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家校社协同视域下高中生涯教育的模式创新
摘要:职业生涯占据了人一生中大部分的时光,职业生涯教育着眼于每个人一生的职业发展。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普通教育缺乏基础训练,学生没有适应社会的能力,导致很多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社会和家庭普遍对这种现象产生了担忧,“生计教育”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时任美国教育总署署长的马兰指出,教育必须要给予人们应对多种职业的知识和技能。20世纪90年代,日本文部省明确了职业生涯教育要从小抓起,以求实现学校与社会的平稳衔接,帮学生适应成人阶段的发展需要。2011年日本文部科学省将职业生涯教育定义为,通过培养学生必备的能力与必备的态度,使每个学生都能实现自立,促进学生职业发展的教育。
关键词:家校社协同;高中;生涯教育;模式创新
引言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强调,基础教育应使学生“学会独立生活,热爱劳动,具备社会适应能力。正确认识自我,具有一定的生涯规划能力。”自新高考制度实施以来,高中学校不再分文理科,大学各专业录取对学生选学的科目做出了明确要求,高中选科跟志愿填报、大学专业录取已实现对接。可见,高考选科基本确定了职业生涯规划的大体方向。新的政策,希望引导高中学生能学会思考自己的人生和未来,对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高考新政带来的变化,高中学校应积极发挥家校社协同效应,构建起科学适宜的生涯规划教育体系,从而同步培养学生的学业规划能力和职业规划能力,提高学生的生涯决策和自我管理水平。
一、家校社协同实施生涯教育的平台创设
为助力学生对职业、行业的深度了解,学校整合了家长和社会的多方资源,创设了多类别职业体验基地、多层面亲子生涯沙龙、模拟职业招聘现场会、院校联盟假期生涯共育夏令营、行业精英线上咨询会等多种生涯教育的平台。仍以家校社共育平台——家长进校园职业分享会为例,某中学利用召开家长会的契机,向家长们宣传家庭参与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号召家长们积极参与“家长进校园职业分享会”活动,每年举行两次。2022年高一年级组通过将家长职业与学生的职业理想等信息相匹配,确定不同职业的家长来校进行分享。受邀家长都是各行各业的职场精英,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与岗位上认真工作、用心耕耘,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家长分享的内容包含:基本从业内容介绍、职业发展前景、对受教育程度和职业技能的要求、该职业的优缺点、给高中生的具体建议等。家长的职业类别很多,涉及职业经理人、网络信息工程师、化工研究专家、农科检测师、高速公路管理工作者、应用物理学家、材料工程科学家、省妇联社会工作者、轨道交通设计师等职业。其中从事农科检测工作多年的一位家长,长期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与农药残留监管工作,是全国农业行业职业技能8大赛国家级裁判员,并多次参与制定国家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在国家对于食品安全日益重视的今天,其检测行业前景可观,她的分享会场场爆满,加之其幽默的介绍方式,现场气氛几次达到高潮,学生们对这个的职业的陌生感也逐渐消除。每位受邀家长在同一间教室做两次相同内容的分享。一场分享结束后,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另一间教室聆听家长的分享,学校再将职业分享视频收入家校社共育资源库。这一平台的创设,打破了学生对专业职业的认知壁垒,使学生触碰到了真实的职场世界,积聚了家长参与家校社共育的强大力量。
二、家长为高中生营造良好的生涯教育家庭氛围
家庭是学生生涯教育发展的培养基,家长是学生最早的职业生涯教育老师。从小父母就问孩子:“你长大想做什么?”“你长大要做什么?”对于这样的问题,孩子的回答多数与父母所从事的职业相关联,与家庭氛围的熏染分不开,在父母的言传身教的影响下,孩子从小就开始自己的生涯规划,虽然不成熟,但确实是学生家庭职业生涯教育的开端。进入学校后,孩子在书本中学到了更多的职业角色,此时对于未来择业的想法也变得五花八门,有的孩子想成为农民,有的孩子想成为宇航员,这与学校教育的影响是分不开的。父母在这一阶段应该保护孩子对于未来职业选择的美好“幻想”,保护他们脱离家长职业角色的影响,勇敢地尝试选择其他职业。进入高中,特别是在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学生接受怎么样的职业生涯教育,决定了未来所考取高校的专业选择以及高校毕业后的就业方向。因此,家长要在主动了解新高考改革政策的背景下,提升生涯教育素养,掌握生涯教育指导技巧,充分利用家庭教育资源,主动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
三、挖掘生涯规划教育资源
积极挖掘生涯规划教育资源有助于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内容丰富多元,摆脱应试化倾向。学校要加强与企业的多样化合作,例如,校企合建生涯规划教育数据库或开发生涯规划教育学习软件,为学生提供生涯规划教育信息、网络课程、个性化咨询等资源;校企合建生涯拓展基地,组织学生到合作企业参观实习,丰富学生的生涯规划体验。此外,学校还要积极推动家校合作,邀请家长走进校园分享自己的生涯规划经验,帮助学生答疑解惑,让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教育资源丰富课堂内容,教师可以借助生涯拓展训练与参观实习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禀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感知相关职业的特点;教师可以借助相关软件指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提高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教师可以借助专业或职业信息库丰富学生的认知,让学生了解相关学科的特点或相关职业的工作内容;教师可以借助学习活动和学科教材中的生涯规划教育素材开展生涯规划教育,让学生熟悉本学科对应的专业、职业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涯教育不止于着眼学生的当下,更要面向学生的未来。家校社协同视域下的生涯教育,陪伴学生走过青春美好而又自我突破的三年乃至整个人生,促使他们改变单纯以考取高分为奋斗目标的传统意识,转向清晰认识自我特质、深入挖掘自我潜能、主动寻找成长资源,从而择己所爱,学己所长,择世所需,成为自主和个性发展的主人。
参考文献
[1]李泮泮.普通高中生涯教育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20.
[2]于军华.生涯教育引导学生面向未来[J].教育,2019(09):45.
[3]庞春敏.普通高中生涯教育政策评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 35(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