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初中美术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美术作为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创新中助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根据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美术助力于乡村建设,创建“美丽乡村”“美丽家园”,使农民的生活环境有明显改善,让绿水青山成为乡村振兴的金山银山。乡村振兴,在当下是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等多种元素的结合。以美术助力乡村振兴,从物质上来说,运用美术与文化产业结合拓宽和开阔农村发展的经济体;从精神上来说,对生活环境的改造,提高了人们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增加了人们的精神食粮,提升了人们的思想境界。
关键词:初中美术;美术教学;农村教育
艺术以其丰富的精神营养,吸引着探索它的人去开发、去表现自我,人们在丰满充盈的精神状态下去创造和表达,同时也充实着人类的创作经验和积累。美术在乡村振兴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美术可通过彩绘、绘画、剪纸等形式以美的方式直接影响着农村的生活环境。因此,文章对乡村振兴下的初中美术教学进行研究。
一、以红色文化为构建核心建立新型美术课程
红色文化融入初中美术教育的关键点,要确保对学校的红色文化资源以及本校美术课程构建有深层研究及了解。在开展红色文化美术教学中,充分利用抗日战争等多种资源,结合实际教材进行针对设计和研究。在班级内部设立传播井冈山精神理念的创作主题,坚定学生心中红色文化信仰,对红色文化主要内涵深入探索。要将红色文化变为美术教育发展重点,则要不断地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发现红色文化元素并创新融入,让学生不止了解历史事物表象,更要从精神层面与各革命英雄进行沟通。在教学内容设计上要以教材原有内容为基础,将红色文化进行融入渗透,按照美学创作规律,以红色主题为实践教学内容,强化课堂融入过程,让当代学生在多元化的教学内容中获取民族精神的认知增加社会责任感。
二、培养学生审美,激发美术学习兴趣
在农村普遍的美术课堂上,教师占据了绝对的主导性地位,部分水平稍低的教师只专注学生绘画技能的练习,认为美术教学就是学习绘画,却忽视了对美术知识与审美能力的教导,以致农村的美术学科越来越单一、枯燥化,背离了教学目标的初衷,学生难以取得思维、审美的良好发展,教师难以取得有效的教学成果。“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农村学生无法意识到他们所生活的环境里,正是许多美术家千方百计想要去采风的地方。农村拥有着城市无可比拟的自然资源,秀美的山川、广袤的田野、汩汩的溪流还有那“接地气”的农家小院等等,让学生明了本土文化,理解本地风俗,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美,懂得欣赏自己家乡的美,更重要的是要教会他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兴趣是学习的基本动力,在课堂上教师应充分把美术独特的魅力发挥出来,以轻松多样的内容呈现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农村学生思想保守,生活单一,所以思维被禁锢,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勇敢的表现出来,画出的总是索然无味,也不敢把自己的画给别人看,害怕别人嘲笑,教师应采用幽默的语言逐渐消除学生内心芥蒂,勇于表达,勇于展示自我。同时教师也应该在熟悉的专业知识基础上延伸知识点,以博学获取学生的认可。
三、融合乡土艺术,因地制宜开展美术教学活动
新课程标准曾提出:尽量应用自然环境资源及其学校和社会生活当中的资源开展美术教学。新课程注重美术学科资源的开发与运用,而农村区域就有着各式各样的美术资源可供教育者去选择。农村学校所具有的最大优点便是有着大量的自然资源,像是小溪旁的卵石、农田中的花草、禽类身上的羽毛及其农户家中所堆积的秸秆这些都是开展美术创作的良好素材,这部分素材给学生创作给予着源源不断的动力。“对于我们的眼睛,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对美的发现。”因此,在平时的美术课程教学当中,需要结合当地特色,融合乡土艺术,倡导就地取材,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对美术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另外一方面可以减少美术课程教学所要付出的成本,有助于美术教学的顺利开展。比如,运用粘土来取代橡皮泥开展泥塑教学,使用普通的纸张来取代卡纸开展折纸艺术教学,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四、以红色文化资源为依托,积极利用网络技术开展美术课程
现代网络技术发展迅速,随着网络技术的全面普及,学生的上网时间占比明显增加,显然网络已经成为学生的主要生活构成,并时刻影响着当前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以及行为规范,针对当前这一现状,学校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调整当前教学模式,适当将网络教学方式进行融入。通过网络平台教学将红色文化融入,建立红色文化校园网络基地,拓展学生获取美术课程知识途径,建立具有红色文化发展特点的阅读区域,定期将红色文化艺术作品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展览,让学生时刻了解红色文化、缅怀革命英雄。
五、结束语
农村初中的美术教学,首先应该建立在教师对学生的正确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尊重和保护学生的独立见解。教师可以调查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与态度,了解学生美术学习的水平和已经学过的知识与技能,并在具体的情况下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兼顾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我们农村初中的审美教育也可以更具体地感受到美好的现实生活,丰富农村学生的生活空间和精神空间。积极引导学生,强化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渗透和融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1]夏佳慧.当前农村初中美术教育的困境及对策探析[J].学生·家长·社会:学校教育,2021(4):180.
[2]张兆帅.农村初中美术教育的困境及对策探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19):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