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医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对策探讨

王玮
  
民族文汇·教学与实践
2022年39期
滁州城市职业学院 安徽 滁州 239000

摘 要:党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对思政育人理念和医学院校人才培养做出重要指示,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不仅仅只是思想政治教育专职教师的责任,而应该是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和全方位育人,高等医学院校的专业课教师也不例外,既要教书,也要育人。该文从高等医学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必要性,目前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希望为医学教育工作者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医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对策研究

引言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培养我国大学生高尚思想品德及正确政治观念、意识等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媒体信息传播的影响尤其大。基于互联网的新媒体在传媒领域的强势崛起,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产生深远影响,既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诸多挑战,也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1高等医学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现实意义

1.1有利于培养医学生良好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

医学生的专业精神体现在对自身职业素养的形成和职业能力的提升上,体现在将来做到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对患者富有同情心,全身心投入治病救人工作中。思政教育融入医学专业教育,可以增强医学生对医学精神的认知认同,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对道德规范和伦理道德的理解与感悟,激励医学生不断努力进取,提升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为将来从事医务工作、为民众提供医疗服务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1.2有利于体现医学人才培养的时代实效性

社会发展对医学人才要求越来越体现时代实效性。医疗服务与民众健康生命相连,医疗机构对医学人才的要求与社会需求是统一的,既要有精湛的医术,也要有高尚的品德。高等医学院校是培养医学人才的前沿阵地,应引导医学生努力学习、认真思考,理智地对待新生事物和新社会热点,学会辩证分析问题,让正确的观点占领医学生的思想政治领地,不跟风、不盲从,不造谣,不宣谣,提高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实现思想教育外化于形内化于心,将医学生培养成为与时俱进的、符合社会需求的医学人才。

2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存在的具体问题

2.1重教书,轻育人

传统教学理念认为医学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是泾渭分明、互不干涉的学科。育人是思政课的任务,由专职思政教师负责讲授思政理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而专业课教师只负责传授医学专业理论知识,一般不涉及思想政治教育,可谓“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对于思政教育问题,专业课教师多半能避则避,或是认为医学专业课没有讲思政的义务,或是担心自身思政理论水平达不到要求,因此医学专业教师在专业课程上讲思政的要求似乎就成了“一纸空谈”。

2.2教师的思政教育工作能力亟待提高

在新媒体环境下,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日益活跃、视野开阔,对思政教育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传统思政教育的内容、方法已经难以适应当代大学生的需求,这对教师的思政教育能力形成巨大考验。在教育理念方面,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已经无法得到当代大学生的认同,学生渴望被认可、被尊重,能够以平等的地位与教师开展对话、交流,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育。这无疑考验着教师的思政教育能力,尤其是基于新媒体的思政教育理念、模式、方法的创新,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能力,才能适应这种思政教育工作形势的变化。

3促进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提升的应用策略

3.1夯实立德树人根基构建“三全育人”体系

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完善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是关键环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所有施教者要正确认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在正确认识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各自的涵义及其相互关系基础上,全过程、全方位地开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要注重教书育人第一课堂,强化育人内容的供给。认真梳理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思政课程、课程思政育人主渠道的作用,优化课程内容,完善教学设计,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有效融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科素养培养的有机统一。其次,要注重实践育人积极作用,强化育人成效落地。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相结合,强化项目式管理、活动化实施,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实习实训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家国情怀。再次,要注重学生日常管理服务工作的育人作用,做到育人全覆盖。要围绕学生、关注学生、服务学生,立足学生成长发展需要,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和合理诉求,在关心学生、帮助学生、服务学生中实现育人成效。

3.2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内容的完善

作为践行立德树人的主导人教师,充分发挥教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引领和表率作用。在大学生中积极开展有关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活动,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把立德树人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日常工作中。将“立德树人”等新闻热点引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更好地促进教学内容的更新。引发更多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课程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课堂的吸引力和有效性。教师要具有开拓进取的工作状态。具备坚强的共产主义信念、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功底和浓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因材施教,根据大学生群体的个性特征,进一步发掘和培养学生“立德树人”的时代精神内涵,从而不断丰富“立德树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教育内容。

结束语

充分利用高等医学院校的专业教育资源和思政教育资源,坚持适时适度的有机融合,扬长避短、相互促进,构建稳定的思想协同教育机制,发挥教育合力作用,形成全员教育、全程教育和全方位教育,让医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修养,成长为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最终实现为国育才、为党育人的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李琪,张忠,罗容.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教育的协同融合研究[J].继续医学教育,2021,35(9):35-37.

[2]赵臣,袁忠海,侯毅鞠,李颖卓,方芳.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医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20(2):152-153.

[3]徐卫琼,冉海良,赵飞.思想政治视域下医学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培养对策研究——以昆明医科大学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20(8):69-70.

职业教育体质培优行动计划项目:药理课程思政案例教学案例建设2021tszjxa105、妇产科护理精品课程2021tjpzxkfkc17、实用妇产科护理技术2021tzyjyghjc04。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