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新时代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探究
摘要:进入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时期,教育观念与思想就要有新的创新。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树立的启蒙阶段,应该注重对学生思想情感的培养。爱国主义教育一直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教育内容,学生能够通过课程内容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还能够培养学生民族意识以及爱国意识。但是,如何在新时代更好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当代教师应该重点思考的事情。本文从爱国主义理念出发,论述了爱国主义在初中阶段培养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在道德与法治课中较好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策略,为教师同行提供一定的参考,助力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新时代;初中道德与法治;爱国主义教育;探究
引言
初中阶段是学生树立人生观与价值观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培养思想情感的关键时期。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健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学科,应该时刻以培养学生基本道德观与价值观为宗旨,切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热爱祖国、以国为荣的爱国主义精神[1]。这就需要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较好地融入爱国主义教育,保证学生高效学习的同时培养和发展爱国主义精神。本文就从爱国主义教育理念出发,分析了在初中阶段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新时代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策略,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爱国主义教育理念
爱国主义是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是对祖国思想情感的忠贞、是对祖国亟需帮助的担当。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与内容。因此,爱国主义教育理念也应当及时更新,把握新时代主旋律,不断深化学生对新时代爱国主义的理解,不断增强爱国主义教育质量。爱国主义教育则是以培养我国青少年强烈的民族意识为核心[2],教导其始终以国家利益为主、随时为祖国牺牲一切,将自身实际行动融入到日常的生活过程中,同一切妨碍祖国前进的势力作斗争,助力我国的快速发展。
二、在初中阶段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
初中生的意识形态正在形成,身心发展正处于萌芽状态,可塑性极强[3]。同时,初中阶段也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时期,学校与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两方面的有利因素,切实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得学生拥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在初中阶段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祖国统一一直是我们中华儿女共同的期盼,也是我国的根本利益。这也是惨痛的历史经验给我们的难忘教训,因此对中学生进行强烈爱国主义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只有中学生一代树立起浓厚的民族意识,“祖国大统一、民族大团结”的愿景才能得以实现,祖国才能繁荣昌盛。保证中华民族复兴梦得以实现。在实现伟大中国梦的过程中注定步步维艰,我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国际社会挑战,这注定是一场持久战。因此,需要我国青年一代持续发力,助力伟大复兴梦的实现。促进个人价值的提升。个人价值始终与社会价值是相互统一的,个人价值的实现需要社会价值来体现。中学生在实现个人价值中也不断创造着一定的社会价值。
三、新时代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策略
1.深入课程教学内容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主要教育内容为我国的基本形势政策,为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就需要教师深刻探究课程教学内容,从中挖掘与爱国主义教育元素,将爱国主义与课程内容与实际国情相结合,进一步增进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深化。例如,统编版的道德与法治的“走进法治天地”课程学习中,教师可以挖掘其中爱国主义元素,利用多媒体将我国现有的法律体系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到学习法律的重要性以及了解到如何去做个守法公民,令其产生民族自豪感,奠定民族自豪感。
2.大力弘扬我国传统文化
文化自信始终是支撑我国不断前进的动力。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学生可以从我国悠久的历史中感受到我国古人的聪明才智,从中汲取营养,学习到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从而树立起来正确的民族观、历史观以及价值观等。例如,统编版道德与法治的“文明与家园”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遗产与相关纪录片播放给大家观看,让学生了解到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同时也展现出将要失去传承的文化,让学生认识到文化传承的不易及其重要性,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我国历史文化,不断提升学生的历史认同感、民族归属感,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3.贴近新时代主题教育
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中,需要让学生了解到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及奋斗目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初步的认识与认同,认识到改革开放对我国经济社会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以及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历史进程中,每一个华夏儿女在坚定的爱国主义精神下共同努力奋斗,不断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作为教师,应该积极的引导学生认识到新时代我国的奋斗目标是什么,需要努力的方向是什么,培养学生为国奉献的精神,助力我国伟大复兴梦的实现。例如,统编版道德与法治的“勇担社会责任”课程中,教师应该在课程讲解过程中增强学生的社会意识、责任意识,可以通过引入当时的热点话题进行探讨,启发学生思考应该扮演什么样的社会角色、承担什么样的社会责任。让学生真正的投入到社会中,增强爱国主义精神,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结语:
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把爱国主义作为教学重点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文化观和人生观,正确看待国家的发展,注重将新时代中国特色与课程内容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到教学中,将学生培养成新时代新青年、新人才、新主力,不断推动国家的快速发展的进程。
参考文献:
[1] 陈质颖,刘建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思考[J].现代交际,2020(22):134-136.
[2]庄千朝.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贯彻爱国主义教育[J]. 中学课程资源, 2022, 18(4):2.
[3]李汉玲. 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探究[J]. 天津教育, 2020(5):2.
作者简介:陈少华,男,汉族,福建莆田人,中学二级教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中学思想品德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