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中国传统文化—京剧在高中美育教学中的实践性研究

赵亚军
  
基教中学版
2022年34期
新疆昌吉州第二中学 831100

摘要:京剧具有独特的魅力,不仅能作为当代青少年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媒介,还能提升学生的美学素养,使其在京剧戏曲演唱以及扮相中,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基于此,本文立足于高中美学教育,对京剧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进行,旨在为之后相关人员对其进行研究时,能够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京剧;高中美育教学

引言

京剧又被称为京戏,在京剧艺术欣赏中,人们不仅能够感受中华历史文化的魅力,还能提升自身的审美素养,从不同角度了解千百年来积淀的文化艺术形式。将其引入高中,开展美育教学,能够有效为学生发展提供助推力,使其在京剧了解中,体验民族情感,并更好地感受戏曲歌词中的伦理道德,使其在京剧中体验美德文化,进而在各个感官体验中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美学艺术,提升其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能力和掌握能力。

一、创设京剧校园文化,提升学生的审美体验

把京剧融入课堂中,不仅能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还能强化美育课程教学效果,并且京剧所形成的文化氛围,还有利于学生审美能力发展,增强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情感[1]。因此,高中可以将京剧的艺术特点表现到校园的环境建设上,如在门厅、楼道、学校的小画廊等位置上,京剧演员的面部妆容、经典的京剧艺术家名言、剧照呈现出来,使之形成校园环境文化中的一员,以此促使学生感同身受,依稀提升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同时,教师还可以定期组织形式多样的京剧艺术绘画作品展,把中小学生的泥塑、美术作品和绘本教学书籍,在学校内进行展示,并开展交流活动,让高中学生用自己最朴素、最直观的美术表现去展示与宣传传统京剧艺术,发扬传统文化中的美术精髓。中华美育精神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中,数千年的文明,形成了中华民族人特有的审美观与审美情感。而中国文学体现了中华民族人的勤奋与睿智,传承与发扬中国文学使学生从中华艺术的深入体会中,建立了更基本、更深入、更深刻的精神信仰,开发了学生深刻、持久的学习能力,将京剧融合于校园文化中,是提升美育教育、学生的民族荣誉感与创新能力的一种有效形式。

二、立足于京剧本身,开展学生的美学教育

传统京剧身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国粹,有着“三美”的文化特征。其一,是以意象优美打动人心灵[2]。传统京剧表达形式主要是采用虚实结合的方式,表现中国古代的家庭、爱情和励志事迹等。京剧的规定非常严谨,所扮演的角色和叙事类型也非常多样,在演绎过程中,讲究以美妙的意象、生动活泼的唱腔等,多种形式表现叙事的特点,实现“以形传神,形神兼具”的美学境地。在高中美育教育中运用京剧能形象地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其二,是以艺术美感震撼人心。京剧作为一门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京剧的伴奏采用胡琴、月琴、敲锣等乐器,与上述乐器工具组合、协调,构成一种旋律韵律度较强的富有浓郁特色的声音伴奏方式。教师经过对京剧技巧的掌握与鉴赏,学生可以体会不相同的声音艺术,以声美感听觉,以声美震撼人心,进而柔和内心情绪,提升自身美学感悟。其三是能够以形体美增强视觉体验。京剧经过对各种角色脸谱、服饰的设计,呈现出各种角色的性格特点,使人们在观看过程中,可以透过脸谱、服饰等特征,体会到各种京剧角色所产生的特殊视觉体验,提高人们对戏剧的认识。因此在传统京剧艺术中,通常将面部涂上一种色彩代表这个角色的命运以及其扮演的人物。如脸部涂有红色水彩的多是正直、忠诚勇猛之士;面部涂有黑白水彩的则为智猛之人;而面部绘有金黄或黑白水彩的脸通常多为表示狡猾、邪恶的人;而金黄和银色的脸谱则代表神魔和怪物。这种带有鲜明对比特征的脸谱,可以有助于人民更快、更好地掌握剧目,从而体会京剧的艺术特色。基于此,在美育中融合京剧,能促使学生在形象中,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并使其在故事中提升自身的美学素养和文化修养,使其内涵民族之大义,知晓世界之乾坤。与此同时,对中国京剧绘画的掌握,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绘画文化素养,长期的练习还能够充实学生的文娱人生与艺术人生。

三、在学科教学中融合京剧,提升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能力

在美育中引入京剧,需要课程进行融合,只有把京剧艺术和学科结合到一起,才可以使学生更全面地去认识艺术、更充分地去感受京剧美学的内涵[3]。例如,学生语文教学中的作品,主要是指那些中内外艺术家的文学作品,这些文学蕴含着许多艺术因素且能够与京剧艺术因素进行交叉撞击,以此提升学生对于文学作品人物美和语言美、性格美的理解,使其在曲折情节中表现的人物经过挫折以后的感悟,进而在艺术收获之美、戏曲表现之美、文学寓意之美中,强化自身在精神与情感的结合,最终达到知识理解与文化理解性融合的目标,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中的美学意象,提升其审美认知。再如,将学校教材中的舞蹈作品和京剧统一,强化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感受力,使其了解舞蹈的魅力和京剧的情深意切,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美学感官,强化学生的对于美的把握。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京剧经过近百年来的发展和创新,有了多种艺术形式。京剧与高中教育进行有效融合,能提升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能力,进而强化其美学意识,使其在知识的学习中,提升自身美学素养和审美水平,使其更好地感悟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美德,从而提升美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姚志强,何燕漪.戏曲进校园工作的探索与实践——以中国戏曲学院扶持厦门实验中学京剧特色发展工作为例[J].教育家,2021(39):11-13.

[2]张宜霞.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梅兰芳美育课程建设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1(11):123-126.

[3]李斐斐.美育视野下建构徽剧、京剧艺术的“云教育”研究[J].安徽教育科研,2021(25):1-2.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