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李燕娥
  
电脑校园
2023年7期
天峨县高级中学 547300

摘要:随着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教育问题已经成为目前人们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新课改下,信息技术已成为高中阶段的重要学科,其教学质量的提高也迫在眉睫。当前高中信息技术存在教学评价单一,对学生自主学习缺乏指导,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基础存在差异等问题。为此,教师应转变教学评价方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明确角色,张弛有度地推进任务,积极改变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存在的问题;对策

引言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在这样变化万千的社会环境下,只有通过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从而在工作和生活中得以更好地发展。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需要从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注重对学生信息技术意识和技能的探究和研究,同时运用合理有效的教学形式,强化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体系,确保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充分提升,同时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水平。只有如此,才能确保学生能够在信息社会中拥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并为未来的社会进步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分别是: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和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学科核心素养是新课改中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在学科教学中将成为一个重要的主题。对于信息技术课程而言,教师需要关注核心素养的方向,以便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信息技术课程将帮助学生快速获取知识和技能,这对于他们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将具有很大的帮助。此外,信息技术还可培养学生计算机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快捷地解决问题。数字化学习的创新能力,也对多学科融合帮助很大,如此一来,教师就需要重视核心素养方面的论述和讨论。最重要的是,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信息社会的责任。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全面掌握互联网时代下保护信息安全的方法,这是一项社会责任,也是信息技术教学应注重的方面。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一)教学评价方式单一

分析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评价方式即可发现,其依然还是以学生考试成绩为主,教师在评价的时候会结合教学内容来对学生展开必要的理论测试,而学生为了能够获得高分则会将自身精力集中于基础理论知识学习上,忽视了实践技能、操作能力提升,这容易引发高分低能等情况。在这种单一的教学评价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自然也有待提升。

(二)对学生自主学习缺乏指导

在当前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强调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特别是对信息技术学科这门以上机操作为主要形式的学科来说,则是需要学生在实践中消化知识、掌握技能、提升素养。在开展“任务驱动”教学时,教师往往在给学生布置任务后就完全“放权”让学生自主训练,但是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往往会出现仅有少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顺利解决问题进而完成任务,而相当一部分学生因为上机训练少或者知识、技能上的不扎实、不熟练导致无从下手,甚至还会出现个别学生因为无法完成任务进而放弃任务进行其他活动,教师“导”学的作用并未真正发挥,这也会影响教学效果。

(三)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基础存在差异

在经过研究后,发现孩子在接受高中前所接触的信息教育程度和他们所处的环境有很大的差别,所以,在高中阶段,他们对“信息技术”的认识有很大的差别。比如,一些在乡村上小学的学生,因为缺乏基础设施,他们在上高中以前没有接触过电脑,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信息化教育。而那些生活在城市里,家庭条件好的学生,则是从小就会使用电脑,掌握电脑的基础知识。因此,在实施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实践时,一定要重视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三、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问题对策分析

(一)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

身处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之下,各种新技术也在教育领域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使用,如云计算、大数据等,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教学评价方式革新提供了不小的契合。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若能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应用互联网技术来优化教学,就能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全程记录以及适时反馈,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信息技术学习效果,同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来进行针对性教育及指导,有效发挥出教学评价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促进作用。例如,教师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比赛活动来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准确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借此来优化传统教学评价方式,以此来把握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问题,之后再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来对学生展开高效的信息技术教育,有效提升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效果。

(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明确角色,张弛有度地推进任务

1.教师导学,为学生开展任务做好铺垫。为了使学生能够在进行任务时有依据、有抓手,教师要在学生开展任务前做好必要的导学工作,即结合课程标准要求、教学目标、教材必备知识、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内容提前给学生讲清楚让学生做什么、怎么做。

2.学生自学、互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任务开始后,教师要敢于放权,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认知、理解进行任务操作,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探究的时间、空间;针对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下的互学,但杜绝替代完成任务,一定要求学生自己去操作、尝试。

3.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学生进行任务操作时,难免会遇到或者出现难以解决的问题,这时教师就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成为学生有效开展任务的指导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要注意全面分析,引导学生自己查找出现问题的原因,帮助学生及时弥补自己在知识上或者技能上存在的不足或者短板,同时要注意对学生的优秀表现及时予以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与内在潜能。总之,教师要把控好自己的角色,力争做到不“越位”也不“缺位”

(三)积极改变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高中阶段的所有学科教学都围绕“应对高考”这一核心目标,许多学生认为信息技术不是高考科目之一,导致部分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较为薄弱,缺乏对该学科系统的认识。例如,在教学高中信息技术“编程计算”时,该单元的内容以“简单程序的编写、算法的设置、自然语言的描述以及流程图的应用”为主。部分教师在进行这一章节的教学时会结合生本教育理念,引入“闰年计算”的项目主题,要求学生编写算法,得出一个只需输入年份所对应的数字,就能计算出这一年是闰年还是平年的程序。在教学中,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想要将信息技术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融合,但是教师忽略了部分学生信息技术学科基础较弱,无法跟上教学节奏的实际情况,导致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头雾水,很难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因此,教师必须明确生本教育并不是一味地引入教学活动、丰富课堂内容,而是应切实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根据学生的水平确定教学内容和方法,避免教学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脱节,影响学生的学习进步。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高中教师在实施网上信息技术课程时,缺乏对教材内容的正确定位,使其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要使这一问题得到合理的解决,教师既要在课堂上应用新的教学方式,又要注重实践教学。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才能在不断地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从而更好地解决现实中可能出现的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刘霄.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新课程,2020(07):107.

[2]梁红生.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广西教育,2019(42):15-16.

[3]葛星.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中学),2019(09):114.

[4]刘诗宇.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新校园(中旬),2018(1):75-75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