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融入生活化,感受初中生物实验教学魅力

刘乔莉
  
基教中学版
2022年31期
四川省乐山市实验中学 614000

摘要: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落实生物学科素养的重要载体。生物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合理将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现象与生物实验相结合,能够迅速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深切体验“学有所用”的快乐。鉴于此,本文对生活化的生物实验教学举措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提出了相关的优化方案,以求赋予初中生物课堂新活力,让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效率,增强学生生物学科素养。

关键词:生活化;生物实验;教学策略

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是教育界当前比较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主要是指基于生活场景以及生活实际情况,深度挖掘生活中的客观实际场景与各学科教学目标和内容之间的关系,随后将生活化的案例和场景融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去的教学方式。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能够迅速激活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探究热情,并能引导学生将相关专业知识与实际生产生活相联系,进一步提高学生认识真实世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以初中生物学科教学为例,通过生活化的教学场景能够快速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实现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成效的有效转化。

一、初中生物实施生活化实验教学的价值

(一)有助于降低学生对实验学习的抵触情绪

实验教学是激发学生对生物知识探究热情和探究能力的重要教学方式之一。但由于课时安排教少、实验设备陈旧以及学生基础不牢固、实验操作能力较差,再加上实验中过程中繁琐的步骤与诸多注意事项等原因,导致部分学生对于生物实验教学存在抵触心理。对于这部分学生而言,增添生活化的实验元素能使学生感受到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是紧密结合的,严肃的科学探究实验也可以是轻松愉快的。这样做能实现学科教学与生活、社会有机相融,从而激发学生生物学的学习热情,消除抵触情绪。

(二)有助于增加学生参与生物实验学习的机会

乐山地区2021年才提出要将生物实验技能操作考试加入中考升学实验操作考试范围,加上中考分值较低、实验教学课时安排较少、专业实验器材易被损耗等因素,生物实验开展的机会并不多。对于实验操作,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大多只注重知识讲解,这就产生了“实验过程基本靠讲,现象基本靠想、结论基本靠背”的实验流程,学生无体验、无收获,参与感很弱。巧妙、合理地利用生活化实验教学能有效增加生物实验操作机会,促进学生生物学科核心技能和实验操作水平提升。

二、初中生物实验生活化教学的现状和不足

(一)初中生物实验生活化教学理念贯彻不到位

生活化的实验教学方式在初中生物学科中的应用和贯彻状况与初中生物教师的实验生活化教学理念有着非常重要关系。现阶段部分初中生物学科教师由于教育教学观念陈旧以及自身对实验教学的不重视等原因,不能设计出高质量的生活化实验教学举措,导致生活化实验教学举措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并没有发挥到预期的成效。

(二)初中生物实验生活化教学与生活渗透不彻底

生活化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方式要求实验仪器、试剂、内容等诸多方面都要渗透生活化的因素。但是现阶段由于受到初中生物教师对于生活化实验教学方面的教学能力参差不齐的影响,初中生物生活化的实验教学形式渗透并不彻底。

(三)初中生物实验生活化教学举措单一

日常生活中,生物实验素材如蚯蚓、发霉的橘子、各种蕨类植物的叶片;生物实验案例如温度、水分和氧气影响种子的萌发、光和水分影响鼠妇的分布;生物实验器材如玻璃杯等非常常见,但是由于实验材料准备费时费力以及组织实验开展管理难度较大等原因,现阶段生活化实验被教师应用到生物实验课堂教学中的少之又少。不光生活化的教学举措被应用到初中生物学科中的不多,就连相关的教学举措也十分单一,这就导致在初中生物生活化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并不能很好的在生活化实验探究过程中实现生物学科综合素养的提升。

三、初中生物实施生活化实验教学的策略

(一)实验仪器的生活化

生物学科与人们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常见事物来替代专业实验器材,也是提高学生实验参与度的切实可行的策略。将实验教学中要采用的专业仪器进行生活“平价物”替代,不光可以锻炼学生的思考观察和分析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与实验探究能力,最终促进生物学科素养的全面提高。如在《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耐热玻璃杯代替烧杯。在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中,在普通的洗干净的玻璃瓶内铺上湿润的厨房纸以代替培养皿和滤纸。在接种灭菌相关实验当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运用高压锅或者采用高温蒸熟的方式进行灭菌。通过不同的生活化实验仪器,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找到生物知识学习的“绿色通道”,从而实现生物专业知识从课堂到现实生活的迁移。生活化实验器材的便捷获取,还能拉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陌生感”“距离感”,促进生物实验在生活中的开展,实现初中生物课堂提升学生生物学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生物学科素养的客观教学目标。

(二)实验试剂的生活化

在生物实验过程中,有时会运用到一些专业试剂,如盐酸、硫酸等。这些专业试剂,对学生来说不容易获得,并且硫酸、盐酸具有腐蚀皮肤、刺激鼻黏膜等危险,这无疑给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开展带来了相应的阻碍。为了更好的发挥生物实验教学的促进作用,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采用生活中常见、易得的物品替代专业实验试剂,这样即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将生物学知识应用到客观实际当中,还能够保障实验的顺利开展,提升学生实验探究技能。如,在探究“酸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这个实验中,用稀释的食醋代替酸雨,在家就能结合刚萌发的豆芽开展相应实验探究。用柠檬汁、鲜橙汁、洗衣液等让紫甘蓝溶液或者黑枸杞溶液呈现不同颜色,让学生简单体验酸碱之别。探究“不同浓度的酒精对水蚤的心率的影响”实验中,可以用不同度数白酒替代97%酒精。通过分析和观察,合理利用生活中的各种调味品、常见食物与生活用品运用于生物实验中作为实验试剂,借此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细节,积极参与学科探究活动。在这个过程中,达到经历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最终建构知识的目的。

(三)实验内容的生活化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基本原则中提到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实验内容生活化是有效引导学生将生物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实际进行深度融合的重要形式之一。生活中的一草一木都可以是生活化实验教学的素材,生活中的众多生活细节和场景都可以是生物学科实验教学的重要教学内容。如学习《消化和吸收》一课时,要涉及到“胆汁对脂肪的乳化作用”,可以用鸡或者鱼的胆汁配合菜籽油进行课堂演示实验。讲解《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相关内容时,可引入泡菜的制作。《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中提到制作米酒的方法,由此拓展开来,可教授学生制作葡萄酒以及豆腐乳的方法。在讲解《生物的变异》一课时,可展示提前拍摄的同卵双胞胎的照片,他们遗传物质相同,但可能胖瘦不一,引导学生探究产生差异的原因。这些都是很好的生活化生物实验教学的具体素材。结合类似的有趣的生活化现象训练学生对生活中的现象观察和总结,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借此拓宽学生的生物学科思维和知识体系,从而拓宽学生生物学科知识以及学习技能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在进行生活化实验学习的过程中感悟生物学科的内在魅力,激发学生内在的对生物学科的求知热情。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融入生活化的元素,可以从实验仪器、实验试剂、实验内容等诸多方面的生活化入手,通过各种生活化元素的全面渗透,将初中生物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进行有机的融合,引导学生将所学到的生物学专业知识运用生活实际中,意识到生物学科知识学习的重要性,通过生物学科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升学生的成就感,让学生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中感悟初中生物学生活化实验教学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段钢.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生活化”深度学习探究[J].中学生物学,2019(2):40-41.

[2]秦秀娟.初中生物实验的生活化整合研究[J].新教育 (海南),2019(5):43-44.

[3]韩国娟.基于生活化的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开展[J].文理导航,2019(26):70.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