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浅谈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建设一支高质量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

王银帮
  
电脑校园
2023年6期
云南扎西干部学院 657900

摘要:基层干部队伍是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服务群众的第一线。党和国家路线、方针和各项政策的落实和服务群众需求的实现都是通过基层干部队伍的工作来实现的。推进乡村振兴,需要一支讲政治、顾大局、作风优、懂农村、敢担当、有能力、善作为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基于此,本文对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建设一支高质量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

引言

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农村基层干部作为基层组织的管理者和基层具体事务的实践者,其素质能力和工作作风直接决定着干群的亲疏关系、政府政策的贯彻落实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更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强力推进。因此,不断提升农村基层干部整体素质是推动党的各项工作引向深入的关键着力点。

一、乡村振兴战略内涵

乡村振兴是推动国家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这主要与我国的国情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作为传统的农业发展大国,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农业生产对推动国家进步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随着实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城镇地区的经济水平较为发达,人们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但是由于农村地区的交通运输、教育、思想观念等各个方面较为落后,从而导致农村地区的人们生活质量较差,这严重阻碍了国家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因此,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通过给予政策支持、产业引导,从而更好推动乡村的全面发展,在乡村建设过程中,基层干部队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有效落实国家政策、提升乡村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这需要在管理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干部队伍的模范带头作用,从而更好推动乡村振兴的全面发展。

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农村基层干部提出新要求

(一)农村干部需要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

乡村振兴战略是在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下,全面提升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国家在乡村振兴方面也给予大力的支持,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和人才管理,从而为更好实现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各项管理机制中,基层农村干部队伍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对进一步提高乡村振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家的各项政策制度能否落到实处与基层农村干部队伍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基层干部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和工作能力,才能更加全面准确的了解国家政策,真正为广大百姓谋福利,从而更好提升广大老百姓的幸福感,因此,在当地的基础农村干部队伍建设过程中,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干部队伍的政治素养培养,坚决拥护党的领导,认同社会主义特色道路,才能在工作中时时刻刻以人民为中心,始终秉承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开展工作,这需要再选拔农村基层干部时,要以干部是否具有坚定政治方向,较高的政治品德和觉悟、一定的理论水平为重要依据。通过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理论水平特别是要提升“政治三力”,充分发挥农村党支部的作用,带领村委会、各村级组织及全体村民不断增强政治意识,齐抓共管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二)要抓住维护群众利益这个关键点

乡村振兴,以人为本,工作干得好不好,关键看老百姓满不满意。基层干部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真正树牢“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在推进工作中一定要以维护群众利益为根本原则,不打官腔、不开空头支票、少用花言巧语,以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脚踏实地办实事,对群众的合理诉求要给予及时有效回应,能当面解决的绝不拖延,不能当面解决的要有明确答复和切实行动尽快解决,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信任,也能凝聚起支持振兴乡村的精神力量。

(三)农村干部需要具有丰富的文化知识

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农村区域占有很大的比例,不同农村所面临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发展特色都有着显著的不同,只有在农村建设过程中,充分分析自身的综合优势,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策略,才能达到良好的建设效果,从当前的乡村振兴发展现状来看,所涉及到农业农村振兴的方面较多,如农业发展、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优化产业调整、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等,各个方面的因素都与农村发展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要想做好农村建设工作,需要不断提高广大农村干部的专业技能,同时还需要有丰富的文化知识,从而为更好开展各项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坚定法治信仰

法治概念必须首先解决一系列误解,充分认识到我们今天的良好生活取决于法治,正如人类生存取决于清洁空气和清洁水一样。树立对法律的忠诚,巩固宪法和法治,加强对法律的信任和认同,以法治思想取代人的思想,发展依法解决冲突的习惯。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现状

(一)缺乏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由于基础框架多种多样,教育水平、思维方式、工作方法和工作能力等参差不齐。这些差异反映在不同的态度、方法、效率和工作成果上。一些基本干部无论当地情况如何,都无法按照法律法规解决实际问题,但是他们已经养成了对工作的依赖,根据书本或者与上司协商。

(二)政治功能发挥弱

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活动中没有树立责任意识,简单随意,组织生活会不能达到“红红脸、出出汗”、互相监督提醒的效果,主题党日有名无实,“三会一课”形同虚设。在开展政治生活时,内容枯燥、形式单调,一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仅以读报纸文件、看视频新闻来简单传达上级精神,还有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没有找到每次开会后的落脚点,具体责任划分不清晰,各项政策没有细分到各支委,导致各项决议会后大多不了了之。这些都没有真正发挥出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思想引领的主力军、桥梁纽带的作用,没有真正贯彻落实其作为党农村工作部署的“最后一公里”的表现。

(三)缺乏服务意识

虽然基层管理人员在地方一级工作,但他们几乎没有时间直接接触民众,对农民的生产生活了解不够,他们经常花时间在办公室里编制信息、账目和表格,从而削弱了对服务的认识。村委会在地方一级和政府一级完成党委指定的工作时,减少了与群众打交道和谋求发展的时间和精力。出现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职能由村议会行使,不能提供服务。

四、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质量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策略

(一)建立完善的农村基层干部培训长效机制

首先,人才培养任务是一个长期执行的过程,各类培训系统也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做出相应的调整;其次,现代化的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效发展的过程,需要大量的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干部人才作为实施工作规划的重要基础。因此想要实现农村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在培训方式和培训过程中建立一个长期发现的培训方案,以确保相关培训工作的顺利执行,对于后期的工作也要做好提前的准备。第一,科学高效的管理措施是实施长效培训工作的关键,完善的管理机制要将各项工作落实到位,从初期的培训计划、到中期的培训管理再到后期效果反馈,从后勤管理、学员的基本信息到师资力量的建设,以上这些工作都需要在制定完善的工作机制的基础上进行,建立长效机制的目标。第二培训鼓励机制是确保培训工作能够获得绝对动力的关键。构建长期培训机制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解决长时间积累下来的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要不断的进行分析,从而找到最佳的解决方式。

同时在干部教育培训中要强化培训后期评价与跟踪。干部教育培训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工作,而不是为了完成培训任务而培训,培训是下一阶段工作的开始,要将培训当做过程而不是结束。干部教育培训应当遵循“服务大局、按需施教”的原则,全面提高质量和效益;遵循“以德为先、注重能力”的原则,全面提高干部德才素质和履职能力;遵循“分类定级、全员动员”的原则,增强针对性,确保全覆盖;引导干部改造主观世界的同时,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推进干部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每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结束后,一定要将培训相关情况进行总结,加以系统分析,同时跟踪了解教育培训内容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情况,并加以反馈评价,作为制定下次培训需求的依据之一。只有通过不断的加以总结评价与跟踪反馈,最终达到教育培训的目的,提高教育培训质量和效果。

(二)多平台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综合能力

探索建立乡镇班子成员、驻村工作队员联系帮带农村后备干部相关机制。根据后备干部的文化层次、年龄、特长及培养方向量身定制帮带内容,由帮带干部面向帮带对象讲解党的政策理论,面对面、手把手传授工作方法和实践经验。再开展多样化多层次学习培训。根据农村基层干部的不同需求选配培训内容,实施订单式培训、菜单式教学。统筹发达地区、高等院校、干部教育培训资源,灵活运用集中授课教理论、外出考察增见识、挂职锻炼学经验、互动交流拓思路等培训方式,以理论感染力、视觉冲击力、现场震撼力激发村级干部增强能力、提升境界和加快发展的内动力。积极建设网络远程教学、“专业+热线”咨询服务平台、手机短信和“村级干部教育培训”微信公众号推送相关政策、理论知识,打造“移动课堂”,对农村基层干部开展在职学历、岗位素养、任职资格等培训,加强农村基层干部的专业素质教育。

(三)加强政治历练

基层干部要坚定政治立场,自觉抵御住各种错误思潮,不被各种虚假表象所迷惑,具备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自觉性。同时,基层干部要以增强“内动力”为基础,不断强化“高标准执行是本职、不执行是失职、执行不好是不称职”观念,在面对繁杂任务和重大压力时,能保持昂扬向上、奋勇争先的精神状态,主动担当;在面对复杂局面、重大原则问题时,能够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敢于担当;在面对急难险重问题时,能够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在严守纪律和规矩上,能够自警、自省、自重、自律,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纯洁性。

(四)重视发挥乡村基层党组织引导作用

要保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质量,必须要不断强化基层党建引领。在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过程中,必须要充分发挥出基层党组织的重要引领作用,合理地利用其模范带头功能,提升人民群众的认可度、信任度与依赖度,从而使基层党组织可以在各项乡村振兴工作当中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引领价值。与此同时,党组织还应当强化和群众的沟通与交流,随时了解群众在日常生产期间出现的各种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促使群众更加拥护党组织。除此之外,还应当提升基层地区党组织的引导与规划能力,结合乡村地区实际情况,适当聘请部分党员来指导与支持乡村地区的各项工作,充分发挥出农村工作过程中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五)完善激励机制提高待遇保障

广大的农村基层干部在乡村振兴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从我国当前的农村干部管理现状来看,农村基层干部没有正式纳入到国家公务员体系,从而导致基层农村干部的待遇低,不利于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为了更好的激发广大农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在管理过程中,要进一步优化完善激励机制,提高待遇保证,例如,在薪资待遇方面要提高薪酬、增加补贴,同时,在国家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聘时,也可以给予农村基层干部一定的政策优惠;在福利等方面,要尽可能的向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标准靠拢,给予良好的生活保障。只要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薪酬待遇和职务晋升机会,才能更好激励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开展工作,更好落实各项国家政策,提高广大农民的幸福指数。

(六)树立先进典型

先进典型的作用是无形的,但是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只有学习先进典型才能够不断完善自我,赶超自我。红色文化资源当中包含了很多优秀的人物事迹,对党员干部的影响力较大。社会在各个时期都会有一定的问题,这也对共产党员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而红色文化涉及到了很多时期,不同时期优秀党员的品质与精神风貌都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且党性原则都是一致的。基层干部教育需要提高对先进典型的重视程度,加大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为更多的党员干部树立学习典型。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基层干部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基层干部的素质能力直接关乎着基层治理水平的高低。通过调查研究,总结分析当前基层干部队伍主要存在问题与差距,依据新时代治理现代化对基层干部社会治理能力的新要求,提出通过建立完善培训机制、提高基层干部综合能力、加强政治历练、发挥基层党组织引导作用、完善激励机制、树立先进典型等措施来提升基层干部治理能力,打造出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过硬干部队伍,努力成为懂治理、能治理、善治理的行家里手,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助力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王光丽.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基层干部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南方农机,2022,53(21):175-177+187.

[2]厚进刘.乡村振兴中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作用分析[J].农家参谋,2022(12):28-30.

[3]王玉翠.乡村振兴视域下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干部能力建设的思考[J].山西农经,2021(24):163-165.

[4]曾祥明,蒋若凡.浅论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J].新疆社科论坛,2021(06):54-57.

[5]吕伟龙.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干部队伍建设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20.

[6]杨茂义,孙迪亮.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干部廉政教育研究[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9(03):20-25.

[7]冉文惠.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现状与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9.

[8]杨茂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干部群众路线教育论析[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05):123-125.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