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研究综述

徐婕
  
民族文汇·教学与实践
2022年44期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330038

摘 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英语课标(修订版)》)指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维度,而思维品质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阅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很好的承载物,学生的思维活动涉及了英语阅读课学习的全过程。回顾并分析国内外关于英语阅读教学中思维品质培养的研究可知,相关研究仍停留在理论层面,理论应用于实践方面的研究应加强。

关键词:思维品质;英语阅读;高中教学

一、概念界定

(一)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其思维的创造性、逻辑性和批判性,使其在跨文化视域下可以正确的观察与认知世界,有独立的正确判断能力。程晓堂(2017)特别指出此处的思维品质所指是与英语学科或英语学习相关的思维能力,并非广义上了思维能力。

(1)逻辑性思维

语言学家叶蜚声(1997)指出,语言有时可以帮助思考,语言是思维和知识的宝库。更准确地说,思维和语言是不能割裂的。思维的逻辑和语言的形式紧密相连,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存在和表达取决于复杂的单词、话语和句子。

(2)批判性思维

法乔恩(1990)认为批判性思维是一个以目标为导向的发展过程,其中包括解读、评估、推断等几方面。他建议学生应该有更多的学习经历,以帮助他们建立一系列包括认知技能在内的知识和思维能力。龚姚东(2015)指出,批判性思维是通过对思维进行评估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反思性思维,通过某些标准的改进,它能够提高总体思维水平。英语教学应通过发展一系列技能来提高学生的整体语言技能,例如通过使用英语收集和处理信息、判断和评价事物、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3)创造性思维

创新性思维是指在给定的上下文中依据现有的知识和材料,使用现有的思维模式来获得不同于常规思维或传统思路的见解和观点。语言学习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形式,一个人用来表达自己观点的语言不会是直接来源于书本或是老师教授的内容。他必须要遵循语言规则,进而组合语音语调或单词来传递他想要表达的信息,这就是一种创新。心理语言学家还指出,二语学习者尝试的中间语言,通过不断接受、反复试验才能逐渐接近其目标语言。尽管在使用中间语言的过程中可能会充满各种错误,但整个过程实际上是学习者语言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的发展(教育部,2017)。英语课堂上,思维的创新性能够不断在具象中抽象,在联想中突破、创新。在此基础上,英语课教师应鼓励学生更多地建立丰富的个人知识体系,不断突破思维定型观念,创造性地使用语言以提高他们的语言水平,并鼓励他们发展自身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二)英语阅读教学

阅读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许多学者对阅读提出了不同的见解。Grabe (1991)认为“阅读是读者与语境互动的过程,读者根据自己的背景知识、语言能力和个人经验来理解语境的意义,从而获得他所需要的基本信息和知识。”Nunan(2013)提出阅读是读者将书面信息与学生的背景知识结合起来构建意义和理解的过程。王蔷(2013)提出阅读是一个互动的过程,阅读教学可以看作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互动。教师的教学方式往往反映了他们对阅读和阅读过程的理解。王蔷总结出三种常见的阅读教学模式:自下而上模式、自上而下模式和互动模式。

《高中英语课标》明确指出:语篇是语言学习的主要载体。语篇承载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传递文化内涵、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阅读教学使学生学会欣赏语言和多模态语篇的意义和美感,丰富生活经历,体验不同情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一定的学习语言和人文、科学知识,不断拓展思维,提高审美、鉴赏和评价的能力。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

(三)国外有关思维品质的研究

国外从20世纪80年代就展开了对思维品质的研究。 欧洲经合组织在80 年代呼吁“学会学习,认真思考”;90年代美国市场上流行着一百多个思维的培训项目,据此大力提升公民对于思维品质的培养意识:1991年,美国对于国民思维发展的重视更进一步,美国政府21世纪人才培养目标的首 要能力就是“思维能力”;Peterson (1992)指出,学生自身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取决于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的学习技巧和方法。苏格拉底早期在教学实践中所采用的产婆术,即“问答法”,就是让学生不仅仅单纯接受被普遍奉为真理的知识,而是通过贯穿始终的诘问来引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深刻思考。Barnett (1993)指出在教学中设计读后活动的功能是验证学生阅读理解的有效性,发展其逻辑思维,并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阅读材料。Terenzini等人(1995) 认为不同教育课程的组织结构与体系构造、学生课上课下获得的经验,都能够对他们思维的变化产生深远而长久的影响。

进入21世纪,各国对思维品质的研究也逐渐深入。Doppelt (2009)认为,教学中的阅读旨在反映创造性思维的阅读能力,思维中的创造力使学生乐于创新,不止要改变教学环境,还必须多种评估方法相结合。Carlgren (2013)提出,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他主张高中生都应主动发展自身思维的批判性,即学生要存在质疑的态度,善于分析事物的两面性。Higgins (2014)强调教育必须结合时代发展,强化批判性思维与相关技能,以满足人类发展的要求。Vachliotis等人(2014)提出学生在不同领域中,对相关概念的认识和有意义理解的程度,都能够决定他们思维水平的提升速度。

(四)国内关于思维品质的研究

在理论内涵方面鲁子问(2016)指出,思维品质的发展对学生有较高要求,它要求学生能够分析文字中衍生出的其他文化、语言的有关现象,能够通过推断并准确掌握知识与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并逐渐发展自身多元思维。刘道义(2018)指出,优秀的思维品质来源于优秀的逻辑思维能力,用通俗的语言衡量 “思维品质”,就是指脑子动得快不快、活不活,思想深刻不深刻、新颖不新颖。陈则航和王蔷等(2019)认为,思维品质是指智力活动中特别是思维活动中智力与能力在个体身上的表现,其实质是人的思维的个性特征。思维品质是区分一个人思维乃至智力层次、水平高低的指标。

在培养途径方面,袁辉(2017)指出,应以思维品质为核心设计英语教学活动,遵循解读语篇深层化、讲解内容图示化、提问问题层次化、设计活动情景化等原则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胡明珠(2018)通过对阅读教学问题的设计与思维品质培养的关系的研究,提出问题是引导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最好方式,教师设计恰当的问题不仅能让学生有效获取文本信息,而且能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扩大关注点,进行深度思考。张恩怀(2018)认为,教师可以根据文本信息优化活动设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可以根据不同文本信息设计信息比较活动、写作表达活动、讨论活动和信息介绍活动等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陈则航和王蔷等(2019)结合实例,从多方面探讨了思维品质培养途径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例如,教师要冲破思维定式,设置科学合理的任务情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开展分析、评价、反思等活动来实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陈群团(2020)建议教师将读写任务整合,通过质疑文本提升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读后续写提升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李明远和赵倩(2020)以提问设计为切入点,结合相关的阅读课教学实例,从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三个环节探讨了问题设计的有效策略,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在实践研究方面,我国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1986)进行了长达 5 年的研究,通过对照实验得出结论:思维品质可以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加以提高。文秋芳老师(2008)提出了多种外语专业研究生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具体措施。苏斌(2015)从优化阅读课教学设计的角度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廖国荣(2016)提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思维引领,在对语篇进行提问时,对学生不能立刻回答的问题,教师要先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再给予提示,再一步步地引导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的出最终答案。葛炳芳和洪莉(2018)指出,要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关注学生的声音,以学习者为中心,有针对性地激发他们进行思考的动力,从而创建思想课堂。陈萍萍与程晓堂等人(2019)通过研究历年高考英语试题,探讨出让学生理解语篇中的视角、观点、态度,理解文化内涵,借助真实语境等方法,以此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程晓堂认为要在英语考试中系统地渗透思维品质的考察,通过考试例如选择语言材料、设计考试形式等方式积极引导教师培养学生思维品质。

三、思考与展望

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思维品质培养和英语阅读教学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其理论成果也不断丰富。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既要立足文本、挖掘课本资源,又要拓展课外阅读,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教师的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思维成果,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与思维能力。

思维品质培养仍是一个较新的研究方向,虽然其相关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但是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合理有效地将思维品质给予系统思考、充分吸纳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凸显等,这样的应用实践和研究还不多见。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特别是新教师的教学质量,有必要对其进行更多的研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学工作者有必要结合思维品质培养内涵与要求开展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工作及相关实证研究。如在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具体课例设计出合适的学习活动和任务,并努力提高课堂提问的质量,调动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教师要善于抓住课堂生成,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推动学生思维品质的进一步提升。在课堂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戏剧表演、电影赏析、英语文化节、演讲与辩论等活动渗透思维品质培养。总之,思维品质的培养应该是在课内与课外的交融、训练与实践的结合中逐步实现的,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英语教育工作者不断为之努力。

参考文献

[1]Barak, M., & Levenberg, A. (2016). A model of flexible thinking in contemporary education. Thinking Skills and Creativity, (22), 74-85.

[2]Barnett, M. A. (1993). Teaching Reading in a Foreign Language. ERIC Digest, (12), 4-6.

[3]Doppelt, Y. (2009). Assessing creative thinking in design-based learn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and Design Education, (19), 55–65.

[4]Grabe, W. (1991). Current developments in second language reading research. TESOL Quarterly, 25(3), 375-406.

[5]Higgins, S. (2014). Critical thinking for 21st century education: A cyber-tooth curriculum. Prospects, (44), 559–574.

[6]Nunan. D. (2013). Practical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Reading. Beijing: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 67-71.

[7]Peterson, D. (1992). Clinical pedagogy: Defining and measuring the teaching of essential and higher order thinking skills. Journal of Personnel Evaluation in Education, 6(1), 57-70.

[8]Richards, J. C., & Rodgers, T. S. (2014).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9]陈萍萍, 赵思奇&程晓堂. (2019). 例析高考英语高考试题对思维品质的考察. 基础教育课程, (18), 44-50.

[10]陈群团. (2020).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教育与教学研究, (7), 100-102.

[11]陈则航, 王蔷&钱小芳. (2019). 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思维品质及其发展途径. 课程.教材.教法(01), 91-98.

[12]程晓堂. (2017).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及其测评. 中国考试(05), 7-14.

[13]程晓堂. (2020). 如何在英语考试中渗透对思维品质的考察. 教育视界, (9), 19-23.

[14]程晓堂&赵思奇. (2016).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 课程.教材.教法(05), 79-86.

[15]葛炳芳&洪莉. (2018). 指向思维品质提升的英语阅读教学研究. 课程.教材.教法, 38(11), 110-115.

[16]龚姚东. (2015). 从思维品质到品质思维刍议英文教学中的思维品质培养. 英语学习, (12), 4-7.

[17]胡明珠. (2018). 思维品质目标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问题设计. 教学与管理(36), 108-110.

[18]李明远&赵倩. (2020). 聚焦思维品质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提问. 教学与管理(31), 65-67.

[19]林崇德. (1986). 试论思维的心理结构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01), 18-26.

[20]林崇德. (2006). 思维心理学研究的几点回顾.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05), 35-42.

[21]廖国荣. (2016).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亚太教育, (25), 56.

[22]刘道义. (2018). 谈英语学科素养——思维品质. 课程.教材.教法(08), 80-85.

[23]鲁子问. (2016). 英语教育促进思维品质发展的内涵与可能. 英语教师(05), 6-12..

[24]苏斌. (2015). 优化阅读教学设计促进思维能力发展——以《牛津高中英语》Module 6 Unit 3 Reading 教学设计为例. 英语教师, (21), 88.

[25]王蔷. (2013). 英语教学法教程(第二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6]文秋芳. (2008). 从英语议论文分析大学生抽象思维特点. 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的中国视角——第四届中国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27]叶蜚声&徐通锵. (1997). 语言学纲要.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8]袁辉. (2017). “思维品质”核心素养引领的英语教学活动设计. 教育理论与实践(29), 47-49.

[29]张恩怀. (2018).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研究. 英语教师, (20), 39-42.

[30]赵连杰&王蔷. (2016). 基于课例改进促进中学生英语学科能力发展的实验研究. 基础外语教育(05), 3-12+108.

[3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20).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