文化认同感及深厚情怀,有利于推动地方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令青少年扎根家乡,增强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崔世昌,孔旭风.刍议地方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资源整合[J].新课程,2021(21):13.

[2]罗惠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地方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J].中学课程资源,2020(05):4-5+38.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