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新课标背景分析多媒体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科学应用

张翔
  
基教中学版
2022年7期
陕西省西乡县堰口镇古城九年制学校 723500

摘要:初中教育加强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育,如何运用多媒体,已经成为了教师研究和实践的核心课题。本文针对多媒体技术的教育功能,分析了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方案和策略。通过创设多媒体情景组织和开展小组合作的学习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动机。

关键词:新课标;多媒体;初中;道德与法治

理论概念性强,理解难度大,学生学习的过程十分吃力。导入多媒体技术打造生动、形象的课堂,要求教师做好教育工作引导工作,引领学生们的思想和行为走向正轨,在生动、有趣的教学课堂上,吸引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实现教育改革的任务目标。

一、多媒体技术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功能

多媒体课堂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约束,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因为学生的生活经验、社会经验有限,缺少与道德法治知识的相互接触,在学习理论知识、概念知识时难度较大。多媒体课堂上,学生对知识的关注度大幅度提高,尤其是晦涩难懂的知识,在多媒体课堂上,改善了学生学习意愿低的问题,切实实现了教学课堂的形式创新、内容创新,营造了活跃的教学氛围,提高了教学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减轻学习难度。

二、应用多媒体技术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学实践方法

(一)创设多媒体情境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教学中,很多的理论知识和概念教学都是生硬的、晦涩难懂的,缺少丰富的案例资源,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教师可以引进多媒体技术,突破陈旧的教学形式,协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构建起多媒体课堂情境,创设特定的案例情景、问题情景,使学生们加入到对情境的探究思考中,理解本节课程的知识。教师可以结合课程的具体内容,导入多媒体技术,用图片、视频、音乐的形式,营造形象的情境,将生活中的案例故事、典型事件等作为素材,引进的课堂上,引领学生们加深情感体验,产生视觉、听觉的记忆体会,深层次的理解知识,创建起生活化的情境,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说说我们的学校课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们播放校园内的场景,用学生们熟悉的操场、花园等情景的图片、视频,吸引学生在课堂上的关注点。引导学生了解学校的发展历史、发展变化,主动地对学校环境进行优化,爱护校园环境,感受校园文化。

(二)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利用多媒体技术对课堂的教学形式进行创新,构建小组合作形式的课堂,教师可以利用设问的方式明确小组合作的目的,将学生的思维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们主动的合作思考,确定合作学习的方向,切实提升学习意愿学习效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鼓励学生分小组进行主题任务的探究,自主地进行图片材料、视频材料、文字材料的收集、整合,制作一张完整的材料,在课堂上与同学们展示和分享。学生也可以在网络学习平台上、班级的QQ群、微信群中发表意见,进行小组分工合作,共同落实小组学习的任务目标,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地体现出来,增强了学习动机的同时,学生们将会在实践和合作协调中,巩固知识、内化知识,提高道德与法治综合素养。在父母多爱我的课程教育中,教师可以组织和实施小组合作的活动,让学生搜集生活中的素材,对父母的爱进行深层次的感知,学生们可以写一篇与父爱母爱有关的感悟,也可以选择父爱母爱主题的歌曲进行表演活动。

(三)让同学们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合理运用法律知识

在学习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过程中,我们的学习过程就是通过阅读一些材料,明确其中涉及的法律知识。比如,我们在上网的过程中,个人信息被非法盗取了。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我们可以通过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结论:

综上所述,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和教育理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师有必要将学生作为主体,贯彻以生为本的思想和理念,引领学生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学习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思考。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素材,创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形式,恰当、灵活地运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构建灵活、激趣的课堂,培养学生健康人格与心理,实现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许来友.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的认识[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34).

[2]刘海燕.试谈多媒体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科学学周刊,2011(8).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