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未来教育理念视域下“学本教学”理念在初中数学的扩展实践

陈旭权
  
基教中学版
2022年27期
广东省东莞市洪梅中学 523160

摘要:未来教育理念是指遵循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最终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特色教育教学实践。“学本教学”则是紧紧围绕培育学生整体素养、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以"主动学+引导学"为学习的基本方式,彻底由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释放潜能、全面发展的一种新型课堂改革。二者在教育理念上不谋而合,共同印证了新时代的教育需求。基于此,本文就未来教育理念视域下“学本教学”理念在初中数学的扩展实践展开了研究。

关键词:未来教育理念;“学本教学”;初中数学

引言:所谓"学"指的就是学生,"本"就是基本、根本的意思,合在一起就是以学生为根本进行教学设计。再进行进一步地分析,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阐述:第一,以学生的学习为基本;第二,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里所说的发展是学生长远的发展,全面的发展。学生在校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有一个不可或缺的成员便是教师,教学设计对于教师来说就像是船的船帆,船在行驶的过程中,船帆得为它指明方向。由原来的教师为主体变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作为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辅助学生进行学习,以及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整体进行合理把握。

一、主动学

广义的主动学是指学生为达成学习目标所独立开展的一切学习活动,而"学本教学"中把基于学生自己主动学习的方式简称为主动学。这里所说的先阅读,并不是主动学的全部方式,还可以有先实验、先体验、先活动、先探究、先尝试等方式,可以依据课程特点来选择学生主动学的方式。主动学并不是让学生完全靠自己学习,教师完全不教,让学生漫无目的去独立进行探索。学习式的阅读是需要具备明确的目标性、有深度的思维性及有方法的反思性。数学也有它独有的特点,它不像其他学科,推出一个定理是推翻之前的定理,而是站在之前原有的定理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深化,它也有自己相关的历史小故事,它也有它独特的逻辑,事事有理有据,是一门很"漂亮"的学科。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小故事来激发学生主动学。

例如,学习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第三节《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内容时,在探索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过程中,最初加入了欧几里得在《几何原本》求得角的平分线的小故事,达到让学生将历史与现在连接到一起的目的。接着又用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实例,植物园三叉路上设计路灯的位置及用折纸的方式求得用木板和铁做的角的平分线留下疑问,激起学生想要解决问题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初步达到进入新课的效果。一整堂课下来教师通过层层问题来让学生展开思考,最终推理得出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与直接交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相比,多了让学生自己摸索自己探索的过程,能够让学生对于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有较深刻的印象。

二、引导学

引导学是帮助学生提前预习的辅助工具,比如决定学生能否有效地预习所依靠导学单就属于引导学。通过课堂观摩我们发现学生对于引导学的依赖程度一般,因此需要优化体现引导学的导学单,使之发挥其最大优点。目前,教师们所设计的导学单普遍简单,并没有适合每位学生的发展,如:不能为学优生起到拔高的作用,因此在设计导学单时学习任务可以提高层次性,做到适度、适当、适合、适用,难度适中。这样才能符合学生实际需要,满足不同学生发展。

例如,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第三节《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导学单在形式上简单明了,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发现自己需要完成的部分。没有那么多干扰文字需要从中筛选,从而找到自己所要预习的内容。内容设计上共由三个学习任务组成,分别是:学习任务一,促进实践技能,作角的平分线:第一,角的平分线的定义是什么?第二,怎样求得用纸制作的角的平分线?第三,用木板或铁片制作的角的平分线该如何求?第四,为什么平分角的仪器能够平分角呢?它的原理是什么?第五,我们仿照平分角的仪器的原理,用直尺和圆规制作一个已知角的平分线。;学习任务二,通过实验过程,发现并验证角平分线的性质;学习任务三,通过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第一个学习任务的功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通过完成学习任务一既能够回想起角的平分线的定义,也能够通过思考、探讨角的平分器的原理,掌握用直尺和圆规画出角的平分线方法。运用直尺与圆规画出角的平分线是中考的考点之一,学生需要掌握此块内容并且熟练运用,因此在任务一里加入了此块内容,并且用表格列出需要画,需要写的地方,能够让导学单在页面上保持整洁。任务二是通过让学生自己去测量数据,通过对比数据得出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如此设计使得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更加具体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学习任务三是巩固练习部分,分别为基础练习、综合运用以及拓展探索,能够适应每名学生的发展,起到基础练习,拔高等作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未来教育理念视域下的“学本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只是设计安排学生进行问题的探讨、是引导学生开展讨论的组织者、引导者、分享者,处在时间与空间前台的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学习过程体现学本,要充分依据初中生的学习基础,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发挥。要将主动学、引导学穿插于教材中各个知识要点之间,在主动学的时候对学困生进行点拨,引导学的时候对于有争议的问题进行启发,教师再辅以及时给予评价、鼓励或者进行追问,从而使学生完全掌握知识点。

参考文献:

[1]曹一鸣,马云鹏,郭衎,孙彬博.面向未来的初中数学课程图谱分析——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学习框架2030”为基础[J].基础教育课程,2020(19):4-16.

[2]温善明.合作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创新与应用[J].新课程,2020(28):15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